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企业的海外应收账款余额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并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另据统计,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总量占企业总资产30%左右,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而除了上市公司,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期平均为90—120天,是欧美企业的3-4倍。  相似文献   

2.
邱军 《审计文汇》2004,(10):34-35
一、应收账款目前存在的问题 应收账款余额占企业流动资产和当年完成产值收入的比例偏高。企业理想的财务状况,速动资产占流动资产的份额在50%左右为宜,应收账款余额占流动资产的份额以15%为佳。但在许多施工企业中这一比例远远超过15%,甚至达到50%。应收账款余额占当年完成产值收入的比例一般以10%为好。许多施工企业这一比例也远超10%。若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的比例不断增加,将导致企业出现短期偿债风险和资金短缺风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大量实行赊销,加上企业内部管理不严、对赊销单位的信誉估计不足等原因,造成企业应收账款的数额明显呈上升趋势,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逾期应收账款也占应收账款总额的60%以上。企业一方面向银行借入大量的贷款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自身货款被其他企业无偿大量地占用,这样不仅增加了企业财务费用支出,也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应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4.
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我国这一比率高达5%以上。我国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阻碍经济健康运行的一大顽症。“应收账款是企业的神经中枢”,应收账款管理的有效与否不仅直接决定了流动资金的周转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应收账款是否真空、存在,直接影响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同时也对企业的运营能力产生影响。最近,笔者对某高校一个校办医药制造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了调查,该企业是一个有着四十多年历史,年销售额上亿元的中型国有企业,在全国28个地区建立了销售网络。该企业的应收账款占其流动资产的48%,占总资产的32%。通过对几个销售片区应收账款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应收账款流失严重,有的销售地区实际应收账款仅占账面应收账款的40%,实际平均应收账款为账面应收账款的53%。造成企业应收账款流失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的原因: 一…  相似文献   

6.
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收账款是指客户以赊购(信用)的方式购买企业的商品和劳务而欠企业的款项,它是企业的一项流动资产,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资产占用,地应收账款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周转水平,是盘活企业资产的关键,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流动资产的比重居高不下,对此企业管理当局叫苦不迭,本人根据多年的财务管理经验及顾问咨询经历,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有些许体会,在此提出与同行共商。  相似文献   

7.
企业走出应收账款困境的思考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状况很不乐观,许多企业应收账款高得惊人,正威胁着企业经济的健康运行。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例平均在40%—50%之间,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占贸易总额的比率高达5%以上。一些企业的呆账、坏账长期以来有增无减,企业间的相互拖欠现象十分严重,应收账款问题衍生出的“三角债”长期存在,而且盘根错节。一些企业因为大量应收账款不能收回而陷入财务困境,不能自拔。我国企业在应收账款方面的问题,不仅影响着单个企业的经营,也制约着市场经济信用关系的建立,还威胁着国民…  相似文献   

8.
一、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总额逐年增加 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且账龄老化、质量低劣。据统计,截至2008年8月27日,上海证交所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为3594.6亿元,比上年同期的2907.5亿元增加23.63%;深圳交易所为1775.2亿元,比上年同期的1443.7亿元增加22.96%。两上市公司合计应收账款5369.8亿元,上年同期为4351.19亿元,同比增加23.4%。使企业很多正常营运资金变为了沉淀资金,企业营运难以正常进行,同时整个社会的资金流通也受到了阻碍,社会再生产能力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目前的市场基本上是产品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扩大产品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据调查,我国约有80%的企业不同程度地采取赊销方式进行促销活动,而且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比例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陈东 《会计之友》2007,(12X):37-38
应收账款是企业拥有的一项重要的资产,它的安全与否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阐明了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剖析了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浦军 《财会通讯》2008,(7):60-61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但与此同时,在相当一部分出口型企业中,账款拖欠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出口型企业发展的一大顽症。目前我国出口型企业产品赊销比例远低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但与赊销比例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坏账率、平均账款拖欠率以及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比率远高于对方,每年都有巨额的应收款成为坏账。据商务部的调查,我国约有海外应收账款1000亿美元(累计额)无法收回,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150亿美元左右的速度增加。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在流动资金中占比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这一切说明,在我国出口型企业中,应收账款管理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应引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王静 《会计之友》2007,(11Z):20-21
我国大多数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意识淡薄。方式单一,应收账款居高不下,问题繁多。笔者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完善的管理措施,以促使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快资金周转。  相似文献   

13.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收账款管理就是充分发挥应收账款的促销及减少存货的功能,权衡应收账款投资所产生的收益、成本和风险,作出有利于企业的应收账款决策。  相似文献   

14.
应收账款管理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间的赊销交易呈上升趋势,能否有效地管理好应收账款,是企业财务管理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提高企业资金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笔者根据应收账款清理的经历,结合目前企业的一些问题,就此谈几点看法。一、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的应收账款是在商品销售中产生的。销售商品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是现销与赊销方式。现销方式的优点是应计现金流入量与实际流入量完全吻合,避免呆坏账损失,及时收回的货币资金投入再生产过程,这是企业最期望的销售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一些企业盲目赊销,忽视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的问题,论述了企业存在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消除不利影响及解决应收账款管理中问题的办法。目的是促使企业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使应收账款这一资产在企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流入.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迅猛发展,赊销已占据了企业间交易方式的主导地位,但随着应收账款的不断增加,坏账风险也会加大,于是,应收账款融资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应收账款融资是企业为获得资金并转让风险,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和资金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适宜地转让应收账款,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经营需要的理财行为。目前,企业常用的应收账款融资方式通常有应收账款抵借、应收账款出售和应收账款证券化三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前企业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应收账款的存在也给企业带来各种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风险.因此企业应充分认识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不断强化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等控制手段,来规避应收账款给企业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  相似文献   

18.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无疑对企业及时回收资金进而保障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利用Excel建立应收账款管理模型,继而实现对应收账款的自动化管理。具体内容包括相关基本信息的录入、自动计提坏账准备、应收账款的查询及比重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查询到期应收账款等等。使用好该模型,将会大大地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和效率,相信本文对广大财会人员会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应收账款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应收账款的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把应收账款的管理纳入风险管理是企业安全经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棣华 《民营科技》2007,(12):36-37
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全面管理,尽可能降低应收账款对企业发展带来的风险。对企业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