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针对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时传播中国文化的最佳途径和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融入传播中国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胡璟 《商》2013,(24):89-89
汉语是我国特有的文化,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目前,汉语教学已经发展至国外。国外汉语教学既有发展,其中也包含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汉语教材与教师资源上。现阶段,我国各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已经对外开放,不过欧洲与美洲使用率较高的汉语教材并非由我国出版。本文主要分析在语言标准构想下,如何实现汉语传播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让学习者掌握语言工具,提高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出发,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适度掌握文化教学中对交际规约、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文化内容,要按照一定方法在语言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使得教学顺畅地进行,文化得以顺利地传播。  相似文献   

4.
论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特定标记。对外汉语教学第一步是促进语言的推行,但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同样也就没有文化。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语言深刻的反映了文化发展,同时也反映了文化的影响。因此,当在进一步发展对外语教学,文化地位的更加深化也更为突出。为了使得国家"软实力"的战略发展能够顺利实施,能够使世界成为一个更全面的对中华文化的深入了解,我们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辛科  王玲玲  王磊 《消费导刊》2009,(13):208-208
网络语言是对传统汉语语法、语义的一种颠覆,它使很多汉语词汇在原有意思的基础上又多出了一些新的意思,使汉语中的歧义现象加重。此外,网络语言大多也不符合语法规范,这对正规汉语语法的传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网络语言日益成了年轻一代的口头禅时,语文老师们却在为中国的语言文化和语言教学问题而担忧。在他们眼中,网络语言已经严重冲击了中国的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6.
《商》2015,(44)
伴随我国的国际威信日益提升,在文化传播的领域,对外汉语教学使中国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有魅力。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任意一种文化都存在着合作协商的内在联系,因而必须要保持文化之间相互的关联性,并且不断的进行思考和自我更新。从这种文化建构的角度出发以及一些具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教师探讨,我们不难发现,要想实现全民的文化自觉以及文化自信力,就要充分了解文化传播的内在性质,并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李慧 《商》2014,(49):252-252
对外汉语教师作为传授汉语语言知识,传播中国先进文化的主体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更高。本文从自身的汉办志愿者经历出发,对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技能以及如何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门语言的推广不能只依靠语言自身的传播,更需要借助于这个国家的文化来吸引更多人从而达到推广的目的.因此,我国的汉语推广和我国的文化传播是密不可分的.而在当今世界的新形势下,互联网飞速发展,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我国传统的文化传播和汉语推广思路已经不再适用,必须顺应时代潮流采取新的传播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9.
《品牌》2015,(4)
成语作为汉语语言的瑰宝,广泛地应用于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成语是亟待利用的语言教学、文化教学资源,而且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对汉语成语本体的研究,最多最深入地集中在成语内部结构、外部语境和语用条件等方面,而对外汉语教学界尚未形成一个具体可行的,具有指导性、系统性意义的成语学习与教学的原则。本文结合相关文献,通过对留学生实际应用成语时产生的语义偏误进行分析、归类,从内部结构、附加意义和使用语境对成语语义产生不同影响的角度,深入分析并进一步探讨汉语成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昱晟 《北方经贸》2008,(2):149-15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文化的内容,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采用文化模式。本文列举出了"听"说"读"写"模式、专门课程模式、生活实践模式和角色扮演模式共四种文化模式的具体形式,并对教师提出对外汉语教师应是一个文化的研究者、应加强对外汉语教学文化理论研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端正思想认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王斌 《中国报业》2023,(10):10-12
本文以跨文化传播视角,分析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向世界各国传递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传播中以医疗救援为主、兼顾国际文化交流的方式向沿海国家展示中国形象,并从文化、传播、语言、非语言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中国国际形象塑造的路径。文章研究的意义不仅为跨文化传播理论补充海上经验,而且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三大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进行对外汉语教学这三个要素都是基础。文章针对汉语词汇和语法特点谈谈对外汉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社会下,影像文化的传播无一不需要语言的衬托,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只注意到了怎样利用语言来传播文化,往往忽视了影像文化在推广的过程中对语言本身传播的影响。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周毅敏 《中国报业》2012,(14):263-264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注重语音、词汇和语法三要素的教学,忽视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这导致了很多汉语学习者在运用汉语交流时将母语文化迁移到汉语文化中。实事上,每个民族或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就会表现出文化差异。正由于文化因素的差异,使得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出现困难,交际双方无所适从。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张菁 《现代商贸工业》2022,(12):153-154
在对外汉语及汉语国际教育的具体进程中,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沿线的不断发展,"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条路线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并行的两条主线,现今伴随着大量的留学生进入我国境内进行学习和生活,他们对汉语教学的实用性、应用性都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和挑战,而词汇作为一门语言中变量较大的因素,承担了交际过程中更重要的角色,因此...  相似文献   

16.
《商》2016,(6)
本论文目的在于研究如何更好地实现撒拉族民族文化族内传承及对外传播。撒拉族民族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东西,已深深地融入撒拉尔的血液,牢牢地植入人心。撒拉语和撒拉族文字,不仅是撒拉人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而且也是撒拉族民族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及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所在民族存亡的重要标志和进行相互交往的最基本技能之一。撒拉语的传播同时也为整个撒拉族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和方向。通过介绍撒拉族民族文化的背景及发展的历史意义让大家对撒拉族民族文化进一步了解。我们在研究撒拉族语言文化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政策研究法等方法比较分析。研究分析得出传播中国少数民族撒拉族族语言和文化的途径:.优化语言习得环境、扩展新的传播途径、新新媒体高效传播、在今天实施"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战略形势下,抓住机遇等。撒拉族语言和文化向国外传播途径开拓的经验为中国少数民族向国际传播提供了具体的案例经验。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外汉语教育正在蓬勃发展,应该正确处理和协调对外汉语本科教育中存在的六对关系.辩证处理好对外汉语本科教育的职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教育属性;强调以培养高层次的对外汉语教育人才为主,其他非教育型人才为辅;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并在对外汉语本科教育中得到兼顾;在文化教育中,应该以中国文化教育为主,以外国文化教育为辅;文化教育中,兼顾传统文化教育和现代文化教育,提高中国文化教育的效率;语言教育中,应该以汉语语言教育为主,外语教育为辅.  相似文献   

18.
王艳芳 《消费导刊》2014,(5):228-22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关系非常密切,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要素,那么不同文化要素在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模式中形成了影响人们思维方式和语言形成的固定习惯。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必要经历文化接触到文化冲突,再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的过程。下面本文就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来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进行分析探讨,从而进行有效地文化冲突消解。  相似文献   

19.
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汉语这种语言,掌握运用汉语交际的能力,从而为自己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扫清语言障碍,并且透过它来认识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汉字作为汉语的四大语言要素之一,同时作为汉文化的载体之一,研究中亚留学生从汉字中习得中国文化的现状,不仅有助于中亚留学生的汉字教学研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留学生的汉文化教学,有助于汉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尽管我国媒体在传播科技的掌握和使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己经不大,但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了解并不全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的文化传播特别是对外传播还没有达到与硬实力相称的水平。为了使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让中华的语言文化为更多的人所认同,从而消除误解与偏见,形成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从而全面提升和增进我国的软实力,我们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传播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