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恶之分     
荀子的人性论,其立足点是区分人性的善恶问题,并进而说明人性是如何由本能之恶,最终归之于善的。可以这样认为,荀子之所以要首先区分性与伪,是要来说明善与恶的问题,所以他讲“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相似文献   

2.
儒家思想中的“人性论”及其管理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论是管理哲学的基础。孔子、孟子、荀子是儒家的三个代表人物,他们分别坚持"性相近"、"性本善"和"性本恶"。虽然他们对于人性有不同的认识,但三者的人性论共同指向了"人性可塑"。基于他们的主张,儒家管理哲学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以人为本、德礼并行和修己安人。  相似文献   

3.
菊洁 《商》2014,(37):117-117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空前剧烈,各方面都在进行着变革,尤其是思想文化领域。儒、墨、道、法等百家学派各派代表人物纷纷自立其说,在我国千百年来思想文化史上形成了第一个高峰。荀子这一杰出思想家就诞生在这一时期。他不单是我国上古时期最重要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更是第一个系统阐述了统一的君主集权理论。荀子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论,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性恶论。在荀子看来,人性论的主要主张是性恶论。荀子在性恶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伪”的概念,“化性起伪”,使人由“恶”到“善”是其人性论的最终落脚点。荀子的人性论为封建的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提供了人性上的依据。他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也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庆民 《中国市场》2010,(22):107-108
荀子的人性论集先秦诸子人性论之大成,然他的人性论是平面的、静态的,未能在动态中、实践中去论证他的人性。本文试图以此为契机,从自然主义、人性改造论两个角度来展开对荀子人性论之偏颇的论证。  相似文献   

5.
传统人性论是王安石人性论形成的理论来源。传统伦理思想史上的人性论主要有孟子的性善论、告子的性无善无恶论、苟子的性恶论、世硕的性有善有恶论、董仲舒的性三品论、扬雄的性善恶混论和韩愈的性情三品说。王安石批判地吸收了前人的人性论成果,形成了他的“善恶由习”的人性论。他的人性论给传统人性论注入了新的内涵,开拓了新的境界,因而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人性论是哲学家对人性的价值判断和基本评价。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人性论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恶论、性有善有恶论。北宋张载建构了一套自己的人性理论,提出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合一的人性论思想,将道德价值的超越本体与人性的现实层面统一起来,对以后儒学史上的人性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哲学家中,就有性善说、性恶说、性有善有恶说、性无善无恶说等等理论。其中以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的"性恶说"最具代表性,这两种学说均对后期儒家哲学的人性论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此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马帅 《商》2014,(31):115-115
孟子和荀子都是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但其思想理路却极为不同,作为实践性质较为明显的政治主张,更是突出的反应了二人内在观点的分歧。本文从人性论及其理论本身出发,讨论孟子和荀子政治主张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思想发展进程中,荀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先驱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恶的观点,并由此对社会治理所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析。荀子认为,鉴于人性之恶,必须从道德礼节和法律制度两方面着手予以约束和规范,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就荀子人性恶与礼、法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在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高举天赋人性的大旗,反对中世纪将人性归结为神性的传统,宣扬人的天然平等。而他们所宣扬的天赋人性也就是永恒人性论。霍布斯就曾认为人类的原始社会状态就是战争的状态,是“人对狼的社会状态”。人天然就有自我保存、趋利避害、无休止地追求个人的利益即“求安”、“求名”、“求利”的永恒人性。所以这样的社会就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家的人性论,经历了从孔子的“性近”说,至孟子的“性善”说,再至荀子的“性恶”说的演变过程。其演变的原因,既是儒家仁学和礼学的发展的理论需要,也是缘于先秦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变化和发展。这样的演变,实际上是儒家思想的扩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都认为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哲学是人本的、非自然的。而孟学作为儒学的重要部分,与儒家的基本思维倾向和理论特征是一致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孟学是把“人性善”作为理论基础的关于人的理论体系。几千年来,虽然不断有人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斥责,但始终不能抹杀其理论光芒,而它之于道德实践的意义也是有目共睹的。正如宋代大儒程颐所言:“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  相似文献   

13.
《商》2015,(52)
<正>在春秋战国时期,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一直存在斗争。荀子批判地继承孔子的学说并吸收道、墨、名诸家之长,形成一个体系庞大精湛的儒家社会思想体系。韩非作为荀子的学生,却成为法家社会思想的集大成者。本文通过对荀子与韩非的社会思想的梳理比较,找出在两种思想影响下提出不同社会治理手段的根本原因,并诠释"礼""法"之关系。一、论社会运行(一)论人性与社会关系荀子把人性论作为社会思想的基础,强调人性本恶。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别人精华为我所用的民族。近年来,日本企业界的“中国文化热”愈演愈烈,许多企业家着迷似地研究中国的古籍,《论语》、《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孙子兵法》、《贞观政要》、《菜根谭》、《三国演义》等都被译成浅显的日文加以评述和修订,不少人对古籍中一些至理名言都能熟诵,并视为“养心之药”,更多的人则把中国古籍的一些要义溶化在自己的经营决策与管理之中。他们认为:历史往往是一些事件的轮回,而经典是一切智慧的结晶,要攀登企业的金字塔,从历史经典中求取教训与经验将是最快的捷径。《贞观政要》中有“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  相似文献   

15.
冯贞 《中国商办工业》2010,(15):285-286
韩非子的人性论思想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他的政治理论中。在他关于人性的论述中,都贯穿着一条主线:人本性是趋利避害的,并且这种本性是没有什么善恶之分的。这既是他对先秦诸子人性思想的批判继承,又是他历经人情冷暖对当时社会观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梁小民 《浙商》2007,(15):88-88
人性都有两面性,既有“善”的一面又有“恶”的一面。制度“扬善抑恶”才能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所以,人性化管理就不是简单的善待员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冯贞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5):285-286
韩非子的人性论思想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他的政治理论中。在他关于人性的论述中,都贯穿着一条主线:人本性是趋利避害的,并且这种本性是没有什么善恶之分的。这既是他对先秦诸子人性思想的批判继承,又是他历经人情冷暖对当时社会观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化性起伪     
苟子讲人性,提出“别性伪”,“分善恶”,认为人性天生本来就是恶的,顺着人的本性,“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这就是“恶”;所谓的善是加工改造的结果,即“伪”,在他看来,只有经过“师法之化”与“礼义之道”,或者在别的地方他所说的“礼义法度”约束与矫治,人性才能走向善。然而无论是“师法之化”,还是“礼义之道”,或者“礼义法度”,在苟子看来,这些东西都不是人的本性之中所固有的,而是“化性起伪”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儒家以仁为人之本,以仁为人性结构的基石,按照儒家以仁为宇宙万物本体的观点,人性的结构必然效法天地。以仁为人性基石的人性论,不仅为儒家道德秩序的建立提供了立论的出发点,而且也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显示了中国人对于生命的独特理解,并且深化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20.
李建春 《商场现代化》2005,(27):309-310
儒家以仁为人之本,以仁为人性结构的基石,按照儒家以仁为宇宙万物本体的观点,人性的结构必然效法天地.以仁为人性基石的人性论,不仅为儒家道德秩序的建立提供了立论的出发点,而且也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显示了中国人对于生命的独特理解,并且深化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