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郁达夫在小说中塑造了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零余者”形象系列,除此之外,郁达夫小说中大量出现的女性形象也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现象。这些女性形象体现出郁达夫在小说创作中的艺术探索和美学追求,具有较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蕴涵,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对郁达夫小说中女性形象及其文化与审美价值的分析开掘,会加深我们对郁达夫的文艺观和审美倾向的认识,从而丰富和扩大我们对郁达夫小说的整体性审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郁达夫小说的创作个性、艺术风格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特别是“私小说”之间的关系。由于生活时代、个人遭遇、本身气质、学习环境与“五四”文学革命等原因,郁达夫接受了日本“私小说”。它具体表现在汲取“私小说”以身边事为题材,艺术地再现自我,具有强烈的“自叙”色彩;不着眼于外部事件的描写,而重在刻画心境,具有强烈的抒情格调。但两者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日本“私小说”回避现实矛盾、脱离社会生活,而郁达夫小说中个人痛苦的诉说,概括了社会的痛苦,他加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大合唱。  相似文献   

3.
言情话语是金庸小说艺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从旧武侠小说中的点缀和附庸的地位进入到作品的中心,成为话语主题。作品中存在大量的情爱故事、情爱典型和情爱描写,并且在大部分小说中,男女情爱都和主人公命运紧密关联,言情话语已经上升为了小说的艺术本体。与此同时,也使武侠小说实现了类型超越和综合,可称之为“侠情小说”,由此也引起了读法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五四”前后作家小说中的病态形象是值得分析研究的。本文通过对这一类小说的四位代表性作家鲁迅、郁达夫、庐隐和丁玲同类题材作品的比较分析,指出鲁迅的《狂人日记》开创了五四小说的流行叙述模式,并从“‘人自食’的迷失者和超越者”这一角度,分析了鲁迅小说在同时代作家中所达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无名氏情爱小说从生命的审美高度给予情爱以艺术描绘,表现了他对自由和生命本体的追求.对他情爱小说的主题和审美研究,以及对无名氏情爱小说创作的时代意义的探讨,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张贤亮及其作品具有一定的可比性。郁达夫小说主人公的性格缺憾是社会压抑和家庭苦难的共同产物 ;作者在展露人物痛苦、碰撞社会虚伪时有失警觉和节制。张贤亮的文化 -心理结构十分复杂 ,“自我”在此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小说的主人公中有一群具有矛盾分裂心理精神特质的“零余者”,人格中纠缠着青春与迟暮,情欲与理智,骚动与退缩等多重心灵冲突,即“敞开”心理与“自闭”心理的对立。本文试图以主人公的性格气质,心理情绪,个人精神禀赋等自相矛盾的心理因素为考察点,旨在发掘其心理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8.
本文不对苏曼殊其人其诗作微观分析,也不从政治一社会学研究角度或从思想史高度进行研讨,而想变换一个视角,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对苏曼殊其人其诗作一番新的观照,以期在对苏曼殊的人格作较为全面的把握下更好地解读其诗。主要是利用包括“早期环境影响”、“移置作用”、“环境决定论”等20世纪西方心理学理论在内的学说来展开论证。运用多种范型研究某个作家人格心理,正是把它们看作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资料的途径,而力求避免“执一而从”的偏颇。  相似文献   

9.
丁玲小说创作的情爱描写有其独特的色彩,体现了她的女性观。她以女性主义的观点来写女性“性意识”的觉醒,以“虚写”或通过人物的潜意识的心潮起伏,反映人的性心态;同时,直抒胸怀,将心底炽热的爱如潮水般地奔涌出来。她的描写为中国现代学增加了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古典戏曲和小说以“将相和”为题材的也很多,现就《廉颇蔺相如列传》来分析其人物形象的刻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以后,身居异国的张爱玲也将“女性之间的情谊”作为描写的重心,并创作了“带有女同性恋色彩”的小说《相见欢》《同学少年都不贱》《小团员》。在文本中,她将女性之间的恋爱处理为“境遇同性恋”---在父权压迫下女性之间产生的一种正常的特殊“友谊”,未发生在“性”的肉体层次上,而是在“恋”的心理层次上,属于精神层面上的呼应与渴望,是一种柏拉图式的恋爱。  相似文献   

12.
在五四高扬人性的大潮中,郁达夫一方面推崇个性解放,反抗传统伦理对人性的压制,提出了对个体本位主义的“自我”的追求,并将这种“自我”贯彻落实到了文学创作中去。但是,另一方面,在对“自我”的追求中,郁迭夫却又无法从内部确定其存在的意义,导致“自我”实现层的丧失,他的自然观点、文艺理论上的宣泄说的提出、他的消极避世与忏悔的思想以及他后期对革命的摇摆态度上都体现他的迷失性。本文揭示了郁达夫这一迷失性特征,同时从文化及时代背景的角度出发对其这一美学品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左传》所记齐鲁两国女性的行事多与婚恋有关,因而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在东夷文化的大背景中,齐鲁两国习俗和精神文化的相同与互异、冲突与融合;展现了男权文化伊始时,齐鲁女性的情感、遭遇和命运;同时为后世塑造了一系列个性彰显的女性形象,并且由她们忧郁的命运及她们自己咀嚼了无数遍的情感积淀成了经典的文学原型.  相似文献   

14.
比较说明冰心和叶圣陶在创作“问题小说”中追求“爱”和“美”的经历,反映两人探求改良社会、改良人生途径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路遥的作品在个体生命与历史理性的冲突悲剧中,透露出对人的存在状态的深人体察,以及对人的生存价值的深切关注,洋溢着浓烈的平民意识与平民情怀。这也正是其作品震撼人心并获得永久生命力的缘故所在。  相似文献   

16.
该文采用典型人物的典型分析方法,以历史时代为背景,从传统文化、同类人物对比、审察作者曾经沧海的历史视角等,深刻地阐释了作者笔下人物日常所信奉的人生哲学、儒家谓道、生活与佛理的关系、审美价值现以及对中国传统武功的看法,并由此来凸显他笔下人物的文化涵义。段誉是金庸作品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也是金庸作品中最具文化的人物。其最大特性乃一生行走在情与义的坎坷波涛之中,正是作者本人或他信奉的人生哲学的一种艺术抒写。  相似文献   

17.
钗黛性格差异在表面、内心、爱情和对待科举制度、仆人的态度等方面都有不同表现。钗黛性格的差异,实质上是封建主义势力和反封建主义社会力量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文学作品中以男性为视野,在不同国度出现相似的作品,这些作品的特点是以女性对爱情不屈不挠、忠贞不渝的追求而响彻在文学史上,作品不是以通俗小说的大团圆结束,而是以让人扼腕叹息的遗憾结局。以奥地利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法国小说《茶花女》、意大利小说《格拉米格纳的情人》为语料,旨在探讨男性作家视角下男女爱情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带来的爱情悲剧。男性作家视角下的女人是悲剧的,她们为爱而生,为爱而亡,为了爱情而飞蛾扑火,以一生守护一份不可能的爱情,以身体的劳累和心理的痛苦为代价换取内心对爱的诉求。  相似文献   

19.
小说《红字》与《廊桥遗梦》的女主人公海斯特与弗朗西斯卡所处的时代、地区虽有很大差异,但从女权主义角度看,她们都是反抗父权制度,追求独立、自由、幸福的女权主义者的代表。面对婚姻、家庭、爱情的选择,尽管两人都进行了抗争并取得了短暂的胜利,但是最终未能摆脱父权制度的影响,成为父权制度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