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绿色食品产业加工基地在黑龙江省被列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六大基地之一,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对黑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促进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为全省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进行研究,会为企业、政府和相关机构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佳俐 《经济师》2013,(4):229+233
当前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已经进入了产业的成熟期阶段,黑龙江省作为绿色食品产业大省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文章基于产业链视角,结合绿色食品的产业集群的构成,构建了绿色食品产业链的三个基本环节,并对各环节进行分析,探讨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以期带动相关企业的发展,进而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循环产业集群是低碳经济背景下最佳产业组织模式,对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循环产业集群的内涵及功能特征,指出循环产业集群模式是当前中国产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现实选择。作为一种高级的产业组织模式,循环产业集群的构成是极为复杂的,实际的运行存在着很多变数,这其中由于联盟利益分配不均的原因而导致循环产业集群供应链运作低效率,甚至解体的实际风险尤为突出,利润分配机制是循环产业集群高效率运作和持久存在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运用多人合作对策博弈论构建循环产业集群联盟利益分配模型,并进行相应的数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合作对策模型体现了各联盟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竞争与合作),分配结果较传统方法更为合理,可以较好地平衡循环产业集群内各企业的利益关系,增强循环产业集群共生联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科技发展和业态变革使企业的创新竞争日趋激烈,基于产业链的集群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但集群合作创新关系不稳定问题突出。物流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也面临着这样的发展困境。文章从物流园区——物流产业集群的空间表现形式出发,对政府、物流园区和园区企业进行三方动态博弈分析,探讨物流产业集群合作创新机制。研究表明:政府从规制成本、物流需求方及园区企业社会福利、物流园区稳定发展和社会公正考虑,采取“规制”策略。物流园区从企业收益及成本、园区用户量以及政府惩罚(负向激励)考虑,将“积极管理”作为主要策略。从政府及园区惩戒、用户规模、企业收益及成本则被纳入园区企业考虑范畴,选择“合作创新”策略,三者共同构建更稳固的物流产业集群合作创新关系。最后,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就物流产业集群合作创新对物流园区、政府和园区企业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创意产业不仅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也成为政府和企业专注与投资的特点。企业之间竞合行为将直接决定其竞争力,进而影响我国创意产业竞争力与发展方向。本文基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竞合行为,运用演化博弈的理论方法,建立了核心企业之间的横向对称博弈及核心企业与其相邻下游企业之间的纵向非对称博弈的数理模型,分析了其演变的动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演化方向与双方博弈的支付矩阵相关,博弈结果受到合作收益、初始合作成本、独立创新能力、合作成功率、以及双方初始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最后给出了相关建议,为整合我国文化产业集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生态化产业集群又是世界各国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最佳运作形式。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生态化产业集群应是:在企业层面,推行面向环境的设计;在系统层面,集中研究集群内网络循环性、产业多样性、产业价值链等,建立企业之间的网络循环。研究医药产业集群的建设模式问题,旨在建设生态化的医药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7.
张敏 《生产力研究》2011,(7):152-154,191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动力机制,集群的动力包括生成动力与发展动力。产业集群的生成动力包括资源禀赋、社会文化、政府支持、企业间的柔性合作等多方面的因素,其发展动力来自于专业化生产的优势、集群学习效应、凝聚效应等方面。产业集群生成与发展动力的研究对于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薛婷  郭文玲 《时代经贸》2011,(2):174-174
目前北京存在着以中关村核心区为依托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以开发区为载体的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以金融街金融产业和CBD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群,并且这三类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市场的生成性要大于政府的建构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就无所作为,政府的相关政策会对产业聚集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在产品数量、企业数量、实物总量、监测面积、年销售额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初步形成了专业市场领导型、主核心企业领导型和混合型的产业集群的雏形。为了使集群内部各环节协调发展,保持其综合竞争力上升,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应做好转化和升级准备。  相似文献   

10.
林自新 《技术经济》2006,25(4):23-26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产业集群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初步形成了适合我省省情的产业集群区,为我省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在对产业集群的认识和关注程度;内外部环境和政府引导与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今后要加强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构建产业集群区域服务平台和支撑体系;营造良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的“生态环境”;加强闽台合作,把握合作重点,提升合作层次,全力推进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业集群的循环经济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生产组织模式之一。制造业集群在繁荣区域经济的同时,也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压力并造成破坏。本文将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联系起来,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组织网络来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的理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杨树青 《经济与管理》2007,21(11):59-64
产业集群对中小企业和所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环境。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不仅推动了产业集群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区域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认识产业集群区绿色物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实施绿色物流,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13.
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给经济社会带来了积极效应,但是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以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博弈关系研究为出发点,以政府和旅游企业作为博弈主体,通过引入政府的生态环境治理奖惩制度,并且结合模型求解和仿真实验进行博弈分析。研究结论为:一是旅游企业转型成本和收益之比决定其绿色转型的决策意愿;二是政府的环保监管决策主要基于监督成本与污染处罚收益之比;三是政府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博弈是长期的,双方最终的选择策略与其最初策略密切相关。基于上述结论,文章建议作为发展和环保博弈的推动者,政府部门要着眼制定长远政策,加快建设健全奖罚结合的机制,帮助和引导旅游企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4.
产业群生态化模式研究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大部分传统产业群以中小企业为主,技术落后,生态问题逐渐成为制约集群发展的瓶颈的局面,探索性地研究了产业群生态化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皮都”水头镇的制革业为例,分析了水头镇制革业发展现状,并提出其实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15.
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8-2017年全国内地28省市面板数据,引入政府扶持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等环境变量,利用随机前沿函数构建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三阶段组合效率测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企业规模质量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政府扶持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对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出显著异质性影响,而在消除环境因素造成的统计偏差后,国内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在测度期内呈稳步提升态势,但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域空间差异特征,其中东部地区居高,中西部及东北部地区相对较低;此外,高技术产业企业规模质量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双重门槛效应,产业集聚、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外资依存度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产业生态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生态化创新的宏观背景是企业面临政府环保要求、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 产业生态化创新是在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等原理的指导下,按照物质循环、生物和产业共生原理对产业生态系统内的各组分进行优化组合,建立高效率、低消耗、无(低)污染、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产业生态体系的过程。产业生态化创新的核心是技术生态化创新,本质是全程生态化,内容主要有技术生态化创新、绿色制度创新、绿色文化营造等,其实现形式是建立生态产业园。文章认为,生态产业园是实现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是实现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理想模式。文中还对沱牌集团生态园的建立和实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关于工业互联网这一虚拟产业集群的研究缺乏对构成要素和系统结构的深度解析,如何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发展亟需理论支持。从生态系统视角探讨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开展质性研究。通过新闻热点挖掘与政策演化分析,提炼工业互联网领域关键元素,抽象形成工业互联网核心要素及其关联关系。进而结合生态系统理论,探讨各要素之间的组织方式及作用路径,构建平台核心—链式关联—生态网络三层结构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模型。通过剖析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的运作机理和结构特性,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生态发展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工业的产值比重占整个GDP的比重高达70%,中技术产业的增长率超过了高技术产业。这样的产业结构无疑会对我国的能源消耗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如何破解实现工业化与我国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存量之间的矛盾;以及在资源环境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硬约束的情况下,如何解决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降低污染治理成本,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课题。文章提出了产业结构生态化的概念,并通过构建博弈模型,揭示了要建立长期稳定的生态产业链需要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政府以及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其中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过制订相关激励措施,改变企业面临的生产和消费环境,引导企业主动将生态成本内部化,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和循环再利用。  相似文献   

19.
Most viewpoints in China consider green barrier is one kind of non-tariff barriers imposed by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is unfair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Different from thes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green barriers, evolving from the backgrou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the principle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have positive effect on ideology,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and innovation stimulation. Demonstrating the rationality of green barrier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green barriers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stimulation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restructure rather than obstacles. The best way to surmount the green barriers for Chines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is to implement circular economy and clean produc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harmony of trade,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