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长春高新区在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创新创业实践中,应当发挥出动力的作用、发动机的作用。吉林省省长洪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意味着"二次创业"的深层推进,其核心是创新;生产力的调整体现在产业和科技的创新,生产关系的调整体系在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因此,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就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核心内容。长春高新区是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大力推进"二次创业"的高新区,同时也是全国第3家、东北首家国家实施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区域。在国家科技部历次评比中,长春高新区均获"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称号。有关专家认为:长春高新区是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切入点,一方面要成为地方科技创新的基地,另一方面要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当好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2.
7月1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12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进展情况和2013年工作要点》,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提供了进一步的政策引导和支持。自2003年中央提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和转型已历时10年。作为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国务院原振兴东北办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笑言自己虽然退休了,但一  相似文献   

3.
7月1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12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进展情况和2()13年工作要点》,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提供了进一步的政策引导和支持。自2003年中央提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和转型已历时10年。作为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国务院原振兴东北办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笑言自己虽然退休了.但一直都拥有“东北情结”。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及举措给东北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东北老工业基地能否迎接挑战、实现振兴,关键在于要有理性的文化反思和适合的文化选择.正确的文化选择应该以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的深刻分析为前提.总体上看,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属于农业社会的经验主义文化,同时又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契合,这不但影响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严重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实现由经验主义文化向理性主义文化的转型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李淑云 《辽宁经济》2006,(12):23-23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意见》,吹响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也使人们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样一个老问题有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辽宁振兴的首要前提是国家的战略决策和政策扶持。但其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区域环境同样不可忽视。本文拟从辽宁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所拥有的地缘优势着手,探讨辽宁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6.
最近,国务院又出台了新的政策以支持东北的振兴。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比较集中的辽宁,必须通过制定特殊的政策,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使辽宁成长为又一个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从地域范围来看不包括内蒙古东部四盟市,但内蒙古东部四盟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机遇,加快自身发展,对内蒙古东四盟市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悦 《辽宁经济》2007,(12):15-15
为加快东北乃至全国的发展,中央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并将之和西部大开发并列为现代化建设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所以,深入探索"东北现象"的成因及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对策,不仅对振兴老工业基地经济,而且对实现全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总目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出台,辽宁经济快速发展。沈阳、大连、鞍山地区开放步伐加快,IT市场成熟度、开放度显著提高,从而吸引大量外埠、境外资金进入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龙头,辽宁也不断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应对技术业务转型升级和宏观政策环境变化的新形势,正逐渐地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工业化发展成效与预期发展目标之间始终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基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资源和环境现状不容乐观、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等问题,通过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了降低政府的干预度、建立健全完善的“振兴发展政策”、对产业结构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困境及发展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历史上曾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企业自我发展潜力不足,产品普遍缺乏竞争力,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战略分析和长期规划,放松项目审批权,建立东北经济区合作框架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2.
白勇  纪伟 《东北之窗》2014,(3):42-43
正2003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十多年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增速一度位居全国前列。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政策扶持效应递减,近两年东三省的发展速度放缓。根据2013年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三省GDP增速均滑落到20名之后。一些政府官员及专家认为,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已经进入"平台期",亟须新的增长动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正在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13.
7月11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专业技术孵化平台论坛暨东北创业中心协作网年会在长春高新区召开。这是继6月18日科技部在大连启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行动以来科技部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标志着科技部全面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行动高潮的到来。年初以来,科技部火炬中心为贯彻落实科技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行动,以完善东北区域创新体系为重点,进行了多次专题调研。经过深入讨论和慎重决策,火炬中心决定以加强专业技术孵化平台建设和建立东北科技创业网作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6月27日,东北科技创业网项目启动签字仪式在大连举行。这次在长春举行的论坛和年  相似文献   

14.
振兴东北战略中的国家政策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松 《辽宁经济》2003,(11):4-6
自去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以来,有关振兴东北战略的讨论随之在各个层面展开。期间,温家宝总理两赴辽宁调查研究,此后又于今年8月3日在长春主持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紧接着又于9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问题,提出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相似文献   

15.
自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总的来看,东北经济结构调整迟缓,东北三省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仍在继续下降,由2002年的11.1%下降到2006年的8.6%,特别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所有制结构的不合理,特别是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老工业基地表现为市场机制作用不充分,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比重过高,企业活力不足。因此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一项重要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东北人叫响了,这有他们的发展战略考虑,沿海、沿江乃至西部大开发战略,没有他们,作为一个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工业基地,有这样一个战略呼吁,是应该的。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确切的提法是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有了这个“等”字,西部的一些老工业基地也是有机会的。  相似文献   

17.
世界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模式与启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勇辉  吴朝霞 《开发研究》2005,(3):119-121,44
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是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难题,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普遍课题。在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中,我们有必要探寻国外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研究和借鉴其改造与振兴的经验,并以此来选择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支点与途径。本文立足于对世界各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的研究,提出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复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去年9月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启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半年多来,经过广泛深入的学习讨论。振兴战略深入人心,极大地鼓舞了东北人民加快发展的巨大热情。可以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东北人民多年的企盼,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雄风是东北人民孜孜以求的目标。如果说以往东北经济发展还不为人们所认可,是在传统体制下负重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实施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铁煤集团如何抓住机遇,为振兴辽宁经济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此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0.
继首批总投资额达到610亿元的100个项目后,“振兴东北”第二批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敲定着。一个规划东北等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的“智囊机构”——国务院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东北办”)成立了,与西部开发办同等规模。所有这些都表明“振兴东北”不再是东北人对政策的强烈呼吁,不再是停留在文件上的文字,不再是借助媒体的舆论宣传,而是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