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业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呈现复杂的非线性特征。文章基于南京2003-2012年创业投资和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创业投资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创业投资地区指数、创业投资机构数和创业投资总额对区域经济增长各主要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发现该地区三种创业投资指标对区域经济增长相关指标的贡献情况并不相同,其中创业投资总额和创业投资地区指数对该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而创业投资机构数量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待提高。在剖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南京市进一步发展创业投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空间聚类的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燕文 《经济地理》2006,26(4):557-560
在对传统的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方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聚类、分级地图和类轴分析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的新方法,并以东北经济区2000年人均GDP数据分析为例,开展了应用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与实际的区域经济差异发展情况相一致。该方法不仅可以揭示经济数据的宏观分布规律,而且可以挖掘其中微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更好地帮助分析和解释大量空间经济统计数据所蕴涵的经济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向延平 《经济地理》2012,(8):172-175
利用2006—2010年反映武陵山区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旅游收入和GDP指标的数据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局部Moran指数都为正且反映旅游发展、经济增长、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所有的点都分布在Moran散点图第一象限内,说明该区域各地区旅游发展、经济增长、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着空间自相关。同时,武陵山区局部Moran指数变化趋势分析则表明该区域旅游发展、经济增长、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空间动态变化趋势。研究结论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与企业创新行为的动态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使得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和区域发展最重要的能力因素。以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企业创新行为和政府为研究对象,构建二者的动态博弈模型,解释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与企业合作创新的机理,并对该博弈模型的演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泛珠三角”区域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催生的全国最大的经济合作体。在“泛珠三角”区域内,既有中国东、中、西部三个不同额度区域经济特征,又有“一国两制”的特点;既有广东这个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又有八省区辽阔的腹地、丰富的资源及科技、人才优势;这样的区域合作格局,有利于“9 2”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本文主要利用面板数据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域的房地产市场作了分析,找出该区域内部的差异性,从而为该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贺惠军 《时代经贸》2008,6(3):119-121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两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变迁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同时还运用该解释,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所需要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贸易措施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个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地区货币政策传导、资源配置效率、金融稳定发展,而且决定着该地区对经济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并最终决定区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文章具体阐述了金融生态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分析了目前区域金融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区域金融生态的各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合作博弈角度看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洁  宋英杰 《当代财经》2007,(2):96-101
文章通过建立不合作模型与合作模型进行比较,得出合作博弈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理性选择的结论.并用合作博弈模型提出几个命题,分析得到区域经济合作进行合作博弈需要满足的充要条件.结合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具体情况,文章对该合作博弈的充要条件,即经济互补性、福利收益-损失、利益分配合理性一一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归纳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进行合作博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两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变迁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同时还运用该解释,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所需要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贸易措施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0.
河北环抱京津,紧邻渤海湾,相对复杂的区域空间结构导致其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也产生不协调性,更缺乏区内产业协作与联系.处于区域中心地带的京津经济发达,然而对周边河北地市并未产生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经济鸿沟随之产生,这种独特的"空心"结构.复杂化了该地区的区域生产力布局.本文将梯度推移理论引进河北区位优势分析,提出河北现已形成四阶梯度结构和南北经济区分裂,为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及该地区区域经济战略的制定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莫晨宇 《生产力研究》2012,(2):97-98,107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位优越,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旅游业。文章收集资料,对近年该区域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优劣势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通道经济对该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启示,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在进行经济资本配置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各区域分支机构的风险调整收益,也要考虑区域经济增加值的成长空间。本文引入信贷成长环境的概念,将该指标作为商业银行区域信贷业务经济增加值成长空间的间接指标,并选择了一些与信贷密切相关的宏观指标来评价区域的信贷成长环境,通过因子分析法和熵权法对中部六省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本文建立了兼顾商业银行风险调整收益和区域信贷成长环境的经济资本区域优化配置模型,并基于模拟数据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根据经济学基本的供求原理,文章指出我国现阶段区域农业制度问题根源于农民和企业的制度供给和需求的主体地位的缺失。为解决该问题,促进区域农业制度的优化,文章借鉴毛泽东的群众思想和公共选择理论,先提出经济群概念,初步分析它的实质、效应、以及基本分类;接着从经济群的视角提出了我国区域现代农业制度优化的基本框架,最后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实证分析经济群对区域现代农业制度建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雷文亮  马骥  彭正亮 《经济研究导刊》2011,(15):145-147,232
推进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为分析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情况,根据其发展特征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并利用SWOT分析法对该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潜在的优势及机遇提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俊 《当代财经》2003,(6):93-96
本文利用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两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变迁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同时还利用该解释,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所需要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贸易措施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6.
如何促进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是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文章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和相互作用,采用DEA分析法对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评价,运用Matlab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对不同省市区域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同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虽地缘相近,文脉相系,但由于市场、经济、历史等方面原因,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明显。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苏浙皖沪三省一市旅游一体化发展将强化旅游业对该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文章尝试从差异和原因出发,借助于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提出实现三省一市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区域间产业经贸流动关系是分析和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关系、比较各区域产业间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基础。过去,我国在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对区域本身的特点、优势和给予的优惠政策上,而对区域间产业经贸流动关系的研究比较薄弱。本文在全国首次研制了产业分类齐全、区域划分科学合理的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联结模型,并借助该模型的研制结果分析了我国区域间产业的经贸流动关系,说明了当前我国区域间产业经贸流动的现实状况,揭示了其内在机制和表现特征,希望该项研究成果能够为我国今后更科学地规划区域经济,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徐维祥  方亮 《经济地理》2015,35(2):30-36
通过因子分析法、回归分析、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华东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创新驱动和创新活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高新技术园区创新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内生影响变量,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是,高新技术园区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又与创新要素集聚状况、组织学习状况以及区域的经济环境状况等区域条件有关,创新要素集聚度较高、学习水平较高、经济环境较好的区域或园区更有利于发挥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地区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京津冀地区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进行分析,利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对京津冀地区10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计算和评估,据此总结出该区域的核心城市、腹地的发展现状,从而得出资源在该区域内城市闻聚集与扩散的状态以及路径,最后对聚集效应与扩散效应在该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