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2010年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明显好于去年同期(一)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和困难人员就业情况比去年同期显著改善2010年1—5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09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900万人的57%,比2009年1—5月的水平分别高出37万人和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的就业形势 随着我国经济连续5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就业形势不断好转。2007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最好水平,达到120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为近年来最高。2007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1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稳中有降。2007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2006年底下降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四川物价》2009,(9):37-37
阅读:《21世纪经济报道》讯:7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上半年全国的就业情况。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69万人,完成全年900万目标的6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1万人,完成全年500万目标的54%;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79万人,完成全年100万目标的7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相似文献   

4.
2008年我国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6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40万人,达到全年目标(1000万人)的6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2万人,为全年目标的56%。截至6月底,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数字     
《商务周刊》2010,(1):16-17
4.3%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称,到2009年年底,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仍将保持在4.3%。2009年1-11月,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13万人,到年底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将达到1100万人。  相似文献   

6.
2005年我国就业的主要特征及2006年面临的突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2005年我国就业的主要特征 特征一: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有效缓解劳动力供给压力2005年是劳动力增长的高峰期,劳动力资源比上年约增加了1600万人。同时,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增长,全年GDP增长达到9.9%,有效带动了就业岗位的增加。全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70万人,完成全年900万就业增长目标任务的108%。  相似文献   

7.
我国就业增长点分析和促进就业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贸导刊》2004,(4):29-30
就业是民生之本 ,安国之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确定2004年就业工作目标为新增就业900万人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 ,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 7%左右。对于这组带有全局意义和政治意义的重要指标 ,当前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正在全力以赴地加以贯彻落实。本期发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司关于“我国就业增长点分析和促进就业的建议” ,可供各地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2010年就业与居民收入形势 (一)2010年以来的相关形势 1、前三季度就业形势:总体平稳趋好,结构性矛盾仍突出就业指标进度平稳,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9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3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4%,大大超过去年同期(9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二季度末降低O.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降低0.2个百分点,低于全年4.6%的任务目标。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着重做好企业职_[稳定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民工流动就业和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贸导刊》2014,(11):8-10
一、一季度就业形势 (一)一季度就业变动态势 1、城镇就业总量增长势头良好人保部数据显示,2014年1—3月份,城镇新增就业344万人,较上年同期(342万人)增加2万人,同比增幅0.6%,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目标的34%。季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8%,保持在较低水平,并且低于上年同期登记失业率0.02个百分点。一季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贸导刊》2014,(16):35-37
一、2014年上半年就业形势 (一)上半年就业基本态势 1、城镇就业继续平稳增长 人社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37万人,比1—5月份增加130万人,同比多增12万人,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目标的74%,目标任务已完成大半。二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8%,与一季度持平。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6月末全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5%,已连续4个月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就业模式研究□宋长青1997年以来,就业已代替物价成为政府和社会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据各方面资料预测,未来若干年我国城镇失业人员将大量增加,城镇实际(而不是登记)失业率将上升到5%以上,就业形势仍是很严峻的。失业将使城镇产生一大批贫困人口,对社会稳...  相似文献   

13.
《三联竞争力》2010,(8):24-24
蛋糕越做越大,分好蛋糕的压力也越来越大。2010年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09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8199元,而国企在岗职工为35053元,私企平均工资比国企低近50%。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2001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81万,失业率为3.6%;2000-2002年江西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2.9%、3.3%和3.4%,登记失业人口分别为16.68万人、17.28万人和18.81万人.  相似文献   

15.
《四川物价》2009,(1):31
据新华社报道,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11月23日表示,为促进失业人员稳定就业,北京市加大了对用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的补贴力度。各类用人单位招用女满40周岁、男满50周岁以上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重度残疾人、城市低保人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镇的失业率究竟是多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天勇 《财贸经济》2003,(11):18-22
对于目前中国城镇失业率到底是多少,各界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作者认为,应当按照过去20多年中国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这个较为稳定的系数来推算,比较科学和客观,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应在55%水平上.按此推算,城镇失业人口加600万长期在家没有工作的职工,中国2002年的城镇劳动力失业率为12.44%,为3437万人.实际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曲线呈下滑趋势.中国如果按真实城镇失业率计算,2003年城镇需要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是4490万人,而不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计算的2400万.中国未来18年中,就业和再就业压力最大的时期将是2003-2010年,2011-2015年次之,2015年以后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将趋缓.期间,劳动力供给的最大来源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其次较难的是国有和集体企业结构调整需要再就业的劳动力,城镇本身新增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并不大;最保守估计,需要创造2.7亿多个就业机会,每年需要有1500万个工作岗位供城镇新增、农村向城镇转移和城镇下岗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  相似文献   

17.
数字     
《WTO经济导刊》2011,(6):15-15
5月3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消息称,2010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0759元,与2009年的18199元相比,增加了2560元,同比增长14.1%,增幅提高7.5个百分点。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低于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但增长速度高于非私营单位0.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四川物价》2007,(4):27-27
据中国网报道:3月13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招待会上披露,最近几年来,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再加上最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新增就业岗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拿去年来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0.7%,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突破1000万人,达到1184万,这是历年来新增就业最多的一年。尽管如此.我们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仍然是.中国在未来几年的就业匿力依然很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作出这样的判断有三条原因:第一,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财经界(学术)》2004,(10):86-86
权威部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吸引各方广泛关注:1994年至今的10年间,我国创造就业岗位超过8000万个;1998-2003年,1890多万国企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有关人士预计,今年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等目标任务有望全面甚至超额实现。但在相关就业数据近乎全线“飘红”的同时,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仍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20.
一、中小企业发展形势及政策环境 今年一季度,GDP增长7.4%,在合理增长区间之内,较上年同期和全年指标都放缓0.3个百分点,就业形势稳定,1-5月城镇新增就业607万人。物价水平稳定,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5月份物价指数2.5%。中小微企业长期向好趋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小企业自身经营信心大体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