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舟山群岛新区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与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进行比较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本文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三个方面建立起一套符合新区特色的城镇化水平评价体系,用上海浦东新区与舟山群岛新区对比,得出舟山群岛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条有舟山群岛新区特色的城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济南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从济南市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空间分布和人口城镇化水平等方面阐述人口发展的新特点,从人口城镇化、人口发展与经济转型、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发展失衡和人口计生工作等方面分析了济南市人口服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应利用低生育率水平改善人口结构,推动人口发展宏观管理实现"三个转变",推动流动人口与城市融合,以有效提升济南市人口发展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本文对健康城镇化内涵进行界定,从经济增长、人口转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和环境改善五个方面构建健康城镇化发展二级指标,并构建了涵盖20个三级指标的河南省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2年河南省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河南省的18个地级市健康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河南省18个地市的健康城镇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未来城镇化发展将是银行业的重大战略机遇,对此银行业积极加大信贷投入,以满足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本文根据我国实际,从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差别服务、合理开设机构三个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人口、经济、生活方式和基础设施四个方面,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选取18项指标构建了广东省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对广东省19932011年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综合城镇化水平持续走高,以经济增长为其主要特征,但同时广东省综合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城镇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城镇化综合水平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镇化内涵的人口、经济、社会、设施四个方面构建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甘肃省1996年和2009年两个时期的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借助GIS技术,运用空间聚类法和空间自相关对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演变及分异进行分析。甘肃省城镇化综合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城镇化综合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呈现强集聚分布格局。两时期城镇化水平"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始终未改变。区域发展条件空间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是甘肃省城市化综合水平空间分异产生和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城镇化虽总体促进了城镇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但所带来的社会融合问题也成为城镇化后期阶段需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从城镇化进程中社会融合问题的研究缘由、特征以及解决途径三方面着手,以期为社会融合问题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改进主成分分析法的河南城镇化水平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城镇化的本质从人本发展、产业结构、基础建设三方面建立城镇化指标体系,针对目前主成分分析存在的数据标准化、主成分提取和权数确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测度城镇化水平,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河南省各地级市的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 城镇化是“十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各级统计部门和有关研究机构加强了对城镇化进程和发展水平的监测评价研究工作,随着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大中小城市“三头并举”的发展方针,我们也不失时机地开展了对全省城镇化水平的评价。为反映河南省城镇化的整体水平,我们针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20个县级市和10个城镇化重点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选取基本要素、经济、社会环境和基础设施四大类、42个指标进行考察,最终得出对各市、县的城市化评价结果。统计指标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客观反映,通过开展综合评价,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现行统计指标体系对客观实际的反映程度。在这项研究工作中,从指标体系设置到数据的整理和应用,我们感觉到现行的统计方法制度还存在诸多的缺陷和不足。城镇化水平需要从不同方面进行反映,由于统计指标不完善,不得不舍掉一些很具代表性的指标。这样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就不够理想,也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由此引发我们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人口城镇化的角度出发,以山东省及其17个地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人口城镇化的动态特征与质量水平。研究发现,自2000年以来,山东省城镇化呈现出整体集聚发展格局显著、整体格局相对稳定,"三大集聚区"辐射明显,"胶济线"成为核心轴线,西部地区进程加快等特征。自1995年以来,山东省整体人口城镇化质量呈加速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从低质量城镇化向中等质量城镇化快速迈进。从内部结构来看,城镇人口是目前山东省人力城镇化质量提升的主要载体,而农村人口则是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9)
在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人口、经济发展、社会生活、资环、城乡统筹等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定量化评价思路和框架,采取2013年数据,对河北省11个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唐山发展最好,石家庄次之,廊坊位列第三。研究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评价提供了定量化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小微企业发展与农村城镇化建设关系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小微企业推动城镇化建设的措施。农村城镇化是小微企业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催化剂,同时小微企业作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进而成为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速度是城镇化数量扩张的过程和方面.城镇化速度受经济、社会、政治、历史、地理、制度、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经济角度看,经济总体发展状况,总的经济发展速度,对城镇化的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以工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对城镇化速度影响最为直接和显著.文章简略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概况.在肯定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分析和阐述了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滞后带来的消极影响和后果.在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作出了基本判断和预测.最后特别强调了维持科学合理城镇化发展速度应该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耿丽伟 《中国市场》2011,(1):109-110,113
哈达村城镇化进程缓慢。本文从农民的单一化生产方式、融资问题、教育水平和生活品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制约哈达村城镇化进程的原因,提出加强农民科学技术知识、村委会充分发挥其职能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建议,促进农民生产技术的提高、集体融资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改善、医疗水平的增强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从而促进哈达村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缪琨 《对外经贸》2021,(12):41-45
在对江苏省产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测量江苏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以区位熵测量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采集2015-2019年江苏省13城市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区域经济中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呈显著促进作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提高。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着力改善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选择合适的产业带动城镇化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魏肖杰 《江苏商论》2010,(11):104-106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推进城镇化进程是诸多城市面临的战略选择。城镇化离不开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市场、资金、劳动力等诸多方面的支持。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潍坊城镇化水平必须走大力发展服务业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三、四线城市房地产行业库存严重,造成此局面的原因有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和盲目追求GDP的快速增长、过高的房价、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低与三、四线城市的人口流失等原因。我们应从优化三、四线城市产业结构促进本地经济发展,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房价与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等几个方面来缓解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  相似文献   

18.
剖析县域城镇化、就业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对于我国县域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对2002—2011年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区域24个县的县域城镇化、就业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性研究。结果表明,县域城镇化与就业水平存在一定的均衡关系,县域就业率和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了县域城镇化的发展。为了促进我国县域城镇化、就业以及经济的协调发展,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按照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思路,通过对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化发展、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关系等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评论,归纳提炼出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产业集群和城镇化之间存在较强的互动关系、通过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化发展来推动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是现实选择的重要观点,并指出农产品加工业集群的识别、测度与形成路径,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机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及东中西部三个区域对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增长对所有区域的城镇化均有正向影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对不同区域的城镇化影响存在差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如果能协调发展,则会加快城镇化;反之,则会迟滞城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