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一个稳定的中间阶层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有着极大的正面作用。本文从3个方面对我国的中间阶层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中间阶层的分层依据,并概要地介绍了中间阶层在我国的发展,进而着重指出中间阶层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等多种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2.
社会中间阶层是“稳定器”和“推动器”的综合体,具有积极而又功利、理性但不安分、成就与失落并存等特征。要发挥其“稳定器”作用,抑制其不稳定作用,必须从社会文化、阶层发展、政治秩序、社会机制等方面着手,不断改善社会环境、塑造内在品质、容纳合理诉求、引领行为方式,建设和谐的中间阶层文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在中国传统的产业工人和农民之外,出现了一个新的中等收入阶层。如何科学正确认识中等收入阶层的社会功能,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深入研究我国中等收入阶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思想文化功能,才能不断发展和壮大中等收入阶层队伍,充分发挥其社会稳定器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急剧分化,在这一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过程中,作为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坚力量的社会中间阶层的正在逐步崛起。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社会中间阶层崛起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严峻问题,使我国向以社会中间阶层为主题的普遍富裕社会迈进的步履显得异常艰难。因此,要推动中国社会阶层朝着良性分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一个中间阶层占主流的普遍富裕社会,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平等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完善分配与在分配制度,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并进一步扩大教育的普及,促进社会阶层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  相似文献   

5.
几乎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构建一个理想中的“橄榄型”社会。“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的中等收入阶层在全部人口中的比例达到60Z左右,整个社会的收入格局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比较稳定的结构。这样的结构,不仅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收入分配呈现一个健康的格局,也意味着社会形成了一个主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一个稳定的国家主流文化和价值观传承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刘建伟 《乡镇经济》2011,2(3):83-87
文章在梳理已有的“中间阶层”概念,分析其特点和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对“中间阶层”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区分了与“中间阶层”概念相近的一组词汇。  相似文献   

7.
信息平台     
要切实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民革中央副主席厉无畏呼吁,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须切实改革。现在收入分配差距过小和过大的不合理状况依然存在,如机关企事业单位由于旧体制的惯性作用,平均主义分配仍有较大市场。而一些垄断行业利用垄断地位获取超常利润,并转化为个人收入,使非市场因素收入差距拉大。他建议:政府应把“促成中等收入阶层成长”作为收入分配调整政策的目标。收入分配“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既有利于  相似文献   

8.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因收入分配不平等引起的贫富差距过大问题在我国越来越突出,尽快建立一个“橄榄型”社会分配结构的呼声也越来越多。其实,所谓的“橄榄型”(也称“棒槌型”、“纺锤型”等),通俗的说法就是“两头小、中间大”,即处于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两极的人群较少,而处于这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关于导致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的讨论成为了收入分配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以天津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2004年3000户最新调查资料为样本,采用二种方法考察了城镇居民各人口特征对收入差距的贡献。结果表明:职业及职务、教育程度和行业是当前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三大主要因素,三者合计解释了城镇居民总收入差距的40%以上。其中,职业及职务特征超过了行业,跃居成为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首要因素;教育程度的影响排在第二位;行业特征退居第三位。为此,调整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控制两端,扩大中间”,即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控制高收入阶层收入的过快增长,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规模,形成一个一个菱形的收入分配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下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中间阶层在萌芽、成长的过程中伴随着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而且这些问题也是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处理的好坏不仅关乎中间阶层的发展快慢,更关系到整个社会体系良性运转的与否.但是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导致中间阶层产生了很多新的困惑和矛盾,从这些困惑逆向反思中间阶层的意义又会有许多发现.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已是不争的事实,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对缩小这种差距、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及社会结构意义重大。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首先应对其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其次要对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低的现状及其危害有清醒、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以达到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从西方中产阶级看中国"中产阶级"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大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石。文章以此为基点,结合对西方中产阶级的研究,从中产阶级对社会的影响入手,对中产阶级定义、西方中产阶级的形成因素等展开讨论,最后得出对中国扩大中等收入阶层道路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一 阶层是指在阶级基础上,以经济关系的社会地位、收入多寡来划分的社会群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变化:一是建国初期我国社会存在四个基本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归城市小资产阶级范围.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再存在.剩下两个基本阶级,即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归属工人阶级.  相似文献   

14.
在21世纪的中国,财富与地位注定是一个令人关注、迷恋而又忧心的话题。从社会学角度看,一个文明、成熟的社会,往往有一个庞大的中间阶层,他们以其收入结构构成这个社会稳定的基础,是这个社会生活水准的真实象征。这个庞大的中间阶层,凸显出的社会形状,即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等级结构,因其庞大的社会中间层,构建成一个社会的理想阶层结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的媒体、商人、社会学者,曾经疯狂地为中国上行阶层贴过诸如“白领”“中产”“精英”“金领”之类的标签。无数人向往,更多人质疑,经过若干年的追捧与争论,人们越来越现实地发现,所谓的有钱有闲阶级,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还只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想像。中国是一个精英性特征尤其明显的国家。那种遵循“沉默的大多数”原则所提炼出来的共同体,面目模糊。对中国的主流人群来说,一切“白领”“金领”“中产”“精英”等标签,只不过是个媒体贴牌的误会。的确,中国的中间阶层已经开始浮出水面,但更多的只在将来的路上,其上行之途,尚有着诸多困局等待着他们。  相似文献   

15.
农民在中等收入群体扩展中的主体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军丽  曾国平 《改革》2005,(2):66-69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扩展是一次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中等收入群体的划分主要依据家庭收入水平并以劳动者职业为显著标志。应界定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科学原则及可行性标准,从农民的数量特征和该阶层以职业转移为基础的上升流变两方面可证明农民在中等收入群体扩展中的主体作用。农民自身素质落后是阻碍其主体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需通过发展农村教育、科技事业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是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关键。形成中等收入群体占主体的"橄榄型"分配格局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当前中等收入群体面临税负较重、医疗教育等支出过大等突出问题。如何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提高居民收入,减轻中等收入群体负担,是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针对不同阶层的收入问题提出了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全面把握“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需要合理界定我国中等收入者群体,深刻认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有效措施有步骤地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相似文献   

18.
中等收入群体扩容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降低社会不平等,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文章从收入阶层流动的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在共同富裕目标中的作用,从理论上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低收入群体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截至2018年,我国仍有68.67%的家庭处于低收入阶层,“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结构明显,低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缓慢;第二,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低收入群体收入阶层向上流动,有助于实现中等收入群体扩容,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仍成立;第三,机制检验发现,家庭创业、理财参与和就业水平提升是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第四,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低收入群体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的促进效应在西部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更显著,并且与城镇和低人力资本家庭相比,这种促进效应在农村家庭和高人力资本家庭中更强。文章的研究发现为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论据。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组成的社会结构。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原来“两阶级一阶层”的社会结构开始分化.一个规模巨大、构成复杂、价值多元、成长迅速的社会群体逐渐形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李先玲  王彦 《特区经济》2009,(11):252-254
利用1985~2007年的城镇居民各阶层收入的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通过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对高、中、低三个收入阶层收入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中等收入阶层对其它收入阶层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但是其它收入阶层对中等收入阶层收入增长的贡献却很小。因此,提高中等收入阶层收入,对缩小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