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河南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国(地区)竞争优势源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纺织服装产业组织结构的重要形式,随着我国沿海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河南纺织服装业加速聚集的趋势进一步显现。笔者研究了河南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分布,各地纺织产业服装产业集群区特征与优劣势,并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河南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肖国圣  李波平 《生产力研究》2013,(12):145-146,151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全球价值链条(GVC)上处于相对低端环节,后危机时代纺织服装产业陷入了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困境,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文章选取典型内生型传统产业集群——"浙江纺织服装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以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微笑曲线"为理论基础。系统分析了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面临的升级障碍及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3.
纺织服装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变“浙江制造”为“浙江创造”,既是企业摆脱生存困境的需要,更是实现浙江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的需要。长期从事产业经济研究的林风霞特为本刊撰文,深度分析了纺织服装产业为什么必须转型升级,以及转型升级的障碍、路径,对我省纺织产业有较好的启示作用,对于其他制造业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光禹 《新经济》2013,(23):99-1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东部地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量资源性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如何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西部地区资源保护性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分析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找出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动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对策思考。诚挚希望在西部大开发中,树立“资源当作国库守,大地留给子孙耕”的意识。使美丽神奇的大西部成为人类永久的资源禀赋。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使东部沿海地区以外向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特征的经济结构面临着较大转型压力,加速了区域间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产业转移步伐。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的黑龙江等老工业基地凭借着自身的资源优势及产业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纺织行业竞争力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夏红 《经济师》2009,(10):268-270
文章阐述了浙江省纺织产业发展现状、竞争力优势、劣势,并指出推进产业升级是提升浙江省纺织产业竞争力的根本出路。未来必须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等重要途径,来充分发挥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全面推动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有效途径,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是立足点,避免无序竞争是当务之急(本文分上、下两部分,分两期刊出)。  相似文献   

7.
利用金砖国家的产业互补性,适时进行产业转移,推动我国的产业升级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以下思路,深入进行产业转移。一、中印产业互补性与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印两国产业结构相似,因此存在竞争性,特别是在能源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汽车制造产业、制药业等产业竞争较为激烈。但仍然可以从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2)
东莞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研究价值,东莞能敏锐抓住承接港澳台产业转移的先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了从农业县向制造业大市的方向迈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引人瞩目。旧的发展模式主要依靠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固有的弊端逐渐显现,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已制约到东莞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潜力,导致社会进步乏力。因此,加快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加快全市各产业优化升级已成为关系到东莞经济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东莞的纺织服装产业具有代表性,通过对东莞市的纺织服装产业更深层次的思考,为东莞产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9.
毛夏红 《经济师》2009,(11):269-270
文章阐述了浙江省纺织产业发展现状、竞争力优劣势,并指出推动产业升级是提升浙江省纺织产业竞争力的根本出路。未来必须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等重要途径,来充分发挥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全面推动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有效途径,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是立足点,避免无序竞争是当务之急(本文上半部分已在第10期刊出)。  相似文献   

10.
集聚效应和产业关联性促进了产业集群的空间转移,而集群发展与园区建设的耦合关系进一步推动了集群转移进程。基于产业集群升级与产业集群空间转移的耦合关系,从价值链的角度对集群空间转移的两种典型模式进行了比较,并结合苏通科技产业园和苏宿工业园两个案例对转移模式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表明,产业集群空间转移是成熟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政府应该积极依托园区建设,结合地区特点及资源优势,采取恰当的产业集群转移模式,实现集群转移带动下的产业转型升级与地区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The trend of transferring eastern textile industry to western regions in China is increasingly obvious.As for Sichuan Province,it is a chance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pgrade the textile industry through the incident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western region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isk to environment in Sichuan Province when accepting the transfer and puts forwards relevant measures to this point.  相似文献   

12.
我国纺织工业东、西部合作与产业转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国纺织工业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沿海地区生产要素的价格 ,特别是劳动力价格的上涨 ,使得沿海地区纺织工业的传统优势在逐渐丧失 ,纺织工业呈现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特别是纺织初加工业。纺织工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原因主要是 :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压力 ;区域分工与协作的需要 ;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以及西部地区所具有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从纺织工业转移的前景看 ,棉纺工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较为明显 ,而毛纺和化纤工业近期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西部民族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农村就业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提高.但总体来说,就业结构仍然不够合理,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入手,分析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探索充分发挥西部民族地区优势,建立适合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式的途径,并结合各地先进经验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郑玉雯  邵景峰 《技术经济》2023,42(11):161-177
摘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为推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民生作用的纺织业转型升级,破解其“低端化”与“高碳化”双重锁定困境,立足双重价值链视角,基于价值星系理论重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形成双重价值链嵌入范式,选取波司登作为分析对象,采用纵向探索性案例分析方法,演绎新发展格局下纺织业在双重价值链分工中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并揭示其背后逻辑。研究发现,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在价值星系成员的协同合作下创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系统集成产品,是我国纺织业破解双重锁定困境的关键;对纺织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进行重组获得高水平自主转型升级能力,是我国纺织业采取主动战略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前提;基于重构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维度价值网络找到自身优势节点进行升级,是我国纺织业摆脱陷入线性升级动力不足和“交互锁定”困境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上的竞争优势须立足于劳动力资源优势。全面认识劳动力资源优势对我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互补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经勇 《经济经纬》2005,25(3):49-52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一大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但是,比较优势并不等于竞争优势。比较优势也可理解为比较生产费用优势,它是由各国土地、劳力、资本等有形资源禀赋上的差别引起的。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各国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力比较,而竞争优势强调的是各国同一产业之间竞争力的比较。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只有通过竞争优势的发挥,才能得到最终体现。一个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没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就难以实现其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7.
黄河水资源与河南经济生态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是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要素。黄河水资源作为河南省最大的过境水资源,是河南省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资源,也是河南省率先实现中原崛起提供比较优势所在。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构建黄河供水网,是解决沿黄地区水资源瓶颈,促进河南经济生态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应把引黄供水、构建黄河水网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提高现有黄河水网质量,进一步拓宽黄河水资源利用空间,形成河南全省范围内的黄河水资源网。  相似文献   

18.
Textile industry is the biggest industry that gains foreign exchange through export in China, and the dependence rate of either export or import is high. RMB continuous appreciation brings China both chance and challenge. On the one hand, it reduces the import cost of raw materials and equipments; on the other hand, it weakens the price advantage of textile industry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it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extile business enterprise.  相似文献   

19.
纺织品服装企业如何迎接后配额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纺织品服装贸易问题一直是WTO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随着纺织品服装行业后配额时代的到来,这一问题重新被大家高度关注。本文在对国际贸易配额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企业在后配额时代可能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服装企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成(都)绵(阳)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罗怀良 《经济地理》2004,24(1):31-34
构建成(都)绵(阳)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带对四川和西部地区知识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成(都)绵(阳)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成(都)绵(阳)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的战略。并针对该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①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②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建立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③发展风险投资,拓宽投资渠道;④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结合起来,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⑤强化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