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球快讯     
欧盟抨击三大评级机构有失公允 标普、穆迪和惠誉这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相继”发难”,频频下调欧元区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或银行信用评级。这一举动令欧盟领导人忍无可忍,终于向三大评级机构正式“宣战”,不但激烈抨击其行为有失公允,还宣布将着手建立欧盟自己的评级机构。  相似文献   

2.
论美国评级机构的垄断地位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惠誉垄断了全球信用评级业务的90%以上,形成了国际评级市场的寡头垄断,并且把"触角"伸至中国,但却屡次因为评级失败而遭到投资者的诟病。我国面对三大评级机构的垄断势力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大力发展本土信用评级机构,确保在国内信用评级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国际市场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美国和欧盟信用评级监管制度改革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次贷危机"的爆发促使美国和欧盟加快了信用评级监管制度改革的步伐。2009年4月10日,美国证监会(SEC)修改了相关信用评级监管法规;同年4月23日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了立法,授权欧盟证券监管委员会(CESR)对欧盟范围内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监管。本文通过简要比较美国和欧盟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他们改革思路的差异,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悦 《时代金融》2013,(12):221-222
主权信用评级关乎着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在国际上,主权信用评级业务几乎被美国的三大评级机构所垄断,继欧债危机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三大机构的信用评级对其经济所造成的震慑作用,并对其评级的公允性与独立性产生质疑。本应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的信用评级机构如果不能为投资者提供客观的决策参考,而是为利益所动,那么由其提供的评级结果不具有独立性,会给被评级国家和其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从博弈的角度、运用"共谋"与"防共谋"的博弈模型来分析信用评级机构缺失独立性的危害以及对一国而言发展独立的主权信用评级机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看,以标普、穆迪和惠誉为代表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存在可以起到降低社会经济成本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然而,目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仍然存在着一些功能扭曲的表现,如“三大”评级机构反应的迟钝,使其可信性遭到市场广泛质疑;“三大”评级机构反应的过度,加剧了金融市场调整;“三大”评级模式隐含的利益倾向,违背了信用评级的独立与公正。整顿和规制国际评级机构,必须改革现行的评级模式和模拟评级程序,实现评级市场的竞争化与评级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谢静  苑婷婷 《征信》2016,(12):54-56
在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趋势下,评级业逐步形成了以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为核心的国际评级体系.三大评级机构建立了世界霸权,严重威胁各国经济金融安全.目前我国评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主要表现在:监管框架不完善、缺乏核心竞争力、外资机构不断渗透、受制于三大评级机构等方面.建议从完善评级监管框架、支持培育本土评级机构、把握对外开放尺度、加强评级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打破三大评级机构的垄断霸权,提升我国评级业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夏凡  姚志勇 《金融研究》2013,(2):184-193
穆迪、标普、惠誉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着关键角色。但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三大评级机构广受批评。有人认为其评级太过宽松,对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负有责任;有人认为其评级过于严苛,频繁下调公司和主权信用评级加剧了金融市场动荡。本文为协调上述两种貌似对立的观点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模型分析,本文发现"评级高估"和"评级低估"都可能在均衡路径上出现,同时信用评级具有"顺周期"特性:评级高估更有可能发生在经济繁荣时期,而评级低估则更有可能出现在经济萧条时期。  相似文献   

8.
尽管欧盟的许多重量级领导人对标普、穆迪和惠誉等国际评级机构(以下简称“三大”)频繁降低欧元区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发出明确的警告与声讨。但却丝毫没有阻挡“三大”我行我素的脚步。不过,当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被标普们无情地扔进“垃圾级”行列并且“三大”开始向意大利等欧元区核心国家扣动扳机时,欧盟再也坐不住了。  相似文献   

9.
一家新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成立,是否足以撼动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实际垄断?力量稍显不足,但行动已经开始。10月24日,中国、美国和俄罗斯三家信用评级机构在北京联合发起成立"世界信用评级集团",致力于推进国际评级体系改革,建设独立的国际评级体系,通过向世界提供公正的评级信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蒋来用 《银行家》2012,(5):63-64
以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为代表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当今全球政治和经济生活具有重大影响。这三大信用评级"巨头"几乎垄断了全部国际信用评级业务,牢牢把握住了在全球金融和资本市场上的话语权。但三大评级机构在成立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在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地位并没有今天如此显赫,而是经历了一个"由弱变强"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传统理论认为,信誉资本原则是维系评级业生存发展的基本原则。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研究发现,20世纪30年代起,大量启用的依赖评级的监管规则(RDRs),授予评级机构数以百计的"监管许可",使其可以通过销售"监管许可"获利,削弱了评级机构准确评级的激励,严重破坏了信誉资本原则。受RDRs监管影响,评级中所包含的有效信息价值极大地下降,评级的风险预警功能几近丧失;与此同时,评级机构所面临的道德风险却不断增加,评级购买、伪造和粉饰评级现象严重。这表明,RDRs的广泛应用,极大地增加了评级风险。因此,监管去评级化,并加强对评级的监管应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2.
09年开始,10年全面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各国对三大评级机构的信任危机.本文分析 了三大评级公司的评级模式及其存在的不足,并对打破美国三大评级公司的垄断地位,做强做大中国的评级机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和勇 《中国外资》2010,(14):189-190
09年开始,10年全面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各国对三大评级机构的信任危机,本文分析了三大评级公司的评级模式及其存在的不足,并对打破美国三大评级公司的垄断地位,做强做大中国的评级机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过2007年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以及目前还未平息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信用评级机构已然成了欧美金融监管的重点对象之一。从发展初期评级机构赢得来自市场给予的"守门人"尊称,到百年之后受到国际国内责难,被戴上了脚镣,美国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进路有几多变迁?欧盟近年来对评级机构监管重大改革重点意欲何为?鉴于信用评级业在各国金融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我国评级业面临被外资评级机构掏空之虞,本文从微观角度提出了若干有利于我国评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博览》2013,(13):50-50
欧盟针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新规则6月20日正式生效。根据新规则要求,要对并未主动申请信用评级的欧盟成员国评级,评级机构一年最多只能采取3次评级行动,对国家主权信用的评级结果则必须在周五交易市场闭市后公布,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减少评级结果对市场波动的影响,评级机构在欧洲的“话语权”被进一步削弱。  相似文献   

16.
在这次全球范围爆发的金融风暴中,标准普尔、穆迪、惠誉这三大评级机构也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相较于这三大评级巨头,我国信用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内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评级方法存在较大差异,缺乏权威评级机构和话语权.本文从中国本土资信评级市场发展的必要性出发,结合中国评级市场现有的发展模式及未来趋势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对中国本土化的信用评级制度提出了一定的改良对策,为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7.
陈丹凝 《中国外资》2009,(10):72-73
在这次全球范围爆发的金融风暴中,标准普尔、穆迪、惠誉这三大评级机构也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相较于这三大评级巨头,我国信用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内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评级方法存在较大差异,缺乏权威评级机构和话语权。本文从中国本土资信评级市场发展的必要性出发,结合中国评级市场现有的发展模式及未来趋势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对中国本土化的信用评级制度提出了一定的改良对策,为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8.
动向     
《中国货币市场》2008,(5):68-68
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美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同意进行评级体系改革;央行征信系统已为近6亿自然人建立信用档案;欧盟批准斯洛伐克克朗对欧元升值;我国调整部分食品、药品,棉花等商品进口关税;越南央行开打组合拳稳定国内经济  相似文献   

19.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功”与“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成为舆论指责的焦点。毫无疑问,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对此次金融危机负有失察的责任,然而,信息获得的相对有限性,基于历史、模拟的情景假设也令评级方式存在着客观局限。如何恢复信用评级机构受损的社会公信力,文章从变革评级机构内部治理机制和加强政府对信用评级业的监管两个方面提出建议,指出我国信用评级业应坚持“政府驱动型”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当外界都对三大评级机构保持美国主权信用AAA级表示质疑时,美国东部时间8月5日晚间,标准普尔首先将这一最高评级改写,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的AAA评级下调至AA+,评级展望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失去AAA信用评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