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对上市公司对外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并未做出强制性的披露要求.而2008年、2009年均有部分上市公司自愿彼露了该报告.文章在对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2008年、2009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作为样本,研究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与未披露该报告的两类公司在内部控制质量上的不同,发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建立并运行了更有效的内部控制,其内部控制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2.
王环环  孙瑶 《财会通讯》2010,(11):114-117
本文以2008年上交所要求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控信息为依据,根据上市公司是否发布内部控制报告,实证分析了沪市公司自愿披露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规模大的公司较规模小的公司披露内控信息更为详细,而对于财务杠杆,资产负债率高的公司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相似文献   

3.
使用2010年沪市A股公司数据,对代理成本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自愿披露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自愿披露水平与管理费用率负相关,与总资产周转率显著正相关。此外,公司的规模显著正向影响自愿披露水平,资产负债率与公司上市年限显著负向影响自愿披露水平。因此,监管部门有必要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相似文献   

4.
孙文娟 《会计之友》2012,(29):88-93
文章以2007—2009年深市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内控报告披露的内控质量与盈余质量的关系,以及内控报告能否为信息使用者带来增量信息进而影响资本成本。结果发现该类企业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未对盈余质量产生影响,投资者并不认可企业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但内控鉴证报告能够降低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这些结果表明企业没有实现内部控制报告的有效披露,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控报告缺乏有效披露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9年上交所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本文从股东、董事会、管理者三个层面分析检验了公司治理因素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际控制人为中央政府,董事会勤勉度,高管薪酬与公司内控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与公司内控质量的关系部分与预期相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7到2009年年度报告中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相关数据,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自评披露:(1)与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及公司规模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与董事会人数、证交所治理机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与公司控制权、社会公众持股比例、独立董事以及债务资产比率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陈芸 《财会通讯》2010,(12):92-94
本文以2008年广东省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股权性质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显著负相关,而公司治理结构、公司质量与公司规模对内控披露的影响不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以下简称"鉴证报告")均为自愿性披露(IPO公司除外)。已有的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倾向于自愿披露鉴证报告,但由于公司披露鉴证报告会增加其披露成本及法律风险,因此这种看似矛盾的境况更值得去反思其背后耐人寻味的原因。文章从政治学的合法性理论这一角度出发分析其原因,认为上市公司自愿披露鉴证报告的目的是为了让公司达到"合法性"状态。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证券市场,有一些上市公司选择对中期报告进行自愿审计或审阅。以审计需求的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根据2008—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财务信息自愿鉴证保证程度驱动因素及后果,结果显示:代理成本、公司业绩与财务信息自愿鉴证程度显著负相关,股权集中度与财务信息自愿鉴证程度显著正相关;同时,市场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自愿鉴证程度有一定的正面反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2008—2010年沪深主板河北省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公司规模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8年度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内部控制缺陷和内控部门定期提交监督报告作为内部控制效率的替代变量,验证了内部控制效率对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经营业绩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显著正相关;与内部控制缺陷显著负相关;与内控部门是否定期提交监督报告之间,不具有统计显著性。研究结论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显著影响经营业绩,内部控制效率的高低是影响经营业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信息披露状况,分别从政策法规、监管部门和板块披露环境等方面,分析主板与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差异性,并提出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傅倞轩 《财会通讯》2010,(5):36-37,51
本文以2006年至2008年深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对样本公司累计超额收益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前后,股票市场均有反应,说明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具有信息含量,应该从政策上积极推进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  相似文献   

14.
刘翠 《财会通讯》2014,(8):55-58
本文以沪市涉农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治理结构和基本特征方面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性质和股权集中度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管理层持股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但该三因素的影响均不显著;社会责任报告、盈利能力、负债比例和公司成长性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公司规模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实施,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内控鉴证报告的公司不断增加,2011年沪深两市2363家上市公司中,有1853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占样本总量的78.42%。其中仅有34家公司在自评报告中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占披露总数的1.83%,这一比率远远低于美国的统计数据,美国同时期约有13.8%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764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性披露的动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股权集中度高、财务杠杆水平高、高固有风险、外部独立董事占所有董事比率高以及审计质量高的公司具有较强的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动机。研究还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方面总体上并不乐观,因此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0年深沪主板上市公司公布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和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数据分析,本文指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存在着目标认定、严重性程度认定、财务与非财务内控缺陷认定、内控局限性与内控缺陷认定等难点,并提出了模糊控制与精确控制并重、保持认定标准相对稳定性、加强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2011年河北省4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7个假设,针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上市时间长短、是否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以及上市地点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存在显著影响,是河北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发现,内控信息披露引致市场的正面反应,累计异常超额收益为正;强制与自愿披露内控信息相比,强制内控信息披露获得的超额收益率更高。同时,上市公司规模大小、是否"四大"审计等也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异常超额收益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20.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明确上市公司必须定期披露内部控制有效性自我评价报告,并由会计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该规定自2012年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证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施行该规定的第一年里,本文选取四川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统计企业内控自评报告和内控审计报告实施披露情况,并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据此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