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徐敏 《中国经贸》2014,(17):116-117
以新媒体时代企业的营销变革为研究出发点,介绍了新媒体对现代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为了更好地认识新媒体,对新媒体的内涵做了详细分析,以此为基础,全面分析了新媒体的特征,包括信息传播受众的分众化、传受关系交互性增强、新旧媒体实现优势嫁接等;以这些典型特征为依据,提出了提高企业广告的精准度、重新审视新媒体背景下的企业品牌公关活动、做好新媒体时代企业整合营销传播等几条企业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常清 《特区经济》2005,(12):343-344
隐性营销是指以比较间接的方式进行品牌传播、公关宣传、树立诚信等为手段的新型营销方式,隐性营销通过企业内部营销、教育消费者的外部营销、交易过程的交互营销发挥作用,使消费者获得较好的感受、获得相应的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或满足其社会道德责任需求,进而影响交易行为的发生。隐性营销的特点在于:其一是积极挖掘企业或品牌的传奇色彩,以此作为品牌文化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提升企业或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其二是广泛地采用文化传播渠道,通过影视、戏剧、图书等多种形式,进行必要的品牌宣传;其三是将企业的核心理念通过适当的方式传递给目标受众;其三是少做或不做硬性广告,以免强化广告而淡化了品牌的推广作用。隐性营销具有显性营销所不具有的优势,其重要性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隐性营销使消费者人本主义的特性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媒体如平面媒体、电视等的传播作用和地位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改变了其终极媒体主导一切的体系。现如今,各个品牌商家如果只是一味地在平媒或者是电视上投放大量的广告,无异于一种浪费。实现品牌的传播和影响就要寻找到一种立体的传播方式,才能够真正实现整合化、立体化和多角度。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品牌营销传播应该时刻保持与消费者的紧密联系,增强客户体验,在新时代背景下,最好的品牌营销传播策略应该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葡萄酒行业在近几年的急速发展,行业内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也进一步的加剧。而各个品牌企业要保持和提升现有消费者的忠诚度,抢夺竞争对手的目标消费群体进而挤占其市场份额,就需要与市场进行有效的沟通,此目的无非是要通过品牌企业的营销传播来实现。因此,葡萄酒品牌企业在制定一系列营销传播计划的过程中就须关注本身方案及其执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郑秋锦 《科技和产业》2010,10(12):18-20
全面娱乐时代的到来,体验经济的兴起,消费者已突破传统的消费心理,而转向追求趣味性、追求时尚的消费,并且重视消费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因此,传统的品牌传播方式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传统的传播方式面临新的挑战。品牌传播娱乐化是适合这一环境变化的重要营销传播变革。本文重点论述娱乐时代与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对品牌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节省开支,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企业应该控制硬性广告费用的投入,节省广告开支,有效利用有限的广告费,投入到公关传播、事件营销等低成本、高回报的宣传策略上,让消费者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自己的品牌。再次强调一下,公关传播、事件营销都是超低成本传播品牌的重要策略,能够让企业有限的广告费发挥无限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微媒体以其自身特性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生活状态下信息交流沟通的习惯和偏好,从单纯的社交媒体平台华丽转身,不但影响着人们的沟通方式和思维方式而且在政治经济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轻奢餐"在利用微媒体进行品牌推广方面最为引人注目,精准定位微媒体受众、实现微媒体传播渠道互补、发挥微媒体名人的品牌传播效力、借助微媒体打造营销活动亮点将成为微媒体时代"轻奢餐"品牌传播可资借鉴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8.
何江 《魅力中国》2012,(35):12-12
微时代,即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在信息碎片化的“快餐时代”,浮躁的受众群体在单位时间内消化信息的量非常有限,而如何在庞大的信息海洋中,抓住受众群体,这就需要信息生产者提供冲击力大、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受众阅读兴趣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陆立 《宁波经济》2009,(6):58-59
什么是交互营销 从营销环境来看,由制造商趋动的市场,产品主导的天下。南制造商主导的传播流是静态的硬性传播。在分销商主导的市场格局下,营销传播信息大多被截流,始终没有与消费者形成很好的互动。在交互式的市场格局下,消费者、分销商、制造商形成相向的交互式的沟通与互动,这样情况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信息接收与发射力,与渠道、媒体、终端形成良好互动,使之产生交互式营销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10.
一、现代受众意识的涵义 现代受众意识,是一种与传统的我传你受我播你听的"以传者为中心"相对甚至相反的传播理念,它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在传播新闻时自觉地站在受众心理的角度,顾及受众的爱好与兴趣,采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新闻传播所体现出来的行动理念和指导思想.其具体表现为改过去的"以传者为中心"为"以受众为中心",变"控制受众"为"服务受众",信息由传者"推"(push)变为由受众主动"拉"(pull),"研究人们如何处置媒介"取代"研究媒介如何对付人们".  相似文献   

11.
特百惠的体验营销,让每个参与者最终都成为品牌的消费者与传播者。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二维码新媒体相关技术,分析了二维码新媒体的营销传播应用现状,探讨了二维码新媒体的优点及不足。指出二维码作为一种新兴营销工具,它丰富了营销媒介,提高了互动性,强化了传播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也提升了受众的兴趣和注意。但对其不足和缺点需要加以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李俊杰 《发展》2002,(5):25-26,35
建立品牌,是所有谋求长远发展的公司的共同选择,而营销传播(IMC)带给人们更广阔的视野。在不断积累品牌基本要素的整合传播过程中,设计、包装、广告等充当各种不同的角色。换句话说,品牌传播是一台大戏,生、旦、净、丑、末、鼓乐、丝弦通力合作,才能出演一台好戏。营销人士认识到,品牌存在于消费者心中。消费者不仅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认识品牌,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身体验来全方位地感受品牌。在这一点上,传统媒体广告并非最有效的工具。消费者对广告的解读能力日益增强,对广告越来越挑剔,因而厂商转向间接和隐蔽的传播方式。这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逐渐从量的消费阶段到质的消费阶段进入情感体验消费阶段,人们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在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的过程中,传统营销理论指导下的企业营销实践活动越来越难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许多跨国公司在开拓中国市场的过程中成功地运用和实施体验营销策略,将体验与品牌相结合,使其品牌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并形成顾客品牌忠诚。  相似文献   

15.
黄嘉婧 《魅力中国》2013,(34):314-314
广告作为现代营销手段的一种,再也不是简单地介绍商品信息,吸引受众购买,更是在传递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这一点在跨文化广告传播中显得尤为突出。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根据固有的经验、思维方式、文化水平对广告信息的解读千差万别。本文通过对跨文化广告的概念出发,总结出跨文化传播的特点以及广告创作的思路,为我国广告业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电视购物广告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其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从传播学的角度,电视购物广告的传播策略可从五个方面来分析,即Who——传播者、商家和客户;Say What——广告的表现形式与内容;In Which Channel——通过何种媒介渠道;To Whom——受众消费者;With what effect——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唐晔 《沪港经济》2011,(2):56-57
在科技高度发达、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产品、技术及管理模式等很容易被对手模仿,难以成为核心专长。而品牌一旦树立,则不但有价值并且不可模仿,因为品牌是一种消费者认知,是一种无形资产。你认为品牌是什么?你怎么理解这两个字?陈泉苗:对于企业来说,品牌就是企业标识,是向消费者传递的一种信息。企业标识,  相似文献   

18.
苗沂 《北方经济》2006,(2):25-26
广告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标志之一,它已走进千家万户。我们感觉社会就是广告的海洋,无论电视、书刊、广播、网络都是广告的世界。并且,现代广告已经成为独立的经济行为从商品生产与销售中分离出来,在商场中独占一席之地。“广告是由特定的广告主通常以付费的方式,通过多种传播媒介对商品、服务、观念等信息的非人员介绍及推广”,“是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和表达方式,广而告之特定的受众(消费者)有关商品和服务的信息,引起其兴趣并诱导其购买的这样一种推广和介绍的活动”。广告简单地说,就是广而告之,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并促成了当代受众的不同特征.同时也开始出现了媒介从满足大众需求转向满足分众的转变。在分众传播的理念下.我们可以在特定的时空对特定的人群采用特定的信息传播形式.并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3G时代的到来.通讯技术和计算机、互联网等IT技术的进步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分众媒体的发展,为分众媒介的发展创造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李光斗 《新财经》2009,(2):55-55
让消费者“上瘾”的关键在于洞察消费者所需,给她(他)的消费创造一个合理的理由,让她(他)获得并体验到切实的利益,进而变成品牌的忠诚顾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