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背景说明COSO委员会于1992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亦即所谓的旧框架,并于1994年进行了一些内容增补。该框架逐渐得到世界各国内部控制准则制定机构的认同,成为国际通用的内部控制准则。特别是为遵循美国《萨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Act,2002)中有关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要求,在美国上市公司都以COSO框架为准则来设计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推动了COSO内部控制框架在世界各  相似文献   

2.
美国《较小型公众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指南》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会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管理组织(COSO)一直致力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其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综合框架》和2004年发布的《内部控制—风险框架》已经成为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所推崇的经典。2006年,COSO又发布了《较小型公众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较小型公众公司如何按照成本效率原则使用《内部控制—综合框架》设计和执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提供指导。本文对该报告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毛红光 《中国外资》2012,(23):183-184
美国COSO委员会于1992年发布了《内部控制框架》,2004年9月,COSO委员会正式颁布了新的COSO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COSO的ERM框架是对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完善和补充,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互融合,才能实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COCO内部控制框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1992年COSO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出台了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要素构架的内部控制框架后,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给予了公司内部控制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COSO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是迄今为止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理论,该报告的特色之处在于强调了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主体中的重要性。而在此之前,COSO并没有认识到股东会和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重要性,而将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评价完全交给经营者。  相似文献   

6.
COSO的新篇章     
21年来首次修改的新版内控框架,除了更加适应当下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的商业环境之外,对于CFO和财务工作团队来说,剩下的9个月的过渡窗口期显得颇为紧迫。2013年5月14日,COSO(全美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组织委员会)发布了新的内部控制框架。据悉,2014年年底,所有在美上市企业均须按照COSO新框架建立内部控制机制。一直以来,  相似文献   

7.
贾灿 《黑龙江金融》2012,(12):21-23
COSO理论整体框架1992年的COSO框架认为,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贯穿于所有经营活动的系统过程,目的是确保经营活动的高效、有序、合规,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大要素组成。2004年,COSO委员会在其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将内部控制要素进一步扩展到八个,即内部控制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增  相似文献   

8.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思想早在西方18世纪产业革命后期就产生了,经过西方企业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1992年,美国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该报告认为,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组织内部所采取的所有相应协调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萨班斯法案404条款:后续进展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404条款发布之后,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通过制定规则, 为CEO和CFO对主体财务呈报内部控制和披露控制的报告提供指南; 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通过为注册会计师制定审计准则, 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该类审计合约的计划与实施; COSO委员会制定内部控制标准框架, 作为管理当局和注册会计师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本文主要对SEC规则、第 2号审计准则和COSO委员会最新的内部控制框架 (即ERM) 作一介绍, 以期为我国监管机构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制性规定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黄娟  余佳 《财会学习》2013,(8):66-67
一、《内部控制——整体框架(2013版)》出台的背景意义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首次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了践行标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20多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本市场、运营环境、商业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技术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企业内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也多维地参与到企业经营活动中来,对经营过程的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内部控制制度问责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利益相关者也更加强调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对业务决策的支持和公司治理的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鉴于此,COSO委员会于2010年开始了对《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下称为旧框  相似文献   

11.
基于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加入WTO世贸组织以后,公众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的了解程度也逐步加深,在这过程中部分企业暴露出来的舞弊、浪费、管理不当等问题也得到了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使其处理事务能够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执行合理的、经济的和有效的运营,我们将目光投向了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内部控制标准,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等五个要素,这五个要素与企业的运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来合理保证企业相关目标的实现。本文以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为理论基础,深入探讨内部控制环境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并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提出初步构想。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程度。第三部分将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国际上内部控制理论先后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及最新的全面风险管理总体框架五个阶段。1992年,美国著名的内部控制研究机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提出了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专题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也称COSO报告,成为内部控制领域最为权威的文献之一。我国监管机构发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基本上沿袭了COSO内部控制报告的框架。2004年,COSO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报告,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总框架。本文对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内控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COSO发布内部控制新框架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内部控制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进一步拓宽,控制标准更加严格。由此立足于COSO新框架要求,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提出了中国银行业改善内部控制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研究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问题,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借鉴以美国COSO报告为代表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先进理念,指出应建立起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高校内部控制规范,依据内部控制COSO整体框架,对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COSO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在一系列舞弊案件爆发后,受到了一些质疑,因此,COSO委员会重启了该框架的更新工作,并于2011年底发布新框架的征求意见稿.新框架在理念上与旧框架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势必会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带来一些深远的影响.本文详细论述了这些变化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财政监督》2014,(2):79-79
COSO内部控制框架于2013年进行了调整,为使广大内部审计人员了解和适应新框架的要求,2014年1月22日下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与甫瀚咨询有限公司在北京联合举办了COSO内部控制新框架专题报告会。报告会邀请了COSO委员会主席何逸夫(Robert B.Hirth,Jr.)先生做专题报告,并安排了访谈及提问环节。报告会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鲍国明主持。参加报告会的人员主要是来自中央各部门、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及高校、科研机构的内部审计人员。  相似文献   

17.
郝荣 《齐鲁珠坛》2014,(1):50-52
<正>一、引言1992年,COSO委员会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使得内部控制评价成为保护投资者投资利益、降低企业各种风险的主要方式。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法案》。该法案对各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向管理层明确地提出要进行内部控制评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等要求。这一法案的出台,使得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认可,内部控制评价越来越成  相似文献   

18.
管理当局对社会公众内部控制报告是1978年科恩委员会建议之后,这二十余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SEC于1979年明文提议所有的上市公司在报送的年度报告中应该说明管理当局是否达到了《国外贿赂行为法案》(FCPA)所规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Treadway委员会也对内部控制报告提出了这样的期望,COSO框架则扩展了Treadway委员会先前的建议,它建议管理当局在他们的管理报告中包括对内部控制系统效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进程加快,要求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加强风险防范能力,这些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和COSO内部控制框架角度详细阐述,指出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借鉴COSO框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林斌  舒伟  李万福 《会计研究》2012,(11):64-73,95
COSO于2010年启动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IC-IF)更新项目,2011年12月发布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征求意见稿(ED)。与旧的框架相比,ED有显著的变化,如以原则为导向、报告目标类别的扩展和应对技术、商业模式等环境变化的调整。本文主要是介绍、分析和评述COSO框架的新发展,希望能对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