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钱学森将组织管理的技术称为系统工程。根据钱学森系统工程理论,中国航天在系统工程实践中形成了以总体设计部、两条指挥线、复杂系统研制流程等为典型特征的理念方法。系统工程一直以来都是航天企业遵循的法宝之一,总体部就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实体部门,负责航天型号技术管理领域的总体方案论证与设计、技术抓总与组织协调,发挥着型号技术和管理抓总的作用。但是在航天管理领域,尚未形成管理的抓总部门,负责管理的总统筹和总协调,管理中“九龙治水”和“无人问津”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提升协同作战能力,输出管理综合效能,  相似文献   

2.
对国防科技成果奖励改革的设想赵勇强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1国防科技成果的特点重大国防系统工程类项目是指各国防工业部门为了加强我国国防和现代化建设,根据国家计划而组织研制的重大国防型号项目。以航天型号为例,它们一般都具有系统极其复杂、技术高精尖、可靠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神舟"号飞船的项目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载人航天工程是航天领域最具挑战性的大系统工程。在现阶段的载人航天大系统中,载人飞船系统作为航天员进入空间、在轨生活工作和返回地球的载体,处于大系统的核心位置,载人航天任务的技术要求主要是围绕载人飞船提出的。因此,载人飞船是技术要求最高、系统最为复杂的航天器。作为载人航天的起步工程,“神舟”号飞船的研制继承了返回式卫星的部分技术。但从工程角度讲,这是一个全新的系统,不仅技术关键多,系统复杂,工程管理上也遇到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程大系统对飞船系统的技术要求随研制试验的进展不断深化;飞船系统自…  相似文献   

4.
航天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研制过程中要着眼于系统最优,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航天型号产品。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成立至今47年来,先后研制了可发射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和太阳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和载人飞船的共12个型号运载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基本实现了系列化,航天产品研制生产也由过去单一型号演变成为多型号并举,从研制为主转变到研制和批生产并重,新增航天型号和项目正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5.
美国航天工业的绝对优势有力地维护了其在世界政治、军事、国防和经济活动中的领导地位。为继续巩固并加强美国在世界航天领域的领先优势,2005年美国参、众两院制订了2部促进航天工业快速发展的法律法规。美国国会批准、布什总统签署《2005年NASA授权法》2005年12月17日,美国众  相似文献   

6.
《航天工业管理》2007,(11):50-50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是为适应航天和国防新形势,加强航天发展战略研究,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实现"总体牵引、专业推动"的技术发展战略,全面提升航天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水平,实现研究院可持续发展而成立的专门从事研发创新的单位,负责新概念型号的探索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7.
2008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了到2015年完成构建创新型、开放型、融合型的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构想,提出了到2015年构建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发展目标。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科技人才队伍是企业科技进步的主导力量,尤其在航天高科技领域更是如此。因此,研究国际优秀企业科技人才管理的新思路、新做法,探索航天科技人才的开发、配置、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航天某研究院是我国载人航天的原始创新单位,也是我国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的应用单位。长期以来,研究院以钱学森系统思想为指导,支撑航天、国防和国家开展发展规划、情报研究、项目论证和评估评价等相关工作,同时开展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重大战略决策咨询、政策仿真模拟、创新决策咨询研究方法、数据资源与数据技术的综合集成等  相似文献   

9.
姜萍 《航天工业管理》1994,(11):26-29,23
介绍了航天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软件开发、科学计算与仿真技术、航天专用计算机和计算机外部设备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从经济效益、质量可靠性、价格和人员编制等方面分析了航天系统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航天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应围绕着新一代的航天型号研制,而且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机床数控数显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其军转民的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三线航天企业技术装备现状方华林四川航天公司三线航天企业是60年代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部署建设和发展起来的。3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许多巨大的贡献。作为三线航天企业三大优势之一的装备优势,在速成之后的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