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清风 《中国房地产》2005,(12):23-24
2005年,被业界称为房地产的“政策年”。在这一年中,土地、金融、税收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调控房地产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这一年中,宏观调控的成效开始显现,市场形势发生了变化,房地产企业的竞争格局也随之调整。从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可以说,2005年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一年,是行业发生重大转型的一年.  相似文献   

2.
贾生华  聂冲 《浙江房地产》2006,(2):38-39,41
2005年以来,随着全国房价的过快上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空前地关注。为了平抑房价,短短几个月包括“国八条”在内的一系列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迅速出台。宏观调控的实施,给2005年杭州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一些显著的变化: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有所回落、市场供不应求的状态有所缓解、商品住宅销售量及销售价格逐渐回暖、二手房抛售现象有所改观、住宅土地供应明显变缓以及投机性购房得到有效抑制等诸多突出特点,这些都是在以前被称为“杭州现象”的杭州房地产市场所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3.
2005年终于落下了帷幕。回眸一年的楼市,我们发现,2005年对房地产行业而言,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频出,政府、开发商和消费展开激烈“博弈”的一年,是市场跌宕起伏、调整变革的一年,更是对整个房地产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一年。  相似文献   

4.
在2005年国家一系列“地产新政”的宏观调控下,在调控余波仍在荡漾之际。应该说,刚刚起步的郴州房地产要做大做强还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但仔细分析一下郴州房地产现有的产品、潜在的购买力乃至整个市场的发展情况,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抓住机遇,措施得当。郴州房地产业突破在即。对于2006年郴州房地产的整体走势。不管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还是投资者、消费者都会比较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而对这种趋势判断的准确与否也确实会对他们的决策造成重大影响。上篇我们已分析了区域动态、价格走向五个论,下篇我们将继续给您带来产品趋势.购买需求、市场规范五个论分析,通过“五五论”来对2006年的郴州房地产市场做出预测。[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我国房地产行业属于典型的“政策市”,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决定着房地产市场的走向。目前,越来越高涨的房价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政府已经定下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基调,随着具体调控实施细则的出现,2010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势必发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2005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实行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条件下,青岛市房地产市场由前几年的高速发展渐渐趋平稳和规范,投资性和投机性需求得到了抑制,供应结构趋于合理,房价增幅回归理性,市场秩序走向规范,房地产调控政策已湿成效。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中央和地方针对“十五”期间房地产过热现象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和措施,以加强对房地产行业和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其成效正在逐步显现出来,实践表明这一决策虽然来得稍显迟缓,但仍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于促进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促进国民经济快速稳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大环境日渐严峻,政府的调控政策空前密集、调控周期也异常漫长,目前房地产市场已经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期,只能够处于一个横盘的状态,既没有体现出能刺激经济发展的上涨,也没有出现预兆市场“崩溃”的下跌。究其根本,我国长久以来依赖房地产市场补贴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从根本上未曾改变。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此次参照“货币化棚改”的目标提出新“棚改”政策,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现状。这无疑是一次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变革,虽然整体影响还不明朗,但是对房地产公司而言无疑是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孟星 《上海房地》2011,(4):11-12
从2005年起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以来,房地产行业似乎陷入了“房价上涨——紧缩性调控——房地产市场低迷——房价反弹——再调控”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而且每一次反弹,都将房价推向一个新的高点。由此,社会上有了“宏观调控无效”、“房价越调越涨”等观点。  相似文献   

10.
在经历了2005年疾风暴雨式的市场宏观调控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遏止了令人眩目的价格快速增长的同时,未来发展何去何从,特别是近阶段的发展走势,不仅业界非常关心,也为全社会所关注。 经济学家、开发商和民众竞相预测,是抑是扬,立场不同,观点各异,多种场合、多种形式的论战针锋相对,房地产业,已经成为继教育、医疗之后引发全社会激情投入争论的焦点领域。而发改委及时出台的《2006年房地产调控工作重点》,为2006年的房地产发展在政策层面定了基调,从中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辨明,地产这个备受诟病的产业的发展价值观进一步得到了修正。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的痕迹太明显了,因此不少人把这一年称作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年。然而,2005年也并不“太平”,国家抑制房价疯涨的决心日益坚定,2005年出台的房地产政策并不比2004年少,中央、地方、银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稳定房价。  相似文献   

12.
“高烧不退”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负”。尽管中央政府针对高房价展开了“暴风骤雨”般的密集调控,然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社会上甚至形成了一种“越调越涨”的心理预期。房地产调控之所以陷入“越调越涨”的怪圈中,行政体制不合理是其外部制约因素,而房地产调控政策目标选择和调控方式不当则是政策本身的缺陷。鉴于此,厘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基本目标及内涵,根据调控政策环境的变化,科学、灵活地对政策目标进行选择与平衡,是保证房地产政策调控有效性的首要环节和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一、房地产市场分析 通过贯彻落实各项调控政策,2005年房地产市场总的态势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21 年在“房住不炒”的调控总基调下,天津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调整态势。房地产开工面积同比下降;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增速放缓;土地市场集中放量,企业拿地愈发谨慎;开发企业融资遭遇瓶颈。2022 年随着宏观经济政策逐步落实和延导性显现,金融政策边际效应相对宽松,天津市购房潜在需求稳定,在系列“良性循环”引导下,天津房地产...  相似文献   

15.
2006市场回顾 2006年是房地产“政策年”,这一年里,国家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国六条”、“90平米·70%”、“住宅禁商”、“加息”、“限价房”、“二手房个税”、“限外令’’等关键词犹如一面面镜子,折射出2006年房地产行业的不平静。  相似文献   

16.
“双向调控”一词,是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2014年两会上透露的信号.一时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但房地产双向调控并不是一个新提法.早在2006年1月24日,《解放日报》就曾刊发题为“今年房地产政策双向调控”的文章。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透露出“双向调控”的楼市政策信号.但当前房地产市场双向调控仅仅是以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延续,还是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适应房地产供求关系变化、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于推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环境—政策—效果”框架,分析1998年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演变过程与主要调控特征,结合新阶段房地产市场发展环境的变化,提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北京房地产》2006,(6):48-50
经历2005年“国八条”、“新八条”一系列政策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之后,此京房地产市场正朝着预期目标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趋缓。商品房供应保持合理增长,价格的涨幅将保持平稳增长。2006年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将会进一步稳定,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平稳性将成为市场管理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9.
“上海生病,全国吃药。”这句话经典的概括出了2005年是一个房地产的政策之年,这一年我们经历了金融政策、国八条、新八条等一系列政策,使得整个二手房市场经历了一次真正意义的考验。  相似文献   

20.
2005年的中国楼市,风声鹤唳,政府的一道道“金牌”相继“砸”向楼市。这一年对于我国房地产业来说,可谓又一个“政策年”。 在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2005年,深圳市政府各部门针对性地出台了多项市场调控政策和措施。为了进一步探访这些政策措施对深圳楼市的作用和影响,记者走访了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副局长黄珽。访谈中,黄珽为我们介绍了2005年深圳房地产市场的具体情况,并在深入剖析与探讨的基础上,对2006年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