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飞沙 《新前程》2006,(3):86-87
蒋颖,35岁已经是德勤税务合伙人;有两个孩子,一个8岁,一个3岁,和她一同生活在上海。蒋颖说平时忙得脚不着地,现在掰指头一算,才发现从1991年出国到现在,自己也做了不少事。同事说她是个“什么都想要的人”。蒋颖则说自己是个从不耽误时间的人,“享受工作与生活,每天上班不能缺少新鲜,该结婚的时候结婚,该有孩子的时候生孩子。没错,这些都是我想要的。”  相似文献   

2.
责无旁贷     
大学毕业后,刘丽韵应聘到一家外企。她每天上班的工作就是:拆应聘信并翻译.翻译完再拆应聘信。量大且枯燥,索然无味,忙得四脚朝天。可刘丽韵不急不躁。一直耐心细致地做了一个月后,她被提升为人事部经理。升迁的理由是:“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生每天千篇一律地拆信,不厌其烦地整理出有价值的信,推荐给老外上司,展示了她人事管理的才能,深得欣赏。”  相似文献   

3.
《数据》1995,(9)
责任与奉献齐风霞北京玻璃集团公司齐风霞最初从事统计工作是从车间做统计员开始的。高度的责任感使她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对工作认真负责。她坚持每天对各个班组的原始数据逐笔核对,做到帐物相符,严把数字质量关。由于工作突出,她于1984年被调到总厂生产科担任综合...  相似文献   

4.
高处不胜寒     
《长三角》2011,(8):18-20
在弗朗西斯·奥宗(Franois Ozon)最新电影《傀儡》中,凯瑟琳·德纳芙饰演一个有威望的妻子。她每天穿着鲜红色的紧身连衫裤慢跑,为她脾气坏的老公做早餐,栖息在沙发上写诗歌。但是她的丈夫,一家雨伞厂的厂主,被罢工的工人所扣押。德纳芙夫人接管了工厂,并哄诱工人重新回到了工作。她重新装饰了产品,并大体上证明了任何男人能...  相似文献   

5.
老妈二三事     
早就盼着老妈来南京.到了暑假,老妈带着我姐的女儿来了。听说老妈大包小包提了无数,早早地到火车站接她。果然,行李很沉,有5、6个包袱:老妈宰的三只鸡、带的一桶鸡蛋、五香牛肉、熏鱼、干菜……绝的是,老妈最近在老家每天打豆腐,这次连做豆腐的模具和石灰都带来了。早就叮嘱老妈少带点东西,  相似文献   

6.
《中国就业》2007,(1):15-16
家住本溪市溪湖区河东街道办事处河沿区的徐亮、李淑丽夫妇1992年下岗,正赶上孩子上大学。只好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家境十分困难。2005年全市开展援助“零就业家庭”活动时,在社区的帮助下,李淑丽找到了一份居家养老的工作,其丈夫做了工源水泥厂的搬运工,2006年政府又帮助李淑丽安排了一份兼职岗位,交通协勤员,每天执勤两个小时后还可以去做她的另一份工作,如今她有了两份工作,目前她家每月有了千元左右的稳定收入,日子好过多了。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7岁男孩的母亲,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啤)二厂人力资源部部长助理李玉芳笑言,每天下班后的五点到十点,是儿子的专属时间,她需要照顾孩子。然而,十点之后,那是她的工作时间。最少每天要抽出一两个小时来准备课程,或者充电,因为,她还兼职青啤二厂的人力资源培训师。“准备课程是我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从没觉得它是件苦差事。”  相似文献   

8.
史晓燕的先生这样评价她:“精明、能干、果断,没她做不成的事。只要她一出面,就能搞定。”她的助手感喟道:“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好老板。她有情急不讲理的时候.但是当她冷静下来后,她一定会在行动上让你明白她的歉意,是个让人时敬时怕时爱时恨的老板。”二女儿也很欣赏她:“将来我就要像妈妈一样,做个女强人!”  相似文献   

9.
她,在1岁零10个月时,因脑膜炎导致听觉神经破坏,彻底失去了听力,从而走人了无声的世界。父母没有放弃,坚持让她入普通小学而非聋哑学校就读,并严格要求她每天认真练习楷书,争取写一手好字。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个为离异女性寻找爱情的节目,女嘉宾是个北京妞,漂亮、自信。 她带来的亲友团是她的私人助理。那是个大男孩,准确地说,是她的高中同学。她16岁前在哈尔滨的同学,一个个子不高,样子也普通的男生,知道她离婚了,主动从哈尔滨到北京来找她,要求做她的私人助理,照顾她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新老师被安排在一所偏僻贫民区的小学教书。第一天上课,她发现班上有个女孩长得相当清秀但是身上脏兮兮的,而且有酸馊的味道。她每天耐心地为这个小女孩洗脸,发现脸洗干净后,小女孩显得精神多了。她猜想家长一定是为养家糊口而奔忙劳碌,无暇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她很想帮助这个孩子和她的父母,而又不致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有一天,她买了一条蓝色的裙子送给小女孩,小女孩开心地带着新裙子回了家。她的爸爸看到女儿脏兮兮的,穿上那么干净漂亮的裙子,显得极不协调,就让妻子将女儿彻底清洗了一番,穿上蓝裙子。他突然发现,原来…  相似文献   

12.
她拥有132个冠军头衔,其中世界冠军18个,沉沉的奖牌现在对她来说都不重要,她在追求下一个目标。这就是邓亚萍,昔日的乒乓球“女皇”,今日的即刻搜索总经理。她做过学生,当过奥运大使,在北京团市委任过职。  相似文献   

13.
何雁 《企业文化》2007,(4):45-49
在北京郊区沙河镇小王庄农场,每天天刚蒙蒙亮,便有一位戴着蓝色干部帽的美国老太太穿着胶鞋巡视牛群,300多头黑白花奶牛,她每头心里有数。对于牛,她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一丁点不满意的地方,她都要写上字条,别在牛场负责人住家门把上。她说:“牛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今天能做的事,绝不留到明天做。”  相似文献   

14.
《新前程》2007,(2):125-129
一个在小镇长大的朴素女生,进入了位于纽约、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时尚杂志工作,为她的魔鬼女上司——挑剔而又苛刻的主编担任助理。为了迎合上司挑剔的眼光,她穿上了名牌服饰;为了配合上司的工作节奏,她每天都是踩着高跟鞋跑步为上司送资料、买早餐;为了处理总编辑所交待的大小公私事,她每天要忙到快半夜才能下班,假日还要随时接手机待命,结果使得她生活一团糟……  相似文献   

15.
“你一定觉得我很显老吧?”刚一落座,星慧(化名)这个32岁的南方女子就这样开始了她的开场白,她说都是这几年被工作环境折腾的。因为不想做无人性的狼,她舍弃了高薪;因为不想面对那张无诚信的嘴脸,她拒绝了做羔羊;因为现在的这家单位只适合“男人去进修,女人生孩子”,因此她也不生不死地活着,工作的活力与激情已渐渐磨灭。  相似文献   

16.
农家乐 《乡镇论坛》2009,(21):23-24
骂人也能挣钱——捧着厚厚一大沓几斤重的钞票,石俊英双手颤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告诫大伙:“一定要乘胜追击,百骂不挠,把产业做大做强!”扩大“经营范围”后,这些人不仅骂人,还打砸他人财物,实现了“动口又动手”的经营模式转变,发展到最后,他们一个个进了班房。  相似文献   

17.
她是个苦命的农家女孩。出生后10个月的一天清早,妈妈做完饭下地干农活,睡醒后的她,独自一人从炕上爬到连着炕头的锅台,双手伸进了滚烫的锅里。经过几个月的保守治疗,仍然是10个指头坏掉,手掌萎缩,她永远失去了双手。但在母亲的鼓励下,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用残肢夹着筷子吃饭、夹着笔写字……  相似文献   

18.
尚进  董璐 《乡镇论坛》2008,(6):13-14
“我想做些能留下痕迹的事情,就是做那些创造性的工作,能有自己的作品。”董雅童说。就在一小时前,她还说要在目前所在公司坚持做到一定的成就,让老爸老妈安心。这位1982年出生北京女孩,从小到大都是让家长省心、同学羡慕的好学生,2005年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贸系毕业,很快找到了在中国交通银行的工作。第一年的实习期,她被分到望京的一家支行。因为离家远,父母还特意给她买了辆白色的凯越HRV,  相似文献   

19.
《经营者》2004,(3):62-63
熟悉叶莺的人。都知道她是那种很少回头想事情的人。如果一定要让她对自己做总结。她总会笑着说:“在事业上,一切都是按照我的想法去做的。结果也都是在自己意料之中;在人生的其他方面。可能会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我会尽力去认真做的”。  相似文献   

20.
理解万岁     
夏日清晨,太阳早早就从地平线开起。一会儿,朝霞染红了天空。马路上,罢时车流奔涌,车流与人流交汇在一起,活象那幽深的、变幻无穷的海市。马路上,他与她保持着一段距离,匆匆向前走着。他们的眼神里,分明有一种互不原谅的怒气,但头却抬得不高。毕竟,闹离婚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平c而论,她绝非那种朝三暮四的轻薄女人,他也不是那种见异思迁的花花公子。每天一下班,她就忙着买菜打油,在厨房演奏“锅碗瓢盆交响曲”。晚上,又是洗洗涮涮……他也能体谅她的辛劳,下班或星期天,经常帮她做一些家务活儿,或给他们上学的宝贝女儿辅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