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所得税会计的理论基础已从利润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表观。本文从这一转变出发,对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总结了所得税会计中资产负债表观的具体体现,并指出了企业新所得税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观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旧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令义 《商业会计》2008,(11):11-12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确立了资产负债观,即人们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和交易实质的理解,是从有关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入手,根据所确认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新企业会计准则将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从损益表负债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侧重于暂时性差异,并把递  相似文献   

3.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引入"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取代"时间性差异",并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暂时性差异进行处理。新所得税准则只规定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一种方式,这将有利于对企业税务会计处理方法的规范,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充分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2号——所得税会计》,体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  相似文献   

4.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一规定,在理论上更符合会计要素确认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原则。资产负债袁债务法能够更加全面的核算所得税差异,更加真实的反映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为决策提供更加相关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5.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得税的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直接关系到递延所得税费用和企业所得税费用的正确与否。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的有关内容,对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和税前会计利润的调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准则规定,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的核算,从内容上体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特点。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与所得税会计实务,研究分析某些特殊情况下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计量中出现的问题,可解开所得税会计实务中的疑团;发现准则与税法在内容存在的矛盾;对所得税会计准则、税法及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内容的丰富、完善提出建议,同时,也可以对会计实务及税收征管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对所得税会计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 《商业会计》2006,(10):8-9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替代了原来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与国际会计准则充分协调,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是我国所得税会计的重大改革,也对广大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对我国这次所得税会计改革的关键点进行分析,以期对新准则的理解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替代了原来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与国际会计准则充分协调,体现了资产负债现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是我国所得税会计的重大改革,也对广大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对我国这次所得税会计改革的关键点进行分析,以期对新准则的理解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邓亦文 《商业会计》2006,(10):42-42
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强调权责发生制原则和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以利润总额为基础调整若干项目后求得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基础,充分体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客观公正地反映了企业所得税负债和资产,同时也体现了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所得税会计信息更高层次的要求。它的实施也将对会计人员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将新所得税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同,现略述管见,以供同行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所得税会计进行了多方面的修改,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运用暂时性差异概念来核算递延所得税。结合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优点,对所得税会计处理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指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应付税款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执行会计准则的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但由于许多非上市公司未执行新会计准则,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上多采用应付税款法,形成了目前应付税款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并存的局面。本文对二者的含义、理论基础、核算程序等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资产负债表日后销售退回业务.同时涉及所得税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两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该项业务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处理,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又涉及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本文对新税法实施后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后销售退回业务的实务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强  相二卫 《商业研究》2007,(9):137-139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新颁布的准则与旧所得税准则相比差异显著,实现了会计理念从利润表现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并引入了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等概念。我国新准则的实施是全面提供有用会计信息的需要,并符合会计可比性原则,同时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有利于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但是,我国在实施过程中应实行"双轨制"过渡,并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新准则实施前后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正>《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该规定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先比较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核算的账面价值和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将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认定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会计实践中,如果只是在资产负债表日计列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据以确认与差异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每一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5.
张卓 《财经界(学术)》2013,(10):238+258
自2000年机构重组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就所得税相关问题多次开会讨论,但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一直选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实现了与国际通行会计准则的趋同。本文是我学习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心得体会,该准则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在本文也有涉及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引入了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的概念,要求企业采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处理,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本文首先对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特点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基本原理及相关账务处理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7.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与旧规范比较,从会计理论到会计方法都有了很大变化,真正体现了会计的真实、公允原则,也实现了与国际的趋同。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所得税计算方法、账户设置、会计确认及计量等方面的对比,对所得税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析,并对有关规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1月1日已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不仅体现了其在体系上的创新,一改以往准则与制度并存的局面;更为重要的是理念的创新,与国外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趋同。新会计准则的构建比以往更强调了对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而不仅是简单关注企业损益的情况。笔者认为,在38项具体准则中最能彻底体现这种理念创新的首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本文将主要阐述所得税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趋同之体现,以便广大读者能够清楚准则的创新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与旧规范比较,从会计理论到会计方法都有了很大变化,真正体现了会计的真实、公允原则,也实现了与国际的趋同。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所得税计算方法、账户设置、会计确认及计量等方面的对比,对所得税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析,并对有关规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资产负债表观的应用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国际趋同的基本体现之一.诸多具体会计准则都以其为考量、核算基础,新所得税会计准则核算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会计重心由原来的以损益表为重心转向了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即对利润的认定核算观念从利润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表观.本文从理解资产负债表观的基础上,领会准则对新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变化内容,分析一般企业所得税核算的程序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