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红霞 《人力资源》2005,(12):76-78
一位员工被末位淘汰后。要求零底薪留在公司;另一位员工在公司“三起三落”后。仍然对公司高度认可并充满信心;还有一位员工已经决定离职了,但是面对朝夕相处的老总,却始终开不了口……那么。究竟这是怎样的一家公司?又是怎样的一个团队?企业老总到底有多大的能耐能够将员工的心拴得死死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深圳铭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冀光。  相似文献   

2.
我的一位朋友即将博士毕业,欲在某省会城市安居乐业。不久前,他悉知该市几家公司要招兵买马,就特地从外地赶去应聘。一番面谈之后,公司方面一致认为我朋友的条件很好,但需要研究后才能决定是否录用,并请他回去好等通知,公司3-5日内将予以答复,还让我朋友在应聘登记表上留下了联系地址和电话号码。时过半旬,未见公司方面有关录用与否的任何音讯。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公司老总在咨询电话中技应次日亲自约见我朋友,可当我朋友按时登门造访时,这位老总已是无影无踪,且没有向其属下作过任何有关交待,真应了那句“贵人多忘事”的习语…  相似文献   

3.
日前,在与一位公司当老总的朋友闲聊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再先进的技术也要由市场认可,没有市场的产品创新没法研究。”的确如此,产品创新也必须要面市场。这要禁使笔者想到曾在网上浏览到的一则消息,有哝规模加拿大的电器公司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开发出了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产品,投向市场后却是销量很小,公司为此蒙受了巨大损失,该产品也不得不停止生产。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一位在企业当老总的朋友向笔者谈起这样一件事:今年上半年,他与办公室主任前往省城开会,其间公司里一名值班秘书竟以不理不睬的傲慢态度对待慕名来该公司洽谈业务的客户,致使客人愤然打道回府,并发誓今后永不经销该公司的产品。  相似文献   

5.
新产品上市了,很多公司准备大张旗鼓的拍一条电视广告片,准备全面进攻市场,占领消费市场的一席之地。可是有个“怪现象”却时有发生,很多企业拍摄了广告片之后,却没有投放多少天就停下了,花费大精力打造的广告片却又被打入了冷宫。这时企业老总啧啧感叹到:“唉,花了那么多的钱拍摄一条广告片,没派上用场,真可惜”。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现象不知读者朋友是否遇到过,不过我确实遇到过,而且还不在少数呢。  相似文献   

6.
时下,人们往往只是注意到了对下级的管理,殊不知,对于自己的老板,同样存在一个如何“管理”的问题。这是实践中的技巧,更是工作中的艺术。管理自己的老板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让他信任你。笔者有一位朋友,公司安排他去深圳分公司工作,老总要求他每个星期写一份报告,报告他每天的工作:如去拜访了哪些客户、哪些代理商,甚至连交谈了什么内容都要  相似文献   

7.
胡泳 《中国企业家》2008,(20):48-48
消息一个接一个。 一位大企业的老总对我说:“对于像我们这样规模的公司而言,这也许是我们所经历的历史上最快的一次减速。”另一家以创新著称的近年快速成长的公司说:我们一直顺风顺水,从未被这么大的风浪打晕过。  相似文献   

8.
栖息谷专题     
《中国中小企业》2009,(10):81-81
栖息谷管理社区·热门话题 信任之度 一家食业的老总感觉到财务管理对于企业非常重要,而公司原先的财务总监水平明显不高,于是从外面“空降”过来一位高水准的CFO.老板对该CFO充分信任,给人、给权、给资源。  相似文献   

9.
2002年4月下旬,我与同是待岗在家的一位同事用工资卡去取钱,发现单位没有入钱。我多次向公司老总提出质疑,他说“五一”过后就让会计入钱到银行,可到5月中旬我仍未取到待岗费。同时发现档案已被公司邮出,在邮局滞留很久;社保也被停了。我顿感老总这样对待我们,是有意在将我们踢出公司。我们直奔公司,截住老总讨说法,老总便把我们被推出不管的底牌亮出:“企业困难,没法带你们,请自谋生路吧。”为了日后退休不受影响,我们哀求老总,给我们续上社会保险就行了,没有生活费就算  相似文献   

10.
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公司组建于1994年,其前身———容县南方食品厂是以3万元资金于1984年创立的作坊式小厂。由于企业规模急剧膨胀,监督机制不健全、管理有漏洞等弊病,出现了决策不科学甚至损公利己、贪污受贿等违法乱纪行为。黑五类集团针对企业的病症,果断采取了加强民主监督和效能监察这两大措施,有效地促进企业廉政勤政建设,确保了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一、广开言路(一)设立“老总”接待日。黑五类集团在公司层设立总裁接待日,在中心层则设立总经理接待日,由“老总”亲自出面现场解答处理员工提出的各种问题。在“老总…  相似文献   

11.
有人这样理解“企业”一词:“企”字上面是一个“人”字,下面一个“止”字,而一旦失去“人”,事业也就“止”了。可谓十分精辟。越是快速发展的企业,越是高技术企业,越是不断创新的企业,就越发感受到由人的智力、体力、技术、情感和观念等因素构成的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不可替代的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12.
某大型房地产企业的一位老总在公司大会上如此嘲弄物业公司总经理:“你们不就是换换灯泡嘛!”物业管理似乎总也摆脱不了它的尴尬处境。一个楼盘,不管建得如何漂亮,它最终的意义仍然在于给它的住户提供一处优质的居所和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这几年,在上海的“内、外资注册登记策划代理”咨询服务业里,有一支“黑马”令人刮目相看:包括老总在内,统共才十来个人,就能将70多个国家的1300家企业的总金额达7000多万美金的外资项目引进了上海落户。这不能不让人钦佩。这家公司就是座落在本市大田路l29弄嘉发大厦A楼18层G单元里的“上海求必应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俗话说:家有万口,主事一人。这家公司的创导、老总,名叫包云鹤。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想写傅文慧,是源于朋友,他说:“你们写人物专访,总写一些知名度很高的,其实,在业内有许多人值得一写。”我说:“您推荐一位吧。”他说:“那你写写傅文慧吧。”按照他给我的电话.我拔通了傅文慧的手机。得知我的意思后,她婉言谢绝:“你还是写写别的老总吧。”  相似文献   

15.
目前,企业创新存在一些误区。误区之一,“企业创新是老总工程”。认为,企业能否有效地推进创新完全取决于“企业的老总”。“老总”要创新就可以创新,就一定可以创新成功。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严格说来,企业的“老总”都是希望企业实施创新的,可是为什么现实中很多企业都很难推进创新?原因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我有几个同学现在都在企业里当老总,在人们看来他们很成功,日子过得很舒服。一次同学在一起闲聊,言谈间几位老总不约而同地向我叹起了各自不同的“忙经”。我不禁饶有兴趣的问道,那么在忙些什么呀?一位在国企做老总的同学说道:“下个星期,市领导要到我们企业来检查。这下可把我忙坏了,又是准备向市领导的汇报工作的稿子,又是安排市领导参观考察的具体事务;对我们这个将向市政府申请专项贷款的企业来讲,这次市领导来,  相似文献   

17.
刘红霞 《人力资源》2005,(23):76-78
一位员工被末位淘汰后,要求零底薪留在公司;另一位员工在公司"三起三落"后,仍然对公司高度认可并充满信心;还有一位员工已经决定离职了,但是面对朝夕相处的老总,却始终开不了口……那么,究竟这是怎样的一家公司?又是怎样的一个团队?企业老总到底有多大的能耐能够将员工的心拴得死死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深圳铭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冀光.  相似文献   

18.
《企业世界》2007,(10):35-36
经常听到企业员工抱怨公司不停地“折腾”:分公司老总在位子上才一年就调走,派个新手来,又要重新熟悉市场,重新熟悉客户,累不累?有必要吗?客户也抱怨“爱折腾”的公司给他们带来的麻烦:“我不用做业务了,时间全花在熟悉你们公司的人员上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房煜 《中国企业家》2011,(9):116-116
因国美一事名声大噪的新日电动车副总裁胡刚来京洽谈业务,有人介绍给他一家公关公司,称其“能力十分出色”。宾主落座,总觉得对方眼熟,一看名片,原来这家公司就是“国美之争”中国美电器“御用”的公关公司。胡对我说,他的手机里存了700多个媒体记者和老总的电话,很多都是国美出事期间成为朋友的,我也算一个。  相似文献   

20.
覃乾 《中国新时代》2013,(10):54-57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深与设计公司合作,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摆脱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率日趋微薄的窘境。一位企业老总把其形象地称为“内外兼修”的主要功课之一,在他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