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关于秦商     
一、秦地无商人吗? 董惠安:如今国人言商,必称晋商、徽商、粤商等,似乎陕西关中商业不发达。史称帝王之州,因而没有形成秦商,这大概也是陕西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历史原因吧! 王 愚 不能说中国历史上没有秦商。秦代的商业活动在当时占有相当的比重,吕不韦就是当时的大商人。后来他的商业活动渗入了朝政,成了另外一回事。从秦、魏、晋到汉唐,西安是以当时中国的龙头走向世界的,而其中起最大作用的是商业,如丝绸之路的开拓。开通丝绸之路与其说是开拓疆域,不如说是商贸活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与世界接轨。张骞是第一个睁眼看世…  相似文献   

2.
风雨胶济线     
李野 《走向世界》2015,(1):20-23
1904年6月1日,胶济铁路全线通车,铁路文明敲开了山东这块尘封已久的大地。在一片散淡的农业文明的重重包裹和笼罩中,这条新开辟的道路运行着蒸汽机文明的节奏,展露着技术文明的锋芒与生命力。胶济铁路是山东省历史上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铁路之一,距今已有100多年。作为近代先进的交通设施,它见证了山东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近代山东社会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平菁菁 《老区建设》2012,(22):25-27
丝绸之路主要是由东向西传播丝绸与定居农业文化的通道。加强了东亚与西亚、欧洲的联系。丝绸之路的文化艺术传播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它是在中国历史上中西文明接触与交流的,并开始在以后的历次交流中相互激发、互相从对方的体系中汲取发展所需要的养分,使人类文明在征服与被征服中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尹宝 《环球财经》2010,(7):98-99
在上一代商业文明中,英美取代中国成为进步的引领者;在下一代商业文明中,中国有可能再一次成为进步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解决经济问题,更要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中国今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农业,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形态,孕育了我国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的文明,成为推动我国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6.
张萍 《乡镇经济》1998,(2):16-1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农业生产发展、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走向优化配置、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的过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性转移不仅是现实,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张良 《黑河学刊》2013,(11):63-64,145
西方文明源于希腊,民主制度是其重点之一。古希腊民主的形成有其偶然性,然而从商业社会角度看更有必然性。中国农耕生产所形成的集权制对于民主有天然的排斥性,成为中国历史进步的阻碍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资讯·箴言     
《中国经济信息》2010,(6):13-13
新商业文明要建立在新社会文明的基础上,中国现在的问题是新社会文明跟不上新商业文明的脚步,下一步我们要解决现代性启蒙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9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于2009年12月5-6日在中国大饭店召开,在为时两天的会议议程中,上千名中国商业领袖聚集一堂,共同探讨“新商业文明的商业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e时代”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能源革命而不是信息革命,真正的"e时代",是指能源时代,而不是信息时代。真正的"第三次浪潮"是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这种判断有利于我们想象商业竞争的未来,也有利我们重新考虑中国企业(尤其是IT企业)的未来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的各地商帮,一度呼风唤雨,左右行业经济;他们曾经官商一体,操控国家财源;他们自创流派,成为中国商人精神的载体;他们经历起起伏伏,但始终在延续商业经济血脉有人说这是一个人的成功,也有人说这是一群人的成功,更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阶级的成功,他们打造出商业发展的传奇。 安徽人杰地灵,文化灿烂,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雄霸中国数百年的徽商,创造了世人瞩目的商业奇迹,曾经为皖人赢得了“天下无徽不成镇”的美誉,谱写了流传世人的经济篇章本期“商”系列以多元的历史文化视角,再现了徽商的辉煌历史及其所承我的深厚的徽州文化,并通过今天活跃在世界各地的徽商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商业文化图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家黄仁宇以研究中国财税史见长,他有个著名的提法,叫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历史。这里的技术并非指科学技术,而是指财税制度、货币信用制度等经济管理的技术。从技术角度看,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就是实现“数目字管理”,即完全按照商业的原则来管理国家。这样发展起来的国家组织严密而高效,而且能不断提高社会运作效率。反之,如果一个国家主要依赖农业系统,文明的进步将相当缓慢,几乎陷于停滞。黑格尔当年说,以前中国的历史是“没有历史的历史”,只有王朝的反复更迭,实际上就是指社会组织和效率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历史学家黄仁宇以研究中国财税史见长,他有个著名的提法,叫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历史。这里的技术并非指科学技术,而是指财税制度、货币信用制度等经济管理的技术。从技术角度看,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就是实现“数目字管理”,即完全按照商业的原则来管理国家。这样发展起来的国家组织严密而高效,而且能不断提高社会运作效率。反之,如果一个国家主要依赖农业系统,文明的进步将相当缓慢,几乎陷于停滞。黑格尔当年说,以前中国的历史是“没有历史的历史”,只有王朝的反复更迭,实际上就是指社会组织和效率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历史上,交换活动很早就产生了。氏族部落时代,部落与部落之间就有交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制的产生,产品的一部分就是通过交换到达消费者手里。随着交换的发展,商人出现了,商业也出现了。在人类历史上,商人和商业在两个时期表现的最活跃:一是原始社会末期到古代社会,一是封建社会末期到资本主义社会。关于商人,商业在氏族社会末和古代社会里所起的作用,恩格斯曾作过很好的分析和评论。他指出:人类走近文明(阶级社会)的门槛,是由分工方面的一个新的进步开始的,这个新的分工,创造了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商品交换的阶级——商人。“  相似文献   

15.
许维勤 《开发研究》2003,(4):94-96,F003
分析历史上东南区域开发进程及其规律 ,认为东南开发的动力来自华夏农业文明的南移 ,其波浪式特征非常明显 ;每一波开发高潮的掀起 ,都与华夏农业文明发展过程中生产方式尤其是生产力的进步密切相关 ;经过三次大的开发浪潮 ,东南区域融为中国母体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新的东南发展热潮和台湾经济发展的新高度 ,将在区域内部重新弥合后再现。  相似文献   

16.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能够服务、丰富和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的农业发展理论,其核心线索是谋求农业农村的要素贡献与食物供给,强调农业改造、生产发展以及要素的配置效率,但普遍忽视了由农耕文明、村落文化所承载的人文福利,忽视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及其相关联的生态福利。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严酷的人地关系、优良的农耕文化与丰富的生态资源决定了中国式“农业强国”的目标,必须是安全最大化基础上的福利最大化。因此,中国式“农业强国”需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产品生产过渡到社会福利,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中,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传统社会农业发展的研究,基于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大多从形式主义的角度,注重对土地、人口、产量、农产商品率等要素及经济指标的考察。这一学术传统强调经济学层面上的逻辑演绎,自觉地套用西方农业经济学所揭示的传统农业及其现代变迁的规律,往往逻辑大于历史,理论先于事实。我们认为,对中国传统农业与现代化的研究,不能离开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应从传统农业发展所处的社会空间把握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炎帝神农氏与湖南稻作农业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昭山 《科技和产业》2009,9(12):137-140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稻作农业的创始人。据史实记载,炎帝神农氏在上古代农业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在史前稻作农业方面的贡献尤其突出。据现代考古发掘表明,与炎帝神农同时代的稻作农业非常发达。综合分析史实记载、历史传说、民俗民风和现代考古等都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应证,形成了一条符合逻辑的证据链条。这些证据链条无一不指向长江中下游的"两湖"和湘江流域。特别是湖南境内的洞庭湖平原及湘江流域更是稻作农业的核心地。现代考古发掘也有力地证明了"南稻北粟"的学说和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也有力批驳了"南蛮"之地的邪说,事实上,在远古时代,南方的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先于并且胜过北方文明。南方也是中华文明的摇蓝。  相似文献   

19.
上海商业作为中国改革开发的前沿城市,同时作为中国第一大商贸城市,商业发展有上千年的历史,目前国际上出现的各类业态在广州上海都已出现。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冲击世界经济的同时,使上海商业在信心、融资和经营等受到影响,但与此同时,也给民营企业带来了一系列机遇。  相似文献   

20.
走向生态文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苑 《开发研究》1996,(4):18-19
走向生态文明何苑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西方发达国家正穿越高度工业化或现代化的文明阶段而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虽然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发展中国家还在奋力走向现代化的途中,但从总体上说,现代工业文明所引发所包含的种种危机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