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沈以信 《魅力中国》2010,(30):25-25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幼儿的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起来的.而不是一步到位就可以达到的并定型的.我们作为老师.成为孩子受教育重要的来源之一,我们的责任是重大的.我们也有这个义务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为他的人生之路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由于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使得幼儿在从幼儿园到小学过程中经历各种巨大压力,出现较大因难.因而加强幼小衔接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所谓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平稳连接,主要在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间进行.习惯是指通过实践或经验而适应,所以在幼儿园阶段特别是大班时期,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儿童顺利从幼儿园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主要从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进而来帮助儿童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做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3.
由于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使得幼儿在从幼儿园到小学过程中经历各种巨大压力,出现较大因难.因而加强幼小衔接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所谓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平稳连接,主要在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间进行.习惯是指通过实践或经验而适应,所以在幼儿园阶段特别是大班时期,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儿童顺利从幼儿园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主要从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进而来帮助儿童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做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芳 《魅力中国》2011,(15):312-312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才能促进幼几身心的健康成长。而整理能力,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培养高校学生的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是祖国建设的需要。要想学生成为体育锻炼的骨干,首先要培养其体育兴趣和习惯.那么作为学生在校教育的最后一站,高校的体育教育应把培养大学生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进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作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谢俊芳 《魅力中国》2013,(28):277-277
幼儿时期是人的启蒙期,在人的一生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幼儿正处在个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期幼儿具有很大模仿性和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影响,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7.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引导幼儿形成关心同伴的行为习惯,对其健康人格的有着重要意义。幼儿园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主体作用。现通过对幼儿关心同伴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研究,探索适合幼儿阶段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滕建军 《发展》2010,(6):148-148
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养成教育是一种关怀一生的教育。几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具有一个共性,就是拥有良好习惯,正是这些好习惯,帮助他们挖掘出更多的潜能。正因为习惯的力量巨大,所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陶高富 《魅力中国》2010,(2):119-119
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极具可塑性,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学生写字、预习、使用工具书、动笔、积累、思考等习惯的培养,不仅要从小做起,还要坚持不懈,用科学和方法支训练,则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杨丽丽 《魅力中国》2014,(4):168-168,170
幼儿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幼儿时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把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放在幼儿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在对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时。要做到以“字”为出发点,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并多对幼儿进行鼓励和表扬。  相似文献   

11.
<正>叶圣陶老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幼儿普通话规范教育的工作而言,其首要任务就是抓住关键期,及早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孩子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与成人大不相同。幼儿偏重于感性思维,学习内容的情趣指数往往成为牵引他们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对幼儿进行普通话的规范教学,就必须正视幼儿的身心特点。只有采用匹配儿童身心特点的方式,即"幼儿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廉金霞 《魅力中国》2010,(8):129-129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胡巧云 《魅力中国》2014,(11):117-117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最后教幼儿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14.
谈福宜 《改革与战略》2005,(12):178-179
人的不同能力在不同的时期会处于不同的姿态,作为教育,要发展一个学生的能力,就需要抓住他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施行教育。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很多,比如喜爱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养成重要的事情先做的习惯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具有好问好学、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个性初具雏形等特点。这一时期的幼儿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强、表现欲强,他们思维积极、活跃,愿意学习新东西。5—6岁阶段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大班幼儿是孩子在园生活最后一年,也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一个转折期。因此,在大班阶段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今后顺利开始小学生活,  相似文献   

16.
俞进 《魅力中国》2010,(36):26-26
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但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自主地平衡各种关系,生成“自主的”规则,却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素养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本文从日常教学验中尝试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幼儿期是未成年人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的“奠基时期”,更应该重视与加强道德启蒙教育。针对天真烂漫的孩子进行幼儿德育,要注重幼儿情感教育;注重幼儿养成教育;实施“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注重幼儿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朱海英 《魅力中国》2011,(21):264-264
规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要结合幼儿一日生活,建立常规,树立幼儿规则意识;利用形式多样的游戏,帮助幼儿了解各种规则;创设环境,营造氛围,帮助幼儿巩固增强已有的规则意识:设计主题教学活动方案,帮助幼儿深入理解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提升幼儿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19.
沈光书 《魅力中国》2014,(2):167-167
幼儿期正是生长发育、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在生理上、心理上都需要成人的关心和帮助。因此,教师要把爱作为开启幼儿心灵的钥匙,把爱作为沟通幼儿心灵的桥梁,把爱作为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教师要与幼儿建立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做幼儿的“好妈妈”、“好朋友”,用爱的清泉滋润幼儿的幼小的心灵,在他们的心田里播下爱的种子,培养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自然学生的学习惯的养成就显很极为重要.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良好的习惯以是成功的保证.学生写字、预习、使用工具书、动笔、积累、思考等习惯的培养,不仅要从小做起,还要坚持不懈,用科学和方法支训练,则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