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还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由此触发了一场关于按劳分配原则是存是废的争论。最近有些同志撰文认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阐述的按劳分配,是以产品经济为实现条件的,由此推论,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同商品经济不能两立。要实行按劳分配,就必须是产品经济;是商品经济,就不能按劳分配,而必须另择其他分配原则。我认为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的分配原则,它的本质特征即它的内核只是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而不以公有制经济是按产品或商品的形式进行组织和运行为转移的。后者只能制约按劳分配的非本质方面,即制约按劳分配原则实现的具体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研究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须以生产关系的核心和基础——即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力个人所有制为依据,才能追溯其源,彻底揭示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客观必然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仅就劳动力个人所有制是按劳分配原则的基本依据这一实质性的理论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牛习昌  于清华 《经济与管理》2003,19(4):13-14,22
按劳分配是以活动为尺度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有着本质区别。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特有实现形式,表征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借助市场竞争实现,以所有实现社会劳动为首要的劳动评价标准,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有效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指以劳动为尺度,对社会总产品中作为个人消费资料的那部分产品的分配。这种观点长期以来被广泛接受。按劳分配是对个人消费品分配的说法目前也仍然被广泛使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现实分配关系进行考察,很清楚的是,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体分配方式的按劳  相似文献   

5.
从按劳分配的本质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出发,世界范围的实证分析未能支持公有制与按劳分配的比例范围相等的假说。既然二者的比例范围并不相等,则完全有理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局部阶段突破所有制教条的束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提升经济效率,并且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看,局部阶段民营经济为主体与整个阶段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并不矛盾。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实现单一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按劳分配原则是崭新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它在过去的私有制社会中是根本不能出现的。按劳分配必须以生产资料属于劳动人民公有为基础,并以生产最后是为了供应劳动人民的需要为前提。所以,按劳分配制度,是随着无产阶级夺得政权和有了公有制经济才诞生的,它随着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推广。按劳分配原则有很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一、按劳分配与企业分配制度存在于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形态中的企业分配制度都必须遵循某种特定的原则。一般来说,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经济中,企业产品的分配方式所遵循的是按劳分配原则。在这种原则下,任何经济主体都不能利用公有财产来获取特殊的利益,只有劳动才是占有产品的基本尺度: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这种分配制度体现了公有  相似文献   

8.
<正>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不仅要研讨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存在的形式,还应研讨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关系。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首先指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表明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占主体地位,不肯定这一点就不是社会主义者。同时也需要有其他分配形式作补充,如果否定了这一点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其次还指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既能克服平均主义,又能防止两极分化。最后又指出了有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9.
《经济问题》一九八三年第五期发表了李砚林、牛养育二同志的《按劳分配是按抽象劳动分配和按具体劳动分配的统一》一文(以下简称为《李文》),试图论证存在商品生产的社会主义阶段具有两个层次的按劳分配关系的客观必然性,这无疑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但是对《李文》论点依以建立的根据,我们有不同看法,现提出来商榷,以求教于李、牛二同志。 《李文》提出,在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只能按经济单位提供的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来分配,然后,经济单位内部才能按劳动者具体劳动时间来分配。”(《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经济研究”1956年第5期登载了骆耕漠同志的文章:“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必要性和它的‘消亡’过程”。这篇文章讨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骆耕漠同志认为: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是起因于社会主义生产存在两种基本形式(全民所有制形式和集体所有制形式)的论点,是不够确切的。他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所以存在商品生产,不仅是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存在着两种基本形式,而且也是由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和实行经济核算的必要性决定的。(而经济核算——依据骆耕漠同志的说法——又是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在一个企业、一个经济部门中的扩大利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本身就包含有分配机会公平、分配原则公平和分配结果公平的公平性,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按劳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文章从完善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完善按劳分配的分配依据、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政府调节行为等五个方面强调完善按劳分配,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2.
劳动者按劳动力价值所得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获得收入的重要途径,体现私人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既不能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统一的分配方式,也不可能成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既然所有制形式是混合的,由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分配形式也必然是混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内部必然存在多种分配形式,公有资本占支配地位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反之则是按要素分配为主体。即使是同一劳动者,他的收入来源也可能是多种渠道,一部分是按劳分配所得,一部分是投资收益,关键看劳动者收入中各收入来源的比重,如果劳动收入是主要收入来源,那么劳动者个人收入就应该是以按劳分配为主的。  相似文献   

13.
张丽媛 《新经济》2022,(4):52-57
按劳分配制度是我国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与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等同的理解误区,以及二者互相否定的认知错误.实际上,两者并不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实践并不违背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恰恰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坚持.两者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处于马克思所说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究竟有那些特征呢?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结合当代社会主义各国建设的实践,特别是我国建国以来卅多年的实践,使我们已明确地感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至少有以下一些重要的特征。一、局限性。从国民经济全局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不可能是单一的,在以生产  相似文献   

15.
杨晓平 《经济纵横》1990,(11):28-30
<正> 现在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经济工作部门大多数同志都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中,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所以在分配上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分配理论上的一个突破。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在实行多种分配形式的过程中,深入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具体地研究按劳分配和其它分配形式之间的关系还不够,出现了某些片面性。进一步具体地研究多种分配形式,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很有必要。本文仅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按经营成果分配与按劳分配之间的关系作一些具体分析。只要分析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的按经营成果分配与非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按劳分配的历史演变过程,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的论述只是一种猜想,而明确把按劳分配说成是社会主义原则的是列宁,而斯大林又把按劳分配确认为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第一次把名尽所能和按劳分配连在一起,从而走向了教条和僵化。作者认为,按劳分配不仅在理论上存在着不可克服的逻辑矛盾,而且在实践上也与迅猛发展的商品经济所要求的等价交换所不容。作者认为,改革传统的分配机制迫在眉睫,走出“怪圈”的出路,就在于从商品经济出发,以按劳付酬机制代替按劳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李伯东 《经济论坛》1999,(10):26-26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目前,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既定前提条件,这已是勿庸置疑的。笔者认为,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今天,我们不仅仅应该认识这一既定前提条件,更应认识“个别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已经成为实行按劳分配的极...  相似文献   

18.
按照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有两个,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各尽所能,按劳分配"适用于社会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适用于社会主义第二阶段,即共产主义阶段。我国继早期对按劳分配原则的大讨论之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建设,对按劳分配原则进行了中国化的探索。本文从经济思想史的视角对按劳分配中国化的探索历程展开的评述。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对于分配制度原则的选择,我国经历了从单纯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形式为辅,再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样一个较长的过程。按劳分配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们必须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结合起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两种分配方式的结合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实现按劳分配是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最基本的标志,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条件与有关学者所预想的未来社会存在较大差异,对按劳分配实现形式主客体的现实界定就成为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