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河北省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资源,是关系到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目前应强化水资源的行政管理和科学管理。农业用水应实行节水型灌溉制度,农业节水工程措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造水种植;城市用水应抓好工业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  相似文献   

2.
工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研究水资源日益短缺背景下的工业用水效率对于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研究了基于超效率DEA方法,选取2003年—2010年的中国31个省区工业用水量和经济发展面板数据,分别在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了DEA超效率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工业用水效率在2007年后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在用水效率上呈现逐步下降的特征,全国工业用水效率总体偏低,地区用水效率差距较大,各省区应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技术创新,同时提倡企业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3.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但是由于其有限性,使得水资源危机越来越严重。长期以来,我国利用计划经济手段来调配水资源,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由于权属不明,缺乏利益激励和刺激机制,水价背离价值,不能体现供求关系,导致用水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渐完善,建立水权制度、允许水权交易,是我国管理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投资》2007,(2):18-19
颁布4项工业节水国家标准近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制定的《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合成氨取水定额》《、酒精制造取水定额》《、医药产品取水定额》等4项节水标准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4项标准分别规定了节水型企业的相关术语和定义,计算方法、评价指标体系、考核要求和评价程序,以及合成氨、味精、维生素C、青霉素工业盐等产品的单位产品取水量指标以及取水定额统计计量边界。4项标准的发布和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工业节水标准体系,对于加大工业节水工作力度,加强工业取水定额管理,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成为目前各级政府、学者以及社会各界所关心的重点问题之一。有专家学者提出引入价格机制调节水资源需求量的观点不失为一重要措施。但我们也应看到,在我国总需水量中农业灌溉需水量占60%以上,如果提高水价,势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进而影响农业生产。而节水高效农业的建设,可有效地缓解农业用水紧张的矛盾。如何使农民产生建立节水高效农业的动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文章主要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农民节水所产生的正外部性,导致农民节水的动力不足,以及如何解决正外部性溢出效应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长庆油田凤城园社区地处黄土高原的陇东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为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全面创建节能节水型企业,结合气象规律、绿化特点和管理现状,开展分析研究活动,通过实施雨水集流改造增加单位面积的降水量、推广应用节水喷灌技术降低绿化用水的流失损耗和调整绿化结构降低绿化用水消耗量的措施,因地制宜地进行降低绿化用水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水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资源。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水资源短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唯一出路是在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等方面全方位节约利用水资源。其中城市生活用水由居民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等组成,其用水过程绝大部分是在建筑中完成的。因此,节水节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中的推广与深入研究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深圳经济特区是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也是全国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全市70%以上的水源由市外引入。近年来,我市把节水纳入城市发展战咯,坚持走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道路,不断创新机制,打造节水型城市,在广东省率先获得国家节水型城市命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共创共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投资》2011,(10):57-58
山东是一个严重缺水的省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节水工作,始终将水的问题摆在重要位置。近年来,我省将组织开展创建节水型城市活动,作为开展城市节水工作的总抓手,以竞争机制增强城市节水工作活力,以典型示范提升城市节水工作水平,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城市用水基木稳  相似文献   

10.
宁波水资源利用效率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水资源利用效率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和改善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合理、低效率等问题,促进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本文运用回归分析和H-P滤波法对1997—2006年宁波市用水效率进行分析,发现全市用水效率总体上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未来不论是生产用水,还是生活用水,都存在较大的节水空间。  相似文献   

11.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于农村地区,尤其是严重缺水的西北农村地区来说。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土塔村的实地调研,反映出近年来该村灌溉用水愈加紧迫,由于水资源紧张而引起的问题越来越多,不仅关系农作物的产量高低,也影响到农村生活秩序的安定。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方针指导下实施的节水措施与世界上其他地区区域治理作比较,其成功经验对农村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进一步改善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水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作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人口大国,面临着更为紧迫的水资源压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基于我国国情水情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跨行业水权交易的北京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短缺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北京市面临在不增加用水总量的条件下提升水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假设水权可以交易,本文主张运用制度创新手段,在用水定额和用水配额的基础上首次提出跨行业水权交易的创新模式,构建了跨行业水权交易体系模型,并从定额管理、配额管理和水权交易市场三方面设计了实现系统运行的机制,最后以工业和农业的水权交易为例,验证了这一制度能够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税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制度保障.征收水资源税须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各地区取用水类型、用水结构和水资源压力等方面的差异.现行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政策存在税制调整弹性不足、对超限额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约束力度不够、税额设置不尽合理等问题,可采取措施包括建立一省一策水资源税动态调整机制、对超限额农业生产用水实行年度税额核定、对生活用水实行区域差异化的超额累进税制、缩小地表水与地下水税额差距等.  相似文献   

15.
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生活离不开水,经济发展缺不了水,生产建设少不了水。我市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水资源短缺直接影响我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建设节水型城市,创新管理机制,增强和提高全民、全社会节水意识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生活用水总量逞逐年增加趋势。水资源日趋严重。城市生活用水主要包括居民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其用水过程大部分是在建筑内进行的。对于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和施工,除了强调功能的完善、安全卫生等要求外,更要注意通过改进技术节水,要全面考虑,减少水量的浪费,降低成本、加强管理和监督,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本文是对建筑施工用水和建筑供水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简述了建筑节水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有限的水资源已严重制约着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节水农业已忧为必然选择。水土资源状况的严峻及其人为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迫切要求把节水农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要求节水农业。推进节水农业必须在社会宣传、节水设施建设、财政投入、科技投入和科技管理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石家庄地区为例,阐述了目前我国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现状。分析并指出水资源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并从开发利用技术、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水的宏砚控制,及从污染水体资源化、深化水质改革和城镇生活用水节水措施等方面说明如何合理开发使用水资源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19.
"节水型社会"概念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持续利用水资源最根本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而“何为节水型社会”是当今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论述节水型社会一般的、本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黄河断流对山东沿黄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是山东沿黄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但近年来由于黄河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降水偏少,引水量不断增加,导致黄河首次断流时间提前、断流时段增长、断流河段不断上延,对山东沿黄区域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城市建设及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和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消除其影响、减少经济损失,应增强节水意识,改变用水观念,加强对黄河水资源的调控和监督,走开源、节流、挖潜之路,提高黄河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