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日本企业法人交叉持股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可以有多种方式,如何借鉴世界各国成功的产权组织形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日本企业的法人持股及法人交叉持股,对深化我国产权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日本企业的法人交叉持股制度股份公司是日本大企业的基本产权组织形式。战前,其股份集中于少数财阎家族。战后,日本大企业经过经济民主化改革,形成了以法人持股为主以及相互交叉持股的独特产权组织形式,成为日本经济高速增灵的助推器。日本企业的法人股东持股率1949年重建股票市场时仅为匕.5%,个人持股率为69.l%;1966年法人持股率首次…  相似文献   

2.
日本企业制度的特征 日本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其企业制度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着众多的相同或相似之处。私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股份制,是最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但与西方国家的企业制度相比,日本企业却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它主要表现在日本企业的持股法人化,即企业的大部分股票为法人企业所持有,股份日益向法人集中,个人持股相对减少,形成了法人持股为主,个人持股为辅的“法人资本主义”。在日本,已发行的全部股票中,个人股东的持股率仅占30%左右,其余则均为法人股东持有。日本公司的法人股东中,尤以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3.
所谓员工持股计划(Errpoloyment stock option plan,),是指由企业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企业部分股权,委托一个专门机构(如员工持股会,信托基金等)以社团法人身份托管运作,集中管理,并参与董事会管理,按股份分享红利的一种新型股权安排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 所谓员工持股计划(Employment Stock Option Plan,简称 ESOP),是指由企业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企业部分股权,委托一个专门机构(如员工持股会,信托基金等)以社团法人身份托管运作,集中管理,并参与董事会管理,按股份分享红利的一种新型股权安排方式。1974年美国开始将员工持股纳入法律规范。由国会通过的这项立法叫做员工退休金计划保障法,虽然不是作为一种退休  相似文献   

5.
<正> 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制度创新。也就是说,要在明确产权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产权结构的调整,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形成不同的所有者共同出资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通过企业内部职工的利益关联,形成真正的制约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从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当前,建立职工持股制度应是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过程的一条重要途径。职工持股制度的内涵及其特征职工持股制度是指由企业内部职工认购本企业的股份,委托职工持股会作为社团法人托管运作,职工持股会代表职工个人股进入股东会参与按股分享权利的一种新型股权制度形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经济社会学的经济意识形态理论视角分析了日本相互持股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经验,得出相互持股制度既是不同意识形态对抗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的结论。强调了法人相互持股制度安排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法人相互持股制度对我国国有大型企业改制和民营企业升级换代特别是大型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内部员工持股制度,是指由企业内部员工认购本企业的股份,委托工会作为社团法人托管运作,工会持股会代表员工个人股东依法进入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参与民主管理、企业经营决策和按股分红的新型股权形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股权形式,其核心在于通过工会持股会对不继承、不交易、不流通、不对外抵押的公司内部职工股的集中持有与托管运作,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前途紧紧地捆在一起,形成一种“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一种利益机制.这种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性的持股方式,使员工持股由短期行为变为长期性投资行为,在员工与企业间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资产与产权联系.  相似文献   

8.
王松 《现代企业》2003,(12):59-60
法人相互持股现在还是我国法律上的一个空白点 ,是我国实务界和理论界广为探讨和争论的一个论题。大家对此贬褒不一 ,国家高层对此也持观望态度 ,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法人相互持股的比较法研究法人相互持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人相互持有对方一定数量的股份 ,从而形成法人之间的交叉持股。法人相互持股形式多样 ,最为简单的是垂直型的相互持股 ,如母子公司间的相互持股。另外还有环状相互持股、网状相互持股和放射型相互持股。在英美法系国家 ,公司相互持股一般不受法律限制 ,公司可在其章程中设定是否允许其它公司持股。与英美法系国家…  相似文献   

9.
法人相互持股制度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仍然显示着其强大的生命力。欧美的纵向相互持股和东亚的横向相互持股各自展现着竞争的优势。对相互持股进行多视角的深入的经济学分析显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生产函数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了法人相互持股制度下的企业规模效应和资源配置效率,借以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的适时适度的相互持股有利于企业集团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崔慧霞《股份制企业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提出,当前股份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应是发展以法人持股、企业职工持股的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1.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 ,如何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应包括公司治理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两种 ,阐明了法治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 ;其次剖析了我国公司制改造中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所有者代表、激励机制、新老三会关系、“股东至上主义”等问题 ;最后 ,在分析基础上提出应建立规范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2.
基于系统混沌理论的企业创新过程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沌的本质是确定性动力系统所表现出的内在随机性或不确定性现象。企业创新,无论是成员个体还是组织群体,都要经历混沌过程。从系统混沌理论的视角看,企业创新过程管理的关键是激发创新混沌的产生、引导创新混沌的发展和促进创新混沌的结束,进而促使企业系统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转化。为此,企业创新过程管理需要加强创新混沌的诱发条件建设,加强创新混沌过程的引导控制以及促进创新混沌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证券投资基金能否发挥监督优势、参与所持股公司的外部治理,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因此,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2004-2010年之间所公布的信息作为研究材料实证检验基金持股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改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基金持股改善了所持股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且随着基金持股比例的增加,所持股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随之提升。  相似文献   

14.
陈艳萍 《价值工程》2008,27(2):108-109
工作流是一个面向过程的概念,它使用who(执行者)、what(任务)、when(条件、规则)贯穿于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其中执行者主要是指执行任务过程中参与操作的人员和组织单位。文中详细讲述了工作流中的十一种执行者。这些执行者基本上可以满足企业的具体需要,从而提高工作流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Prior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gerial shareholdings and firm value provides conflicting evidence. We take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its analysis and focus on managerial shareholdings in acquired firms. We argue that in a relatively unfettered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prior evidence of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 hazard costs and managerial shareholdings suggests that acquired corporations can be segmented according to managerial shareholdings, and that these segments will differ according to the source of wealth gains, managerial resistance, who acquires the company, and how target shareholders are paid. We find evidence consistent with these predictions.  相似文献   

16.
文章围绕企业如何更有效地开展QC小组活动这个论题,对加强QC小组的组织和管理、实施方法、教育与培训等3个方面进行阐述。指导企业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s interns’ perceptions of HR practice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person–organization fit, person–job fit, and intentions to join the organization. The hypotheses are developed with signaling theory and attraction, selection, attrition (ASA) theory. Utilizing a time lagged study design of 71 interns employed in a United States based service firm, we found positive perceptions of HR practices rated early in the internship were related to increased person–organization fit, person–job fit, and intentions to join the organization at the end of the internship. Our findings also showed that person–organization fit and person–job fit fu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R practices and intentions to join the organization.  相似文献   

18.
经理报酬水平决定的早期模型把报酬看成公司业绩、规模和成长性的函数。在该模型基础上的实证研究发现业绩对经理报酬水平的解释力很弱。为解释该现象,新近的研究开始寻找决定经理报酬水平的其他机制如公司的董事治理、大股东治理,以及经理的人力资源特征;而且还对影响报酬和业绩敏感性的因素如公司财务杠杆、公司的风险、公司董事治理进行研究,寻找解释报酬业绩敏感性较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公司所有权的一种结构安排,公司的股权结构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产生影响,公司的治理效率又会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鉴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在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股权属性、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内部人持股比例三个方面检验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有股比例、内部人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具有正面影响,但不显著;法人股比例、机构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正相关;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的重要方式,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考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利用文本挖掘和人工阅读相结合的方法,从二维角度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以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采用多时点DID模型,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和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来提高审计质量;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企业数字化技术应用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而商业模式创新作用并不明显;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质量的提高主要出现在盈利、机构持股较高及非国有企业里,并且在2015年国家实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产业政策方案后,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审计质量的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研究结果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审计后果,为注册会计师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错报风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