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07年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国家更加明确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政策方针,人口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经济问题的解决,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越来越成为人口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人口就业、教育与人力资本、收入分配、人口红利、社会保障等是关系到人口和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对2007年的相关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口红利不等同于人口转变,本文将人口红利的内容扩展至人口结构、 人力资本和劳动资源再创造三个方面,形成广义人口红利概念.理论分析表明,广义人口红利引发产业结构变迁,该"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进一步地,借助空间面板模型及面板分位数回归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发现,广义人口红利对制造业结构的影响在面临行政距离、 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时表现不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则持续显著.人口结构的变化带动整个产业增长,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人力资本的提高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促进作用较大,而邻近区域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则引起本地区产业波动.此外,人力资本在发达经济体的作用是落后经济体无法比拟的,劳动资源再创造对经济的作用基本呈现U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我们从人口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人口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首先从人口数量角度通过建立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了劳动力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然后,我们从人口年龄变化角度建立了增长回归模型研究人均GDP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及总扶养比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研究结论是不论是从人口数量角度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角度,人口因素对于经济增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与人口流迁之间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德国作为欧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典型案例,其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的关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当然,其经济与人口流迁的关系轨迹表现出很强的个性.尽管如此,其经济发展和人口流迁的关系还是可以给予我国较强的启示.本文可以通过经济发展引导人口的合理流动,同样也可以通过人口流迁的调控与管理刺激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5.
构建了人口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引入联合国人口预测成果,考察高、中、低三种出生率方案下未来经济增长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未来经济增长将更依赖于人口发展系统的改善,而出生率增加能有效提升人口数量、改善人口结构,人口质量的提升则需教育经费的支撑.短期内人口生育政策的变化难以发挥实效,但可通过提高劳动参与率和职业培训等方法,有效盘活现有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存量.长期内我国应进一步放松人口生育管制,辅以社会保障水平的完善,推动生育意愿的增强和人口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各省市的人口出生性别比数据,定量检验了经济、教育、医疗及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对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影响.人口出生性别比在地理上存在集聚现象,空间地理因素对其影响显著;教育和医疗水平对出生性别比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它们会通过空间地理因素、经济和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间接影响出生性别比.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最显著.经济及医疗水平越高出生性别比越低,教育水平越高出生性别比越高.计划生育政策越宽松出生性别比越低.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人口流动的历史.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人口流动和迁移越来越频繁,人口流动和迁移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关心的研究热点.早在198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马侠教授主持的<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研究>(联合国P50项目)对中国74城镇人口迁移进行了深入研究,随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在人口流动的现状及其社会经济与人口学特征、人口流动的规模与空间格局、人口流动的社会经济影响、人口流动决策机制与影响因素以及人口流动的政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状态模型,预测了上海市未来30年人口规模、年龄结构、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力资本的变化趋势.无论从上海市经济发展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还是上海市的人口结构看,一定数量的迁移人口对于上海经济和人口的健康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据对国内主要人口学刊物的文章检索,2004年我国人口学界研究的重点领域集中在人口与经济、老龄、生育、人口流迁、人口分析方法等方面.对上述研究领域较有代表性的成果作了系统和深入的回顾与评述.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占据着我国大面积土地,但人口稀薄,是我国经济庞大经济链的薄弱环节.沿黄城市带是西部地区经济的重心.本文以西部地区沿黄城市带经济的建设发展为主题,着重探讨沿黄城市带经济发展对全区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变化及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针对进一步推进沿黄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适度人口作了全方位的阐明,分别包括三级内容(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三个方向(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生态和人口与社会)和三个阶段(生存型、发展型和享受型人口),确定适度人口的方法,应是动态、优化和和逆向的综合过程.  相似文献   

12.
使用19个亚洲国家、1960-2010年的面板数据,比较了印度和中国人口转变的过程及所带来的经济增长,预测了中印两国人口发展趋势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样本期内,中国人口转变因素解释了人均GDP增长的35.3%,而印度为29.1%,态势上,印度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平稳上升;而中国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高点之后开始下降;未来发展趋势上,中国人口转变带来的人口红利会在本世纪30年代变为负数;而印度在2050年前一直维持较大的正值.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江泽民指出,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的人口思想对于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效应分析1.经济效应我国大陆有13.39亿多人口,其中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为6.74亿人,占大陆人口的50.32%.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农村消费需求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内在、强劲的互动关系.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如何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启动农村市场,是买方经济条件下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以广州市老年人口为例,从职业背景、收入状况与健康状况的矛盾出发,利用加权回归分析方法,论证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与社会经济地位之间的真实关系.社会经济地位决定着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验证了社会老年学中连续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就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人口发展,实现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内部因素之间的均衡,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均衡,人口发展与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均衡.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我市人口发展现状,浅谈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全国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的初步方案是将全国分为人口限制区、人口疏散区、人口稳定区、人口集聚区等4类人口功能区,并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系统评价不同地区人口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和社会经济条件,力图通过科学界定人口发展功能区,建立某种积极的政策机制和导向,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与适度集聚,促进不同地区的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一种十分美好的意图,对中国人口合理地分布和流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大部分贫困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牛产和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当地可开发利用的经济资源与人口之间的矛盾突出,人均占有的经济资源太少.因此,若有一部分人迁移出去.减少当地的人口数量,就会相应提高当地人口人均资源的占有量.改善当地人口的牛产和牛活条件,从而起到扶贫甚至脱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住宅市场的不断细分,导致了居住群体的相对集中.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旧宅区内居住人口不断置换的现象值得关注.以上海市为例,在对旧宅区居住人口特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政治、社会经济影响作了广泛探讨,并就如何形成适应旧宅区人口特点的社区管理、服务模式,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20.
大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住宅市场的不断细分,导致了居住群体的相对集中.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旧宅区内居住人口不断置换的现象值得关注.以上海市为例,在对旧宅区居住人口特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政治、社会经济影响作了广泛探讨,并就如何形成适应旧宅区人口特点的社区管理、服务模式,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