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旅游紧扣乡村治理现代化目标,充分调动各类治理主体的积极性,以解决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结构性、制度性、利益分配和城乡二元制度等诸多问题,对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主体的组织重构、乡村治理格局的优化、治理关系的整合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从旅游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维度进行探究,阐明旅游参与实现多维“乡村性”价值回归的“三风”治理模式,并构建旅游影响下乡村“高质量空间生产”框架;以此为理论框架对共同富裕的赋能过程进行解构,并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黄龙岘村为例,对旅游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过程进行演绎。乡村“高质量空间生产”的机制解构与案例分析,表明旅游参与乡村治理模式更应注重乡村生态宜居的长效发展,突出乡村经济振兴与文化振兴相统一,并发挥乡村资源利用与人才利用的双重效应,提供一个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生态—经济”良性循环互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协同治理可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协调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多种利益,现已广泛运用于公共管理实践。文章依托协同治理理论,以湖北省武汉市Q区为研究对象,旨在解决当前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面临的服务供给质量有待加强、服务供给人才资源保障不足和服务供给网络资源建设乏力等问题,强调在协同治理的核心环节下,需要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目的,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拓宽需求问询渠道和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与人才建设,从而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内蒙古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村牧区公共文化供给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在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建设方面仍存在着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地位不突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与群众需求不匹配、不适应等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与"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本文从如何补齐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建设短板,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提出了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村也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趋势。但现阶段,在农村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仍存在着预防准备机制不完备、监测预警机制不健全、应急处理机制不完善和善后恢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危机治理困境及对策分析,对推动农村更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廖成中  翟坤周  毛磊 《改革》2023,(12):113-127
进入数字文明时代,数据业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要素和嵌入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战略资源,基于“数据治理”的数字能力建设构成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基本内容。当前,相对于城市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步伐,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打造“良政善治”的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实现乡村敏捷高效治理的进程相对滞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和优化乡村治理“秩序”,亟须实现从既有研究突出“技术重构乡村”到“数据治理乡村”的前提构设情景转换,建构基于“功能—场景—路径”耦合的“数据治理”驱动数字乡村建设新范式。对此,数字乡村建设不仅要突破传统治理方式的弊端,更要立足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超越纯粹“数字技术主义”的认识迷误,在“数据”的精准化、图像化、具象化层面重塑“数据治理”驱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复合化价值功能,在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方面重组“数据治理”驱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具象化运用场景,在主体、技术、空间、制度等维度重构“数据治理”驱动数字乡村建设的集成化赋能路径,以此摆脱“数字技术”驱动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功能“模糊”、场景“悬浮”、路径“排异”以及...  相似文献   

6.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题中应有之义,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的实现。当前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关键时期,乡村文化振兴也面临一系列现实难点和问题,这对乡村文化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乡村文化独特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处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落实人才强农战略,加强乡村文化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多方联动的文化治理格局;加大科技赋能力度,强化网络媒介的推动作用。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地构建乡村文化振兴布局。  相似文献   

7.
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由之路。乡村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有助于绘就乡村生态振兴的壮丽蓝图。二者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双向赋能,内在耦合。在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福建省各地积极探索“绿盈乡村”发展模式,在复兴乡村生态文脉、实现乡村生态宜居及畅通生态致富门路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面临乡村生态文化价值观念淡薄、共建行动迟缓、产品供给不足及制度亟待健全等问题。通过分析福建省乡村生态文化的发展现状,从理念培育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创新驱动机制及制度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优化乡村生态文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乡贤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时代价值。现代乡村治理中倡导法治思维、重扬乡风德治教化、维系乡村自治体系、传递乡土情怀,吸引新乡贤回乡发展乡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效开展,但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治理主体凝聚力低,新乡贤参与治理上的沟通和乡贤法律知识体系有待提升等问题。文章从公共行政中管理、沟通网、法律途径探讨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需要,是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的必由之路。当前,乡村文化振兴面临主体、客体、载体等三重现实困境。为了破除这些困境,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以激活不同群体的主体意识为重点,培育农民乡村文化自信;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重塑乡土文化内在价值;三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抓手,搭建乡村文化振兴载体。  相似文献   

10.
傅慧平 《老区建设》2023,(12):36-45
文明如何实践?以何实践?作为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一次重要部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深度参与乡村文化治理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运行机制:三级体系中行政力量下沉的行政机制、志愿活动为主的社群机制、道德引导的市场竞争机制。其实现路径包括:“两个结合”引领下重塑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坚持“三问”原则,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以志愿服务为支撑,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治理模式的转变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中的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农村治理模式的转变历程,可以清晰的了解农村治理模式的发展阶段,通过具体结合我国国情特点,采用实证的分析方法,探索了农村治理模式的转变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汪园英 《特区经济》2021,(1):115-118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和基层治理的主要内容。农村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其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基层民主政治的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和我党执政基础是否扎实。当前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乡村治理面对的不稳定因素和风险不断增大,给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新时期探讨农村基层党组织有效参与乡村治理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刚  梁淑静 《改革》2012,(2):42-46
IT治理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IT治理机制是国内外IT治理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构建新研究视角下的IT治理结构机制、治理流程机制与治理沟通机制,即基于公司治理的IT治理三要素机制,对于未来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公司治理机制构建与研究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谢来位 《改革与战略》2011,27(5):89-91,115
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农村合作治理的主体、动力、条件和方式等核心要素的发展样态。文章认为,西部地区农村合作治理路径应从培育治理主体、创新治理方式、建构治理规则、优化治理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Exter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which takes effect through capital market, manager market, and product marke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To build exter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on the basis of party at interest of theory will form an 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system, deduct agency cost, encourage external governance entity to make efforts for the company's long-term achievement, and create fine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corporate governance. Thus, in China, it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form an effective exter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for external governance entity, which takes part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6.
17.
公司治理问题是一个世界性课题,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公司治理评价是对公司治理活动的反馈与剖析,据此可以明确公司治理现状,查缺补漏,纠正偏差,确保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本文在介绍公司治理评价内涵及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我国公司治理评价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问题是国企公司制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公司治理的复杂性以及国有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国有公司治理机制的安排更多地体现了建构论理性主义立法观,而非国有公司治理机制的选择则更多地契合进化论理性主义立法观。无论如何,中国公司治理机制的选择和建构,只能成为中国式的公司治理模式,其生命力也只能寓于生动丰富的中国公司治理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9.
How Has Rural Tax Reform Affected Farmers and Local Governance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sing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data, the present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China's ongoing rural tax reform on farmers. The difficulties in further local governance restructuring are also discussed. It is argued that the issues associated with rural taxation and local governance in China result from inherent tension between an increasingly liberalized economic system and a still centralized political system. Although rural tax reform has helped to reduce farmers' tax burdens in the short term,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ffective local governance regime requires coordinated reforms to downsize local bureaucracy by providing social security for laid-off cadres, to strengthen local accountability by granting higher local formal tax autonomy, and to promote meaningful participation by expanding local democracy.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