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姚琛灵 《金卡工程》2010,14(6):138-138
婚约是男女双方将来缔结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当事人虽不能基于婚约请求结婚,但婚约仍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本文将从理论争议、立法例的角度入手,对婚约解除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情形、范围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
曹燕  蔡建昌 《金卡工程》2010,14(10):88-88
从我国目前婚约立法现状入手,揭示我国婚约纠纷日趋增多和婚约立法空白之间的矛盾,探究构建我国婚约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我国未来婚姻家庭立法能对现代婚约制度作一相对完善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精神损害赔偿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应在刑事案件和国家赔偿案件中增加精神损害赔偿。同时认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运用应进一步法定化,应尽快对精神损害及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主体进行权威界定,以保证这一制度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4.
贾莉蔷 《金卡工程》2010,14(10):67-68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现代法律人性色彩的集中体现,也是世界各国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其中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这一问题,是整个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关键,也是权利主体据以索赔的请求权基础。虽然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已对此问题做出了较为科学的规定,但不可否认由于理论和现实因素的制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仍有需要完善之处。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文对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适用范围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粗浅的探讨,以期对近一步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精神损害赔偿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产损害赔偿,以恢复原状和填补损害为原则,关注的是财产价值。精神损害赔偿关注的是人的尊严、人的精神世界的安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神损害的程度和损害持续的时问应是精神损害赔偿重点关注的基本因素。从抚慰、填补、惩罚三个方面对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黄娟 《金卡工程》2010,14(5):67-68
植物人作为特殊的自然人,不应以其无感受能力而剥夺其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而应以客观化标准来确认其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代理人的确定、植物人的举证责任及精神损害赔偿金额的确定是植物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行使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邵文秋 《金卡工程》2010,14(7):163-163
对于刑事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我国传统诉讼观念认为,精神赔偿不适用刑事案件损害赔偿请求。但是2010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侵权责任法》中,第22条明确指出"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是我国在现行法律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这对刑事诉讼应当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桢 《金卡工程》2010,14(8):168-168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有权提起损害赔偿的是无过错方,那么损害赔偿之诉的对象是不是只包括过错配偶,无过错方能否向第三人提出赔偿,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弋萌 《金卡工程》2010,14(7):118-118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能否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时理论界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本文中,笔者将从司法实践中一则案例处出发,结合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刑事立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建立刑事案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解析现行《工伤保险条例》可知,其规定的工伤待遇中没有精神损害赔偿这一项。但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工伤中的精神损害能否依法要求赔偿存在4种情形,有的可以得到赔偿,有的则不能。而且依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指向的对象不同,工伤精神损害赔偿争议的仲裁与诉讼又分3种情形。为维护工伤职工的正当权益,我国有关工伤精神损害赔偿的实体立法和程序立法应进一步配套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合同一方违约,导致另一方解除合同后,非违约方可以主张的损害赔偿范围是否包括可得利益?本文运用比较法的分析方法以及对合同法的规定进行整体解释,对合同违约解除损害赔偿范围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2.
李慧志 《金卡工程》2010,14(6):99-99
由于对生命权的侵害而产生的死者近亲属精神损害赔偿是精神损害赔偿下的一个重要分块,本文区分了对死者近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与死亡赔偿,又通过对精神损害请求权的近亲属的范围进行界定,然后是对影响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分档法来明确对死者近亲属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13.
李琼  彭佳 《金卡工程》2010,14(3):65-66
虽然我国合同法确定了责任竞合规则,但它无法解决因为违约但不侵权导致的精神损害后果的赔偿问题。现实生活和司法实践需要打破违约责任中不存在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采用一般禁止而例外允许的模式,在严格限制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与严格适用其构成要件的基础上,我们应当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吴银辉 《金卡工程》2010,14(2):56-57
精神损害是指因加害人的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不能以金钱衡量的精神或肉体痛苦及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精神损害赔偿是指侵权行为人对于自己的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所给予的一种财产的赔偿。植物人和精神病人虽然无痛苦感受能力,但依然享有权利能力,由于侵权行为所遭受的精神痛苦及精神利益的损失同样享有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只是该权利须由其代理人代为行使。构建植物人和精神病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及保护植物人和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维权意识的觉醒,人们由简单的基本生存需求升华到心理、尊严、人格等高层次的需求。目前,各种精神损害赔偿日渐增多,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保险事故引起的任何有关精神损害赔偿一直为免除责任。其实,各方都在翘首以盼,吃吃这只“大螃蟹”。  相似文献   

16.
吴培吉  黄飞彪 《金卡工程》2010,14(6):205-205
旅游合同违约行为通常会导致旅游者的精神损害,很多旅游者在发生旅游合同纠纷后诉诸法院时,法院会以违约对精神损害赔偿没有法律规定为由不予以赔偿。本文以我国相关立法现状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旅游合同违约应得到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同时简单论述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将突破现有的民事责任理论中违约不可获得精神赔偿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张安品  崔志刚 《金卡工程》2010,14(3):144-144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婚姻法修订后增加的新内容,其作为一项权利救济制度,旨在保护婚姻关系中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使有过错导致离婚的一方当事人向无过错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这此问题作进一步分析,以期为离婚纠纷的无过错方提供一种理性支持。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阐述了精神损害的定义,其次分别对人身伤害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其责任的构成要件,其范围,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精神损害赔偿是为保护受害人精神利益而设立的一项法律制度,本文从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性质、适用范围和对象及赔偿金额的确定等几个方面对人身伤害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起交强险是否覆盖精神损害赔偿,我国学界对此颇有争议,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否定论部分学者认为交强险不应当保障精神损害赔偿,其主要理由有:第一,精神损害赔偿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惩罚致害人的性质,和交强险"对受害第三人予以及时、合理补偿"的立法宗旨有一定冲突,并且在现行侵权责任法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