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会计各要素项目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性测试,介绍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性测试在审计工作中应用的程序和办法,对企业的内控制度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做出实事求是评价,对制度缺陷提出改进建议,确定审计范围,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有效完成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2.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的运行规范,起到了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作用。在审计实务中,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和控制测试是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健全、运行是否有效的重要程序。通过对现有内部控制审计程序的划分和重新组合,提出内部控制二维模型,能更有效、更准确地评价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也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实质性程序。  相似文献   

3.
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监督并促进企业改进和规范内部管理,已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内控制度的核心内容,其制度的完善性及执行的有效性更加成为了企业内部审计所关注的重点.内部审计的定义及发展方向决定了企业开展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审计的必要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审计首先应收集相关制度,设计调查表,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再进行遵循性审计,最后对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提出审计意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审计主要从货币资金、应收预付与销售收入、流动负债与存货、固定资产与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成本费用、全面预算、内部审计、抵押、担保及或有事项、会计基础工作等10个方面进行.通过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审计,可以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建议,保证内控制度的完善性,确保企业实现其业绩和利润目标.  相似文献   

4.
陆永根 《经济师》2009,(12):150-152
对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及评价,包括对该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设置的健全性、合理性测试;对内部控制初步评价;对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最后对内部控制的最终评价,即评估该组织的内部控制风险水平或可依赖程度四个步骤。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总指标是控制风险水平或可依赖程度,二级指标有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管理已日趋现代化,在这种情况下,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是则是现代化企业制度得以建立的必然产物,其作为现代审计活动中单独的审计种类,审计程度较为完整,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和检查,从而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内部控制制度审计进行概述,同时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提高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进行内部审计,先要了解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单位在执行其业务活动时是否遵守所规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据以确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单位工作的优缺点,从而可以有目的地进行深人审查,并提出中肯意见。通过内部审计所揭示企业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做出的建议,又可反过来促进完善内部控制。因此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相辅相成,只有加强管理、规范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其监督功效。  相似文献   

7.
王红 《时代经贸》2012,(22):58-58
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内部控制设计的健全性、合理性和运行有效性进行的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以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主要依据。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至少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全面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2.重要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3.客观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准确地揭示经营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不仅直接反映这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而且与现代审计活动的开展关系极大。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评价被审计对象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审计工作的范围、程  相似文献   

9.
李星君 《经济师》2000,(10):100-100,102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事业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采用的一种管理手段 ,是企业、事业单位有效的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 (公司 )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证经营目标的充分实现而制定并组织实施的、对内部部门和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制度、措施、程序和方法。对银行业以内部控制制度 (以下简称内控制度 )为主要内容的审计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审查、分析测试、评价 ,确定其真实性、有效性 ,从而对制度产生的结果作出鉴定的一种现代审计方法。随着金融体…  相似文献   

10.
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日益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重视,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必要条件,而有效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涵盖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执行与评价各环节,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注意加强内部控制的设计、企业文化的建设,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和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设计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组织内部的一切经济业务活动,以保证完成经营目标,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许多企业尚未建立起完整、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随着企业经营业务的日益复杂化,需要进一步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管理者越来越强调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及执行情况是否与预期目标一致,为此,需要独立的第三方对管理层次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有效性评价,而为了获得对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企业有必要建立并完善内控制度评价体系,以提高评价结果对内部控制的改善效率.本文从内部控制评价的内涵及意义的角度出发,指出当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以期企业在实际中能够根据内部管理需要建立合适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内部控制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是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责两方面讨论内部审 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并分析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促进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防止错误舞弊的重要基石.但我国目前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还存在一定问题,很多方面还亟待完善;在新的制度环境下应如何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保证作用,便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5.
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和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对企业既育防错防弊,又有促进经营管理效果的作用;能起到事前预防,事中、事后及时发现工作漏洞。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企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李伟 《经济研究参考》2012,(18):40-50,52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控制和纠偏机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合理,是否运行有效,将对企业经营效益、管理效率和资产安全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成败。  相似文献   

17.
敖国洁 《经济师》2009,(6):214-215
文章阐述了内部控制制度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讨论了内部审计在公司内部控制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但其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强化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使企业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从而健康、持续的发展。文中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概述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对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胡新萍 《新经济》2014,(8):78-79
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但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往往对内部控制的理解片面,本文从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的原则、方法、流程入手,并结合工作实践对企业组织架构、资金和采购控制制度构建进行阐述,以指导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更具体化,从而达到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控制风险是指某一帐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帐户或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过程中,首先应当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其控制风险作出初步的评价,以制定审计计划;其次,通过符合性测试对内部控制进行再次评估,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与范围;最后,在审计终结之前,根据实质性测试的结果和其他审计证据,对控制风险进行最终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