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以中国2007—2012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研究了高管金融背景与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当企业现金持有水平越低时,企业就越有动力引入金融背景的高管,在引入金融背景高管后,其现金持有水平确实得到了改善。但是,以上研究结论只是在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中成立,在产业政策不支持的行业中,现金持有水平与企业引入金融背景高管并没有显著关系,同时即使企业引入金融背景高管后,其现金持有水平也没有显著变化。以上研究结论表明,改善财务柔性是企业引入金融背景高管的重要动因,而产业政策是影响高管金融背景与现金持有水平关系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用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对企业超额现金持有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高可以减小企业超额现金持有(即实际现金持有水平与正常现金持有水平之间的偏离程度);同时发现市场化水平在这一影响关系中发挥替代作用,即市场化水平高时,弱化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对超额现金持有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1—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和城市层面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考察了数字金融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增加了区域内企业的现金持有,且数字金融分指标中除了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外,二级指标中的数字支付和互联网信贷业务均会显著增加企业现金持有。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通过提高经营活动现金流、抑制企业杠杆率和降低债务融资等机制增加了企业现金持有。此外,对于规模较小、民营和弱银企关系的企业而言,数字金融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金融发展的经济后果,也拓展了现金持有理论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上市公司2003-2012年数据为样本,基于产权性质和金融发展水平,从资本投资中介效应视角检验了融资约束对现金持有竞争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现金持有通过资本投资中介效应实现的竞争效应在融资约束公司、民营公司以及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公司中更加显著。进一步检验表明,现金持有的竞争效应提高了现金价值,而且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公司、融资约束公司和民营公司中更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2007-2014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并购战略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并进一步基于融资约束与代理冲突两个维度,考察企业集团经营对上述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企业会因并购战略持有更多现金,相对于独立企业,集团控制负向调节企业并购战略与现金持有水平之间的关系,且这种负向调节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突出,表明集团经营有助于缓解成员企业的融资约束;(2)集团代理冲突问题会影响集团控制缓解成员企业融资约束功能的发挥,在第二类代理冲突较小的企业中,集团控制对企业并购战略与现金持有水平关系的负向调节效应更强,且企业大股东持股比率越高,集团控制的这种效应越明显。研究揭示了集团控制对并购与企业现金持有关系影响的机理与路径,并从代理冲突与缓解融资约束相互作用的视角提供了影响公司并购决策的新证据,从而为改进公司治理与提升现金持有决策质量提供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集团多元化和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这两个表征企业集团化经营行为的关键变量,研究集团化经营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集团化经营的公司现金持有量更低,集团多元化程度和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越高的企业集团现金持有水平更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增强集团化经营公司与现金持有量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宏观市场环境为切入点,考察了资本市场融资结构的变动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以及现金持有水平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当资本市场中的直接融资比例上升时,企业现金持有量显著增加,相比非国有企业和弱融资约束企业,国有企业和强融资约束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对市场融资结构的变动更为敏感;企业现金持有量与企业价值成反向变动关系,但当资本市场中的直接融资比例上升时,现金持有量与企业价值间的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此时,相比非国有企业和强融资约束企业,国有企业和弱融资约束企业增持或减持现金对其市场价值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表现出“脱实向虚”的金融化倾向,实体企业金融化将对数字技术赋能产生何种影响,这是本文的研究主题。基于2012~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会显著抑制数字技术赋能;在调节效应方面,现金持有弱化了企业金融化与数字技术赋能的负向关系,融资约束强化了企业金融化与数字技术赋能的负向关系。本文丰富了企业金融化与数字技术赋能的相关文献,改善了数字技术赋能的量化方法,也为我国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助力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4—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系统检验了官员更替带来的政治环境冲击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及价值的影响,以及多元化经营模式能否抵御官员更替对现金持有水平及价值的冲击。研究表明:官员更替能提升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多元化经营能抵御官员更替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冲击。基于现金持有价值进一步检验发现,官员更替会降低现金持有价值,削弱多元化企业现金持有溢价效应。文章扩展了外部政治环境对企业内部财务政策影响的研究,并为企业管理层面临政治环境不确定下如何进行现金持有决策、优化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企业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现金持有量与公司经营业绩、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高现金持有的持续性特征入手,实证分析了该特征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现金持有公司确实存在滥用自由现金流的行为;持续性持有高现金的公司与非持续性公司相比,更有可能滥用自由现金流;高现金持有的持续性特征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仅限于次年,持续性不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高现金持有的持续性特征入手,实证分析了该特征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现金持有公司确实存在滥用自由现金流的行为;持续性持有高现金的公司与非持续性公司相比,更有可能滥用自由现金流;高现金持有的持续性特征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仅限于次年,持续性不强。  相似文献   

12.
王丽 《财会通讯》2021,(19):28-30
审计意见会通过影响公司的融资约束,进一步对公司的现金持有行为产生影响.本文选取2006—2018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回归分析法研究审计意见对现金持有的影响.研究表明:标准审计意见显著降低了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这一作用在处于高市场化进程地区的公司得到了加强,即市场化进程调节了审计意见和现金持有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将现金持有价值作为衡量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指标,系统考察了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两种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实证检验发现,银行信用比例与现金持有价值呈负相关关系,在短期银行信用比例较高的企业中这一负相关关系尤为明显,特别对处于金融生态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银行信用不仅不具有债务治理效应,反而会阻碍资本的有效配置。较之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并没有显示出显著更优的资金效率治理功能,并且其治理效应不受金融生态环境地区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了现金持有是否会减弱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持有现金越多的企业,其投资受货币政策影响的程度越小。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现金持有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依赖于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银行贷款依赖性高的企业,现金持有在减弱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方面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本文的结果解释了企业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下持有更多现金的动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金融化影响企业市场势力和劳动力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通过理论推导将金融化与劳动收入份额联系起来,分析实体企业金融化如何通过成本加成渠道和利润分成渠道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并利用2008—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化程度加深使实体企业成本加成率与利润分成下降,最终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抑制作用,并且在东部地区、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货币政策紧缩时期金融化程度加深对实体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更强。进一步,本文还对金融化不同动机以及不同配置方式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与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关系在融资约束不同的企业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基于市场套利动机下的实体企业金融化则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更明显;实体企业金融化抑制劳动收入份额主要是通过发放贷款及垫款与投资性房地产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了现金持有是否会减弱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持有现金越多的企业,其投资受货币政策影响的程度越小。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现金持有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依赖于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银行贷款依赖性高的企业,现金持有在减弱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方面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本文的结果解释了企业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下持有更多现金的动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5~2008年度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政府控制视角对公司现金持有水平与资本投资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检验结果发现:与非政府控制上市公司相比,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较低。进一步检验表明,现金持有水平与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与过度投资正相关但不显著,而且现金持有水平与资本投资行为的关系受上市公司政府控制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讨论金融危机下上市公司现金策略的特征及其对业绩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下企业偏向于提高现金持有水平;由于财务策略以及企业规模、企业所处行业不同,企业间的现金持有策略存在差异;现金持有水平的正向变化带来较好的经营业绩,即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不支持现金持有的代理理论。  相似文献   

19.
现金持有水平、内部控制与企业并购决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两个假设:(1)高现金持有水平的企业更倾向于进行并购,并且这种关系与持有现金的动机无关,但是相对于预防动机而言,代理动机下的并购绩效更差;(2)高质量内部控制抑制了基于代理动机现金持有企业的并购决策,但是对于基于预防动机现金持有企业的并购决策无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质量内部控制是通过缓解公司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冲突而抑制代理动机下持有现金引发的并购行为。本文不仅提供了现金持有与企业并购行为的关系证据,而且揭开了内部控制如何抑制现金持有对企业并购决策影响的机理与路径,从而为改进企业现金持有动机与提升并购决策质量提供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讨论金融危机下上市公司现金策略的特征及其对业绩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下企业偏向于提高现金持有水平;由于财务策略以及企业规模、企业所处行业不同,企业间的现金持有策略存在差异;现金持有水平的正向变化带来较好的经营业绩,即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不支持现金持有的代理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