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构建了区域节能减排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AHP方法和Kendall一致性检验方法,对山东省17地市节能减排水平做综合评测;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动态分析和结构分析,对山东省节能减排水平进行了梯度划分及动态评价,反映了节能减排水平的发展变化规律,为山东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煤炭企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煤炭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带来了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煤炭企业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意义重大。以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为基础,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从节能降耗、污染物减排、生态保护、综合指标、人员管理、技术推广和创新研究应用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煤炭企业节能减排模糊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3.
为给我国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开展奠定理论基础,分别从企业耗能效率、机构匹配程度、节能投资强度、节能创新能力、政策执行力度五个方面提出了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由控制层、网络层、方案层三个层次构建了能够反映元素/元素集层次性与相关性的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的系统分析结构,最后基于网络分析法提出了能够有效处理系统内部复杂结构关系的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方法,并通过案例应用证明了提出方法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宁波纺织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中面一临问题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促进宁波纺织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水平的对策:实施财税激励政策以降低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成本;促成纺织企业联盟以增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建立政府干预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5.
通过收集、整理大量学者关于节能减排的研究成果,分析提炼出针对城市节能减排政策的三个维度:经济增长维度、结构调整维度、创新发展维度。由此建立了一个节能减排政策的三维评价空间,然后举例说明了如何对各类节能减排政策在三维评价空间中进行定位的思路。在对每一类政策进行定位后,即可得到一个城市的各类节能减排政策在评价空间的分布态势,用这个分布态势去评价该城市整体节能减排政策的作用效果,为节能减排政策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火电企业是能源消费的大户,同时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十二五"期间,火电企业节能减排面临巨大的挑战,亟须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在继续实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的基础上,应切实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火电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这些措施包括出台节能减排的优惠政策,强化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主体地位,完善节能减排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节能减排是节约能源和治理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在追求财务绩效的同时必须注重节能减排绩效,文章从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污染物排放和节能减排投入等四个方面来构建一套包括总评价指标和扩展性评价指标的"四重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企业节能减排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6月公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汪克亮  杨力 《技术经济》2007,26(8):34-38
在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价方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生成评价样本集。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用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有效性与准确性,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当前环境和能源问题是政府和人民非常关心的热点问题,而具有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特点的电力企业既是我国能源供应的主体也是我国能源消耗的大户,因此针对电力企业特点,对节能减排与财务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协调性进行研究对我国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至关重要。文章根据电力企业的特点建立节能减排与财务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电力企业2004~2013年节能减排与财务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建立VAR模型,计算出电力企业节能减排与财务效益的协调值,用隶属函数建立静态及动态协调性测度模型,对电力企业2004~2013年节能减排与财务效益的协调性进行研究;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常州纺织服装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中面临问题的调查分析,提出促进常州纺织服装企业节能减排的对策:实施财技术创新;制定合理税收政策;引导企业向规模化、集聚化方向发展;建立政府干预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平台;建立企业节能减排的法律约束体系。  相似文献   

12.
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成为了火电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节能减排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而且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本文就节能减排对火电企业的影响和管理方式方法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量化节能发电调度的环境效益,能够为节能发电调度的进一步实施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从污染物减排率、单位发电量排污量、环保设备投资额增长率、环保设施效率.能源消耗下降率5个方面建立火电企业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某地区5个电厂2007年和2008年节能发电调度基础数据,采用线性加权综台法进行节能发电调度下火电企业环境效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黄耀裕 《时代经贸》2013,(20):200-201
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成为了火电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节能减排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而且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本文就节能减排对火电企业的影响和管理方式方法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量化节能发电调度的环境效益,能够为节能发电调度的进一步实施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从污染物减排率、单位发电量排污量、环保设备投资额增长率、环保设施效率、能源消耗下降率5个方面建立火电企业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某地区5个电厂2007年和2008年节能发电调度基础数据,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进行节能发电调度下火电企业环境效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节能减排审计的重要步骤是科学制定审计流程并合理界定审计内容,从而找出节能潜力,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审计指标体系。本文根据笔者的石化企业节能减排审计实践,对节能减排审计的主要流程及内容进行阐述,并对石化企业节能减排审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电信企业非常注重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尤其是关注项目投资前的评估与执行后评价模型的建立。本文构建了电信投资项目的投资前评估及执行后评价体系,将理论体系与模型建立相结合,在引入模糊算法进行投资前评估后,利用项目的执行数据,通过执行后评价模型评价前期决策的合理性。模型的建立使整个评价体系减少了主观因素,增加了客观因素和不断修正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化及能源危机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如何保障能源供给,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电网企业作为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主要产业,其节能减排效果将对我国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智能电网的发展为清洁能源的接入并网与低碳用电技术的运用提供了重要支撑,它不仅能够实现发电侧的清洁生产,而且能够通过需求侧管理实现用户侧的节能减排.本文将从发电侧、供电侧及用电侧三个角度分析构建电网企业节能减排贡献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修正指标权重,然后利用TOPSIS法构建了电网企业节能减排贡献效果评价模型,算例结果表明改进的TOPSIS法适用于从不同角度评价电网企业节能减排的贡献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2005—2016年我国的城市生态效率,发现我国城市生态效率取得了明显改进,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节能减排政策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节能减排政策显著提高了城市生态效率,趋势性检验和安慰剂检验验证了双重差分估计的有效性和稳健性。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我国应该坚持推进节能减排政策,扩大节能减排政策的覆盖范围,加强节能减排政策的财政支持力度,同时指出城市在执行节能减排政策过程中,应当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以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石化企业绿色竞争力的评价研究--以某石化企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石化行业的特点,从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盈利、持续发展四个维度构建了我国石化企业绿色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某石化企业为例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结果显示:案例企业绿色竞争能力从2005年到2013年总体上呈现出增强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5.8%;但这四个因素的影响作用有较大差距,生态环保能力最大为42.16%,其次是节能减排能力为29.32%,盈利能力与发展能力影响作用相对较小,分别为17.31%与11.20%。最后为有效提升石化企业的绿色竞争力,文章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需要着力提升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需要着力扭转盈利能力的下降趋势;三是需要进一步提高节能降耗能力;四是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