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周明 《当代经济》2010,(12):106-107
中国信托业经历了五次整顿,自"一法两规"颁布实施以来,信托业违规事件不断,导致了目前的第六次整顿,我国信托合约外生安排的制度设计是多次整顿的本质原因.信托业未来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还是在于转变信托合约的融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2.
葛红玲 《经济论坛》2002,(13):16-17
《信托法》的颁布和实施已有半年之久,历时三年多的信托业的治理整顿也已经初见成效,继中媒信托投资公司挂牌之后,又有18家信托公司进行重新登记,获得了金融信托的牌照。然而,我国信托市场并没有发生预期的变化,人们期盼的信托业的春天没能如期而至,业内将关注信托业发展的目光集中到了整顿后的信托投资公司身上。重新挂牌的信托投资公司避免了撤、停、并、转的命运,具有成为我  相似文献   

3.
季红  金志 《经济导刊》2000,(6):21-27
目前我国信托业正在按照国家“调整整顿、撤并精简、规范制度、引导发展”的基本原则 ,通过清产核资、重组、减少法人机构数量等有关整顿工作的步骤和方法 ,进一步完成对现有的信托公司的整顿。过去 ,由于信托业的模糊定位和市场供求双方的不对称 ,信托业难以产生支持其发展的有效需求并形成有序的竞争性的市场均衡机制 ,构成了行业性的发展危机。整顿后的信托公司将归本正源 ,在新的法律环境下进行信托本业的操作。是否开展信托业务就不存在风险了 ,答案不容置疑是否定的。有人说 ,如果真正搞信托业务 ,信托公司应是所有金融机构中最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信托歧途     
陈丽华 《新经济》2004,(10):45-45
“新疆德隆事件”之后,金新信托、伊斯兰国际信托、庆泰信托因出现严重风险而被停业整顿,中国银监会对正常经营的56家信托公司进行分类监管。这被业界视为中国信托业的“第六次整顿”开始了。  相似文献   

5.
季红 《经济导刊》2004,(2):32-33
信托业整顿清理后,信托公司被重新定位于从事受托理财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信托公司的信托业务将形成一套以资产管理为核心,其他金融信托业务为基石的清晰完善的业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信托业经过20年的摸索和实践,一直未能走出误区,步入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央行自今年初开始全面整顿信托投资公司。与前四次整顿不同,此次整顿是要把信托公司规范成为名副其实的“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中介服务机构。简而言之,通过整顿一是要砍掉信托公司的银行业务,二是要把证券业务分离出去。但是,整顿后的信托公司能否依靠新的业务摆脱困境?信托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究竟应该拥有怎样的地位?这些是我们十分关注并且必须解答的问题。信托业的支撑点:资金信托正如银行、保险、证券都具有各自的行业…  相似文献   

7.
陷于困境中的信托业正在寻求新的业务方向和资金来源,与保险公司合作便是途径之一。近期,百瑞信托与中国人寿共同打造了一只对接企业年金的单一信托计划。与多数信保合作不同的是,这只信托计划是为企业年金资金“量身定制”。目前,信托与保险的合作多为险资投资信托计划,且投资标的亦多由保险公司寻找,信托公司仅仅相当于~个”通道”。  相似文献   

8.
我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兵 《经济师》2012,(4):19-21
我国信托业前后已经经历了"六次整顿",每次整顿是监管机构对信托公司的一次重新定位,与多次重新定位相伴随的是我国信托业的坎坷沉浮。虽说从2007年起,我国信托行业进入了一个相对规范的发展轨道,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信托行业仍旧存在行业定位模糊、核心竞争力不明等问题,制约信托行业的发展壮大。文章从信托业历史轨迹出发,对信托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对当前信托业所面临的问题作了分析。最后,对信托公司所应具有的核心价值及能力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9.
基层农业银行应拓展金融信托范围勾德斌,刘俊杰当前,农业银行应认真总结前段开展新业务的经验教训,拓展金融信托范围。首先,对清理整顿后信托公司要进一步明确业务范围,严格区分信托与信贷的界限,以市场为导向,拆除人为设置的种种障碍,广泛开展金融服务;其次。逐...  相似文献   

10.
唐建伟 《经济前沿》2003,(11):41-43
中国的信托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9年,当年lO月中国银行成立信托咨询部,我国出现了第一家信托机构,同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独立的信托公司正式登上中国的金融舞台。此后,信托公司在我国迅速发展,最多的时候,我国出现了1000多家信托公司。但是,从1979年恢复到1999年中国信托业接连经历了5次整顿,可谓历尽坎坷。  相似文献   

11.
经历了从繁荣至衰落的急剧变化,中国信托业自1979年恢复到第五次清理整顿结束,再次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加强自身的实力是信托公司在新的竞争形势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信托机构要在业务发展中进行二次定位,克服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同质和信托业内的业务品种趋同的倾向,发挥信托的综合优势,在广阔的信托天地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一个支撑点。  相似文献   

12.
季红  于泳 《经济导刊》2005,(1):20-29
经历了从繁荣至衰落的急剧变化,中国信托业自1979年恢复到第五次清理整顿结束,再次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加强自身的实力是信托公司在新的竞争形势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信托机构要在业务发展中进行二次定位,克服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同质和信托业内的业务品种趋同的倾向,发挥信托的综合优势,在广阔的信托天地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一个支撑点。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在股市低迷,市场人气不佳时,信托业却异常火爆,信托新品种接踵推向社会,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整顿后的信托公司从1000多家到60家左右,历经5次洗牌的中国信托业,终于获得重生,走向主业回归之路,迈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4.
季红  于泳 《经济导刊》2005,(2):20-29
经历了从繁荣至衰落的急剧变化,中国信托业自1979年恢复到第五次清理整顿结束,再次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   加强自身的实力是信托公司在新的竞争形势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信托机构要在业务发展中进行二次定位,克服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同质和信托业内的业务品种趋同的倾向,发挥信托的综合优势,在广阔的信托天地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一个支撑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在邓小平总设计师亲自关怀下、由荣毅仁亲自创办,曾经是国家改革开放的窗口现在,中信集团公司作为国内首批试点控股公司,按照分业管理原则,将信托业务进行重新整合。中信信托公司经过整顿及重新登记,集中受理经营信托业务。并于2003年2月18日推出了“康居工程”系列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信托产品,在中国农业银行的4个营业网点进行销售,获得了市场的热烈反响。记者对中信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部经理王海波和综合管理部经理王道远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9,(5)
随着日益发展的经济,人们的财富日益增长,同时带来了很多遗产继承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怎样让财产在死后能继续保值增值、怎样让财产按照遗嘱人的意愿存续下去等等。遗嘱信托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遗嘱信托属于信托的一部分,起源于英国的现代信托制度,被称为英美法系最伟大的制度发明。遗嘱信托制度可以很好的解决委托人生前的担忧,尊重委托人的意见,运用受托人的专业知识,为手艺人制定出一套完美的遗产管理方案,实现遗产的保值增值。遗嘱信托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发展迅速,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在日本也日益进步。而在我国,人们对遗嘱信托制度极其陌生,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和法学研究者对遗嘱信托制度产生了兴趣并开始研究,但相较于英美法系国家和日本,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此,为了遗嘱信托制度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文章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在邓小平总设计师亲自关怀下、由荣毅仁亲自创办,曾经是国家改革开放的窗口现在,中信集团公司作为国内首批试点控股公司,按照分业管理原则,将信托业务进行重新整合。中信信托公司经过整顿及重新登记,集中受理经营信托业务。并于2003年2月18日推出了“康居工程”系列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信托产品,在中国农业银行的4个营业网点进行销售,获得了市场的热烈反响。记者对中信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部经理王海波和综合管理部经理王道远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8.
源自英国的信托制度在我国亦取得了相当程度之发展。但一方面在理论层面,我们对于信托这一跨洋跨系的法律设计依然未能充分汲取其精髓所在。造成概念的混同;另一方面在实践层面碍于外部市场环境的混沌与内部监控机制之缺位,信托业的发展始终不能拨开云雾得见青天。在资本市场的建设初具之时,商事信托制度的健康轨迹有助于化解当前的一些深层次结构矛盾。本文认为解决商事信托内外交困的通路在于充分考察借鉴信托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结合本土实际,为商事信托的适用构筑规范、完善的外部法制环境。使商事信托挣脱政策整顿的藩篱。  相似文献   

19.
经过几年时间的艰苦整顿与规范 ,全国有 80多家信托投资企业得以保留。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国民财富日益增长 ,对金融信托产品有着旺盛的需求 ,信托业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在这种大环境下 ,信托业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全力以赴地降低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以使我国信托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市场巨大财富效应正不断催生出数量庞大的高净值人群。私人银行业务财富管理作为金融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经营业务转型的重要选择,也成为信托公司银信合作转型,加强自主财富管理的重要方向。通过分析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与信托的内在联系以及上市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现状,探讨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与信托业务的对接情况,进而对信托加强与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信托与银行间的合作,对提升信托公司的产品创新和客户服务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