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索尔·贝娄是美国当代文坛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64年出版的《赫索格》是索尔·贝娄的代表作之一,次年为贝娄赢得了美国全国图书奖。通过文本细读,探寻贝娄文学作品中的主题特征;分析以主人公赫索格为代表的美国知识分子面临的精神危机的原因;赫索格最终探寻到走出精神困境的途径——回归自然;这些与贝娄本人深受美国超验主义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美国当代作家索尔·贝娄于1964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赫索格》是他的一部重要代表作。作品反映了美国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从侧面映射出美国当代社会的精神危机。作为贝娄小说叙述艺术的典范之作,该书以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精妙的分析,写作手法的多样性,获得世界各国读者的一致好评,位列畅销书的行列,并获得了1965年美国全国图书奖。  相似文献   

3.
索尔·贝娄是美国战后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的最著名作家之一。国内外对其人及作品的分析数不胜数,但因其大部分小说均以城市生活为背号,很少有人注意贝娄的自然现。本文试以其作品《雨王汉德森》为例,分析其自然观,并指出贝娄此作品中蕴含着浓厚的超验主义自然观。  相似文献   

4.
《只争朝夕》是美国当代著名犹太人文主义作家索尔·贝娄的一部颇受好评的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现代美国社会中一个犹太人汤米·威尔赫姆的痛苦经历。贝娄通过对人物的精心刻画使读者不由自主地对威尔赫姆产生一种复杂情感,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以卡伦·霍尼的人格理论来分析威尔赫姆的人格特点,可以为解读该小说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是一个语义系统网络,并通过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提供意义潜势。意义的选择体现对形式的选择。人们在对语言进行选择时,是同时对语言的三大功能中的子系统进行选择来表达和加强意义。本文将从及物性、语气、情态,主位结构和衔接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分析,探讨索尔·贝娄的开篇之作《晃来晃去的人》的文体特征以及由此表达的主题意义,真正实现形神合一。  相似文献   

6.
《赫索格》体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精神世界、行为方式和生活状态的思考。索尔·贝娄在存在主义视角下,展示了犹太知识分子生活在"悲惨"的生活中,人生是一段又一段毫无疑义的重复,人们行事倾向于用内心思考来代替实际行动,带有鲜明的不同常人的特点。在作品中,作者认为人们所生存的这个"荒诞"世界是无法打破、不能扭转的。  相似文献   

7.
索尔·贝娄《赫索格》的叙述技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法国著名叙述学家杰拉尔.热内特(Gerald Genette)的叙述学理论,对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成就最高的小说<赫索格>进行细读、分析,研究并归纳出这部小说的叙述结构、叙述模式、叙述方式、叙述视角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2009年是埃德加.艾伦.坡的两百周年诞辰,他是美国的短篇小说家,是美国哥特式文学之父,还是美国恐怖小说的开拓者,艾伦.坡的充满神秘色彩的独特黑色浪漫获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他的著名的诗歌《乌鸦》在2009年这一特别的时刻用来缅怀他,同时也再次萦绕在坡迷的内心深处,引起一片片的涟漪。论文主要是对《乌鸦》这部作品进行艺术魅力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解读马拉默德的《店员》中的“犹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拉默德是继辛格、贝娄之后出现的又一个著名美国犹太裔小说家。他的创作力图以鲜明的“犹太性”作为对人类普遍心性的理解和体现,在驳杂多变的当代美国文坛上自立风格,独具特色。在众多的犹太裔作家中,马拉默德是犹太性最强的一个,同时他的作品中体现的犹太人道德责任主旨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小说《雨王汉德森》中追求精神的重生、坚信想象力的变通力量等浪漫主义色彩,对理解贝娄的浪漫主义,充分理解贝娄作为人文主义者对现代西方生活的剖析、对人类前途充满希望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备受争议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身上根深蒂固的清教徒思想和古希腊戏剧神话及尼采的悲剧艺术观对他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2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交给国会审议的金融监管法案(The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rner Procection Act)在众议院以232比202的票数通过.这是继1933年制订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和1999年颁布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之后,美国有关金融监管体系的又一部重要法律文件.从立法意图看,这部法律虽然收紧了之前过度放松的监管模式,但金融监管由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的趋向却得到进一步强化.本文对新法案主要改革内容及各方评论与反应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3.
赛珍珠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大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这部长篇小说,于1931年在美国出版,是1931年和1932年的美国年度最佳畅销书。在小说中,赛珍珠对主人公王龙身上体现出的深刻的土地意识进行细致的刻画;同时成功塑造了阿兰这一经典的女性形象。1932年赛珍珠凭借该小说获普利策奖,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4.
从美国当代叙事学家杰拉德.普林斯有关“潜藏叙事”理论的角度,对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进行文本解读,这部被评论界看作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实质上包含了不容忽视的后现代叙事元素和技巧。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与神话:论克莱恩《新娘来到黄天镇》中的西部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娘来到黄天镇》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创作的西部短篇小说名篇之一。这部作品以美国西部城镇黄天镇为背景,以杰克.波特的婚姻对黄天镇的影响为主线,再现了19世纪末美国西部边疆小镇人们的生活,见证了"牛仔"的历史命运,揭示了工业文明的演进对农业西部的影响、渗透,为美国西部历史文化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视角。  相似文献   

16.
"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中的林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先驱威廉.豪威尔斯曾如此评价这位美国19世纪最负盛名的文学巨匠。其作品集批判现实主义、幽默讽刺与地方民俗特色之大成,开创了美国式小说的先河。马克.吐温在密西西比河上的两年水手生活经历对其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正是他这段经历的记录。这部小说完美展现了马克.吐温对于地方俗语的独到描写,充分发挥了他对于地方特色的诠释手法,更深刻体现了他在幽默中所蕴含的对丑恶人性的强烈讽刺。本文旨在分析小说中对于密西西比河沿岸各色人物生活的描写,领略马克.吐温式的讽刺、民俗描写以及对人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当代美国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讽刺文学经典之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令他一举成名,跻身于美国最重要小说家的行列。在这部小说中,海勒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描写一个怪诞社会中的反英雄角色,再现了混乱、残酷和缺乏理性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莫瑞森是美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黑人女性作家,在《秀拉》这部描绘叛逆者形象的力作中,秀拉是个孤独的“边缘人”形象,她那悲剧性的叛逆之旅令现代人感喟、反思、启悟。本文将分析她独特、极端的叛逆言行及其叛逆背后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19.
最近,"舌尖上的中国"备受关注,看了这部纪录片的人无不感喟于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部纪录片向我们证实了,胃不仅是有记忆,而且是可以产生共鸣的.国人们深深地被这种文化吸引,并感动着.而在食品工业的从业者看来,这种饮食文化却使他们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如何将这种精致和源远流长的民族饮食文化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将其发展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菲茨杰拉尔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因其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高超的艺术成就,成为爵士时代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主要特点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在此部作品中,菲茨杰拉德正是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将色彩的象征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主要就绿色、白色、蓝色、金色、灰色及红色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