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佩国 《中国农史》1999,18(4):28-34
近代山东农业仍属于传统农业范畴,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如气候、土质、河流、灾害影响极大,农民只能“靠天吃饭”,因而极注重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这种改造自然的能力较之中国古代仍没有根本的改观,农业技术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与此相适应,近代山东农业更表现为一种“绝对过密化”(即亏本),这在家庭式农场(包括佃农农场和小自耕农农场)与经营式农场都是相同的,甚至后者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农业经济中,封建剥削方式、封建生产方式仍占着优势,但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自然经济分解,农产品商品化得到发展,小农对市场依赖性加强,再加上国际市场对某些农作物需求的迅速增长,农业中一些部门变得有利可图,这些部门中资本主义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发展。近代中国农业中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营——租地农场主经营数量很少,同时经营规模也不大,多使用手工劳动,如1921年广东博罗有一些经营果树园的园主,其中一个张姓园主的果园最为著名,但其栽培面积也只“约二十余亩……全年用长工三名”。带封建性的旧式富农是中国近代农业中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形式。这种旧式富农一般占有土地也不多,如1921年广东英德调查:“耕田亩之最多者,以第三种(自耕农兼  相似文献   

3.
一部研究我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的新著——《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稿》简介由中国农业博物馆白鹤文、杜富全、闵宗殿三位研究员主编的《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稿》(下简称《史稿》),最近已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农业博物馆丛书”系列中的一部,是中国农业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陈少华 《中国农史》1999,18(4):102-105
在我国历史时期的各个阶段,农业文献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表现在古代,是传统农书的承继、传播,促进了传统农业的发展。近代“西学东渐”时期,国外农业科学技术的引进、传播,主要是通过翻译外国农业文献、出版农业书刊;而后,随着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推广等各种事业的开展,近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由此产生、发展,其间各种农业教科书、科研专著、科普书刊等出版物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5.
“后金融风暴”时期的反差现象 总的来说,2009、2010这两年可以被称为“后金融风暴”时期,在全球艺术市场出现了一个过去从来没有的极端的反差现象。不只是中国艺术市场,而是在全球艺术市场包括欧美的艺术品都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全球的拍卖公司的总成交金额,以及各个类别的不篱是中国的、外国的(包括中国的古董和书画、外国的印象派、当代艺术等等),还有个别艺术家这三个版块都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6.
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两高一优”农业已成为90年代农业发展的新目标。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倾向性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克服“五种倾向”,坚持“五个不动摇”。(一)克服由于放开...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的半殖民化和半封建化,并非同步形成的。其历史发展序列是。农业经济的半殖民化,是在鸦片战争失败后,随着国家独立、主权的丧失而迅即形成。而农业的半封建化则相对后滞。它只是在半殖民化的推动下,随着自然经济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产生较大规模分解,商品性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之后,才逐步形成的。本文全方位地分析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农业经济机体的内在基本经济特征。认为在中国近代,封建的地主制经济仍占居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农业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严重的脆弱性;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存在着紧密的依附性;农业生产力存在着显著的落后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存在着极端的困窘性。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农业经济,自始至终存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尖锐矛盾。它桎梏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举结束了这一落后经济形态的历史命运。为中国农业经济的振兴奠定了全新的社会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8.
郑庆平 《中国农史》1996,15(1):43-47
本文认为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的半殖民化和半封建化,并非同步形成的。其历史发展序列是:农业经济的半殖民化,是在鸦片战争失败后,随着国家独立、主权的丧失而即形成。而农业的半封建化则相对后滞。它只是在半殖民化的推动下,随着自然经济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产生较大规模分解,商品性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之后,才逐步形成的。本文全方位地分析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农业经济机体的内在基本经济特征。认为在中国近代,封建的地主制经济仍占居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农业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严重的脆弱性;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存在着紧密的依附性;农业生产力存在着显著的落后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存在着极端的困窘性。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农业经济,自始至终存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尖锐矛盾。它桎梏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举结束了这一落后经济形态的历史命运。为中国农业经济的振兴奠定了全新的社会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江苏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发展“一优二高”农业的必要性;分析了该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及其有利因素;提出了今后发展“一优二高”农业的途径是:(1)发挥资源优势,综合开发求效益;(2)着力结构调整,多种经营搞突破;(3)提高文化科技素质,科技兴农促效益;(4)发展市场农业,搞活流通增效益;(5)健全服务体系,为发展“一优二高”农业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0.
面向市场发展高效农业──玉林地区“三高”农业的实践与探索广西玉林地区农委彭志光所谓高效农业,就是以当地资源为基瞅以科技进步为支柱,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它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农业资源配置的高效率;(2)作物和畜禽单产的高水平;(3)农业劳动生产率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农业危机表现及特点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肆虐,加之人口压力和传统农业本身机能的发挥殆尽,中国近代农业危机日趋深化。中国近代农业危机有浅层与深层表现之分。其浅层表现是:频繁的战争使正常农业生产环境丧失;耕地荒芜,农产萎缩;农民生活恶化,农村人口流离死亡。其深层表现是:人多地少带来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急剧下降和农业经济结构单一的难以调节性;农业生产技术的陈旧导致单位面积产量的徘徊和土地效益的递减;农业购买力缩减,农村金融枯竭导致农业再生产能力的丧失。中国近代农业危机的浅层和深层表现,充分显示了中国近代农业危机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中国近代农业危机的特点是:在危机的持续时间上.排除了一般危机发生和发展的周期性规律,具有了长期持续性,并与中国近代社会相始终;在危机的基本特征上,表现为生产不足危机和生产过剩危机相结合,且生产不足危机占有主导地位;在危机的发展程度上,经历了一个由隐性危机到显性危机,由慢性积累性危机到急性崩溃性危机不断深化的过程;在危机的性质上,具有封建农业危机与资本主义农业危机相交织的特点,并以封建农业危机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一)在对“公司十农户合作组织十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探讨之前,我们先对“公司十农户”产业化组织的目的及其缺点进行简要分析。从公司角度,主要为建立起专业化的商品基地,由农户提供农产品,保证生产加工企业的原料供给;从农户角度,有以下几种目的:(l)通过社会化的服务,建立农民与市场连结构通的纽带,加强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协调农民与市场的关系,把农业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面向市场的农业。(2)通过区域化的布局,以调整农业内部经营结构。(3)通过专业化的生产、集约化的经营,以取得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4…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青州市围绕加快发展市场农业,全面实施“主体多元化、市场网络化、农业产业化、调控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的战略。主要做法:(1)进一步强化农户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发展壮大村级合作、个体私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培育农村市场主体。(2)大力发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农村市场中介组织和“无形市场”,加快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健全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3)确立主导产业和产品,大力兴办龙头企业,搞好企业商品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4)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和粮食储备体系,调控和引导农业经济活动,减轻农民负担,建立和完善农业宏观调控体系。(5)建立市、乡、村、农户四级服务体系建设,搞好产前信息、产中科技、产后流通三个服务,促进农业服务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根本在于以“龙”兴农刘仁前,周天云(江苏省兴化市委研究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大县如何把农业、农民和市场联系起来,加快发展市场农业,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全面的经济优势,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江苏省兴化市发展市场农业的初步实践表明,最根本的在于从本...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WTO时代”。入世后农业市场开放,由于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在价格、品质、技术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若向中国大量倾销,对中国的粮食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稳定等都构成严重影响。中国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大量资金的积累和再投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结构调整。目前农村和农业融资难却是制约三农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加入WTO后对农村和农业资金需求与供应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6.
一、WTO背景中的中国及广东农业WTO对我国农业发展影响最直接的制度框架是“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简称“农业协议”)。该协议确立了国际农产品贸易的纪律与规则,要求各成员方(以及要求加入WTO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公平、公正、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产品贸易体制”,实施的范围包括了除橡胶、黄麻、剑麻以及其他纤维产品和渔产品、林产品外的世界上各主要粮农产品,内容主要涉及市场准入、出口补贴、国内支持和动植物卫生检疫四个方面。协议还规定,发达国家要在2000年完成国内农业政策的配套改革,而发展中国家则要在2004年完…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记者 崔明理)以“绿色与品牌,交流与合作”为主题的2014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将于2014年11月17日至24日在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经过15年的精心打造,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在展示农业成果、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区域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已成为展示中部地区乃至国内外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的重要窗口,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8.
离岸金融市场的内涵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Market),又称“境外市场”(ExternalMarket),特指那些经营非居民之间的融资业务,即经营外国贷款者、投资者与外国筹资者之间业务的国际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是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产物,它的建立是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历史性创新。上世纪60年代离岸金融市场的出现,使信贷交易实现了国际化,打破了金融中心只能作为国内资本提供者的传统,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扩展创造了重要条件。与传统国际金融市场不同,离岸金融市场具有自己的特点:(1)市场范围广阔,币种繁多,资金规模大,实力雄…  相似文献   

19.
积极探索山区调整产业结构的新路子向经涛(湖北省广水市委)近几年湖北省广水市根据山区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的实际,始终坚持以“一优两高”农业为基础,以地方工业为主体,以第三产业特别是市场流通为依托,不断加大调整力度,促使二大产业协调配合、全面发展。(一)以发...  相似文献   

20.
论近代东北地区的"大农"规模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衣保中 《中国农史》2006,25(2):51-58
清末民初,东北地区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突出表现为以富农、经营地主和农垦公司经营的农场为代表的“大农”规模经营的兴起。这些农场和农户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专业化、集约化、企业化的特点,能够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大大提高了近代东北农业经营的效益,促进了东北近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