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85年下半年日元大幅度升值以来,日本海外投资的流向和格局出现一系列新变化.一、海外直接投资持续扩大1985年9月西方五国财长会议以后,日元对美元汇价一涨再涨,一度达150日元兑1美元,其后稍见平复,到1986年12月3日达161.98日元兑1美元,与1985年2月日元汇率最低点的260.24日元兑1美元相比,日元升值37.8%.据各方面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内日元对美元的汇价将进一步上涨,日元坚挺之势已属难以逆转.从现有材料看,日  相似文献   

2.
(一) 技术革新促成日本走出日元升值困境。由于日元在短期内快速增值(1985年1美元=240日元,当中经历了180,160,140,一度曾达到120,现在基本稳定在135左右)。一些日本经济学家曾预言过日本的外向型产业构造要  相似文献   

3.
西方货币汇率的变化及发展趋势1985年9月22日西方五国财长会议决定对美元汇率实行联合干预后,加剧了西方外汇市场的动荡,美元对西方主要货币出现暴跌.1986年底纽约外汇市场汇率比1985年2月22日的263.15日元及3.3963西德马克的高点分别下跌了39.2%和42.7%,比1985年底的200.65日元和2.4605马克亦下跌了20%和21%,达160日元和1.947马克.进入1987年,美元跌风不止,4月24日美元已跌至  相似文献   

4.
日元从战后1美元比360日元的固定汇率制开始,1971年12月升值到1美元比308日元。继1993年3月日元急剧升值之后,又出现了日元急剧升值的现象。6月21日纽约外汇市场美元对日元比价首次突破1比100大关之后,22日东京和伦敦外汇市场同时出现1美元兑换100日元强。这是二次大  相似文献   

5.
八十年代以来,庞大的贸易顺差及愈演愈烈的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使日本更加重视对外直接投资。1984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已突破100亿美元,1985年又增长20.3%,高达124亿美元,是1975年前25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倍多,比1975年增加了30多倍。截至1985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累积总额已达836亿美元。1985年9月日元升值以后,日本企业更进一步加快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出现了一个新的海外投资热潮。  相似文献   

6.
<正> 一、中日经济贸易的总体状况分析1、从贸易上看,1972年中日贸易总额是11亿美元,1981年上升到100亿美元,1985年达189.6亿美元。1985年中国方面出现了近60亿美元的逆差,中方不得不减少从日本的进口,因而1986年和1987年两国贸易有所下降。1988年又有回升,达到193亿美元①。现在中国是日本第五大贸易伙伴。就中日贸易关系来说,两国贸易额虽有很大增长,但中国向日本出口的大都是石油、煤炭、粮油食品、土特产品、畜牧产品、纺织品等初级产品。这种贸易结构若不改变,双方的贸易或者会出现严重的不平衡,或者由于缺少后劲,难以大幅度增长。近几年,我国对日贸易逆差,1985年为60亿美元,1986年为51亿美元,1987年为40亿美元;约占我国全部外贸逆差的89.3%。要彻底改变中日贸  相似文献   

7.
笔者最近就日元地位问题采访了三菱银行国际通货研究所主任研究员荒井一郎先生。他认为,日元汇价变动受多种因素影响,日元国际化的进程不会很快。但是,日本《读卖新闻》发表的一篇文章则认为,21世纪将是日元、美元、欧元“三足鼎立”的时代。 日元汇价变动轨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一个时期内,日本出口商品时日元对美元的比价为1美元兑换400日元以上。1948年12月18日美国占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向日本  相似文献   

8.
“广场协议”前后日元升值的影响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从1973年正式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从此日元开始升值之旅。从1美元兑换360日元起,到1995年升值最高达1美元兑换79.75日元。其间,可以“广场协议”为界,将日元的升值分为价值回归阶段和急剧升值阶段。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到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进一步稳步发展。与此同时,欧美发达国家却由于石油危机等多种原因而陷入了经济停滞。世界范围内,日本经济可谓一枝独秀。由于日元在固定汇率中保持低估的利率,使其制造业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所向无敌。但这种状态在1985年戛然而止。1985年,美日英德法一致给予日本政府强大的压力,逼使其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规定日元对美元实现大幅度升值,在"广场协议"签订以后的几年间,日元币值上升了3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涉足国际资金市场时间短,外债管理水平低,这与日益扩大的利用外资规模不相称,并因此而产生了外汇风险。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的演变,外汇风险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大,我国曾为此蒙受重大损失。1985年7月至1986年6月,上海、广州、天津、大连、北京中国银行用于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外汇贷款,因日元、马克升值而追加的金额为10500万美元,占所支付外贷款4.8亿美元的22%。天津某厂1983年以日元计价引进1970万美元的设备,因日元汇率上升,截至目前要多支付450万美元,占原预算数的23%。  相似文献   

11.
《国际经济合作》1991,(10):32-33
暹辽合作(泰国)有限公司是中国辽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投资,在泰国举办的主营房地产业务,兼营其他项目的合资企业。自1985年5月开业以来,在国际经济形势和泰国投资环境多变的情况下,经历了开拓、低潮、复苏和振兴四个阶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1991年5月,还偿还了贷款本息470万美元,向公司上交利润268万美元。暹辽公司经营的那哇那空住宅区,1985年被泰国内务部评为模范住宅村,为公司赢得了声誉。几年来,暹辽公司还组织了辽宁省18个企业在泰国联合经营房地产业、兴办合资企业、实施承包工程的技术服务;并引进国外企业到国内投资办了三个合资企业,发挥了对外窗口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天塌不下来     
<正> 日元突破1美元兑140日元这一重要的心理价位后,亚洲货币市场、股票市场一片恐慌。人们担心,日元贬值会拉动其它东南亚国家货币一起下滑,从而再次葬送它们在货币危机之后出现的短暂复苏(印度尼西亚除外)。然而,不必为日元对美元贬值大惊小怪。日元汇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并非日本出口竞争力下降,实际正相反,  相似文献   

13.
日元闹剧     
毫无疑问,日元升值让日本政府和民众伤透脑筋。日本已经经历了一个“失落的十年”,对于升值可能给日本现今微弱复苏带来的打击,日本感到恐惧,以至于日本当局在9月15入市干涉日本汇率,使美元兑曰元从1:83升至1:85.15。这是自2004年以来日本政府首次入市干涉日元汇率,此举大出市场意料。  相似文献   

14.
《广东经济》2002,(1):34
日本政府为挽救疲软经济,近日允许日元汇率急速下滑,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对美元的汇率25日下午5时跌至130.77日元兑换1美元,为3年来的最低点。日元的大幅贬值,有可能在东亚及东南亚国家引起一轮新的货币贬值潮,因此世界各国非常关注人民  相似文献   

15.
亚洲的日元国际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 近年,日元国际化已然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可以说目前的日元国际化讨论并非首次。早在美元升值的八十年代初期,美国里根政府向日本施加压力,日本于1984年成立了日元·美元委员会,开始推行日元国际化。第二次是日元升值的90年代初期,为了避免贸易结算、资产运用的汇率风险,人们将视线又一次转向日元国际化。  相似文献   

16.
1999年7月以来 ,日元汇率日益坚挺 ,备受人们关注。9月10日日本中央银行动用约20亿美元干预日元/美元汇价 ,但无功而返 ,干预失败后 ,日元汇率被大幅推至1美元兑106日元附近。9月15日日元兑美元升至1996年以来的新高103.20 :1。其后日本央行再度入市干预 ,并谋求日美合作干预汇市 ,美元虽快速反弹 ,但仍在1美元兑107日元左右受阻。10月27日受银行界人士表示美国面临通货膨胀危险和美国公布主要经济数据的影响 ,美元兑日元被大幅度推低至1:103.95。日元汇率为何在日本央行数度干预之后 ,仍稳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美元、日元与人民币升值的经济效应,从历史经验来看,实际汇率升值常常导致出口下滑、经济增长率下降,但不同的升值背景所导致的结果并不完全相同.80年代初的美元汇率升值对美国经常账户影响较大;1985年之后的日元汇率升值对日元经常账户影响不大,但日元升值连同不当的货币政策对日本形成很大打击,其主要负面效应是产业空心化以及资产泡沫;1994年至1997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背景是国内需求旺盛、全球经济增长强劲,升值所导致的负面效应不够明显.除了历史经验之外,本文还回顾了实证文献对汇率升值经济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回顾1992年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汇价的涨跌变化,可以看出: 一波三折、涨跌起伏——市场美元汇价的基本走势这一年,美元汇价变化的阶段性较为明显。年初时至4月下旬,美元汇价一直是在波动中趋升。其中,美元兑日元的汇价最高曾升至1:134.62,兑德国马克的汇价最高曾升至1:1.6695。从5月中旬开始直至10月初,市场美元汇价却转入了下跌阶段,其中,9月30日纽约外汇交易市场的收盘价低达1美元兑119.245日元,1美元兑1.4125德国马克。10月中旬以后,市场美元汇价才止跌回稳,并保持缓步攀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回顾美元持续贬值;欧元大幅升值;日元变化不大,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商品货币相对美元普遍偏强;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但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的升幅则相对平和。2008年展望美元上半年可能都会承受较大压力,下半年则可能会出现转势;欧元走势或将呈现"先强后软"的态势;日元的走势比较平稳;商品货币可能大幅回落;人民币上半年将随美元相应调整,下半年人民币升值步伐则将走缓,且会受国内通胀形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国家利用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资条件已开始从日本制造工业大规模迁移中得到好处。最近,日本对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投资增长幅度很大。主要原因是日元对近乎所有东南亚货币和美元急升,例如1985年9月以来,日元已对新加坡元升值53%。日元升值,使日本国内生产的出口产品昂贵,而进口产品则变得便宜得多,加上美国和西欧促使日本削减庞大外贸盈余的强大压力,看来对东南亚有利。日本外贸组织最近发表的调查报告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