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其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上市公司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基石,其质量好坏与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息息相关。而占据我国上市公司一半以上的制造业公司,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证监会实施特别处理机制以来,先后有上百家公司被ST,其中大部分为制造业公司。因此,研究制造业公司的财务预警模型,以便于提前预测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借鉴该领域前人的研究成果上,以国内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是否被ST作为判别财务危机的标志,采用多元判别分析法,根据上市公司发布的2008年财务数据,建立了这类公司的财务预警模型。同时使用2010年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本文结论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数据是有效的,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得到较高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利用Logit模型度量单个公司发生财务危机概率的方法,提出了可以控制Logit模型定义的点估计的置信区间。通过选择财务会计变量的独立向量X,譬如流动比率和资产负责率等确定置信区间,以了解预测公司发生财务危机概率的统计量,得出了在财务危机发生前1至3年模型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郑立 《工业技术经济》2019,38(7):108-113
针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影响因素多、 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 样本信息采集困难等问题, 本文结合财务危机理论构建了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基于粗糙集理论融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 提出了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预警了未来 3 年的财务危机情形, 对比了该模型与传统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效果。 结果表明, 粗糙集融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能够有效提高预警效率, 反映各控制因素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影响, 计算结果与样本值拟合精度较高, 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引言财务危机是指公司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是威胁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乃至破产倒闭的情形越来越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其中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涉及面最广、危害性最大。因此,利用上市公司相关信息构建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从而预测上市公司财务失败的可能性、获得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预警信号,对于投资者、债权人和经营者及监管者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选择合适的财务指标来描述预警模型对提高预测的精度至关重要。运用显著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备选指标进行筛选,并选择了7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通过两次筛选,最终得到由7个预警指标组成的全面互斥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为进一步的财务危机预警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是金融市场中的主体,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企业财务困境进行及时的预测、预警,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对企业和整个金融市场来说意义重大。本文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结合我国的金融市场情况,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企业财务困境预测方法和模型,同时采用了具有较好的记忆能力和处理时间序列数据能力的LSTM神经网络模型,对ST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分类预测,获取了企业年报中的文本信息、企业股票价格时间序列数据和非财务指标三种类型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实验,将更多可能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因素纳入到实验中来。利用2020年ST和非ST企业的连续两年年度报告、连续三年的股票价格时间序列数据和指标数据进行训练,对2021年ST和非ST的企业进行财务困境的预测,并与其他常用的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证明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率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09年被ST的上市公司作为财务危机样本组,共61家,同时选取与财务危机组同行业,资产规模在10%差异之内的61家非财务危机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共计122家(61组)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从这61组中随机选取31组配对样本作为学习样本组,用来构建财务困境预测模型,另外30组样本作为检验样本组,用来检验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09年被ST的上市公司作为财务危机样本组,共61家, 同时选取与财务危机组同行业,资产规模在10%差异之内的61家非财务危机上市公司作为配 对样本,共计122家(61组)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从这61组中随机选取31组配对样 本作为学习样本组,用来构建财务困境预测模型,另外30组样本作为检验样本组,用来检验 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才元  粟聪  何平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12):151-156
本文以我国深沪两地上市公司A股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基础指标中确定了5个指标作为模型指标(模型自变量),以这些样本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前一年和前两年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建立了我国上市公司的Logistic模型.该模型的回代结果显示:在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前一年,Logistic模型的回代准确率94.2%;在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前两年,Logistic模型的回代准确率86.5%.最后,本文又选取了38家中小板上市公司(2004年上市),利用发生财务危机前一年的Logistic模型对其进行财务预警.  相似文献   

10.
黄嘉 《冶金财会》2005,(3):45-47
任何财务危机都有一个逐步显现、不断恶化的过程,因此,应该对企业的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及早地发现财务危机信号,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的财务危机预测模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将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分析,提出一些值得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下,我国建材业上市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危机。论文对24家建材业上市公司2009年、2008年的财务指标进行了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财务预警实证分析,并利用上述模型及2010年的财务数据对样本公司2011年的财务状况进行了预测,继而给出了财务风险应对策略,以期我国建材业上市公司能够走出财务困境,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公司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其面临的投资机会与现金流量的需求不同。为减少财务困境成本、避免投资不足,需要充足的现金流量才能支撑公司的健康成长。如果违背公司成长性规律,可能造成投资失误,甚至威胁公司的生存。因此,文章在建构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模型的基础上,从成长性视角出发,研究上市公司成长性与投资支出、成长性与现金流量、投资支出与现金流量间的关系,并对不同成长性公司的投资支出与现金流量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无论成长性高低,其投资支出与现金流量间呈显著正相关,而且低成长性公司的投资支出与现金流量的敏感性要高于高成长性的公司。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2000年~2006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从我国市场化进程与公司最终控制人性质的制度背景出发,在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基础上,考察了公司持有现金的对冲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所在地区市场化进程较低的公司与非国有公司存在融资约束.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司持有现金具有一定的对冲效应,而且这种对冲效应在融资约束公司中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我国2006~2014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数据,研究终极控股股东对企业风险承 担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在该影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现金流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 影响呈U型结构,随现金流权的增大,现金流权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由正转负。就我国市 场而言,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负向影响,这种负向影响程度随融 资约束的提高而减弱。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上市企业为分析样本,通过检验现金持有量对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的影响,考察企业中的融资约束和代理冲突。结果显示,融资约束与过度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支出与内部现金流密切相关。民营企业、大规模地方国有企业中存在过度投资,所持有的现金具有明显的壕沟效应、进一步提高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而中、小规模国有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比较突出,为了抵御外部融资约束,持有现金充当对冲工具、降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  相似文献   

16.
In response to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 the U.S. Government introduced new rules which allow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 (REITs) to issue elective stock dividends (ESDs), i.e., noncash dividends, to satisfy their 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The purported goal of these rules was to provide temporary relief to REITs facing cash flow problems. We investigate how the introduction of these rules affects dividend policy of REITs. Surprisingly, we document that only 17 REITs chose to issue elective stock dividends. We exa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REITs and find that their cash flows are similar to REITs that do not select these dividends. This suggests that cash flow problems are unlikely to be the primary determinant of the ESD issuance decision. Instead,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e decision to pay ESDs is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loans that are close to maturity, REIT size, growth prospects and poor performance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Furthermore, we find that the same factors determine the ratio, amount and frequency of stock dividends issued by these REITs. We also examine the response of shareholders to ESDs announcements and find positive abnormal returns surrounding these dividend announcements.  相似文献   

17.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 was triggered by large and unexpected losses on mortgages and mortgage‐related securities. Here we examine model risk arising from innovations in mortgage markets and the effect on asset values. In particular, we examine the effect of parameter instability in the prepayment function. Using carefully constructed microdata, we find that the refinancing propensity was greater in 1998 for a 1997 issue given the same incentives, compared to the 1993 performance of a 1992 issue. The associated change in cash flow patterns produces econom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s in asset prices. Results are robust to alternative term structure models.  相似文献   

18.
本文定量化分析了企业财务危机的严重程度.在建立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权系数,并通过一致性检验.再在确定指标评判准则的基础上,建立灰色模糊评价模型,决策过程同时考虑了不确定性和灰色性,使得结论更加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