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长波  徐硕 《商业研究》2007,(11):152-154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资源的存在和旅游者活动的开展,但是旅游资源的地域特征和旅游者活动的空间转移特点,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必然要与相应的空间地域结构联系,呈现出一定的区域特点,这也决定了区域旅游业竞争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因此,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已成为各地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景区作为旅游者实现旅游的重要载体,其经营状况能够反映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旅游者行为模式的转变导致景区经营状况发生变化。金融危机改变了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导致不同景区受到不同影响,并且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趋向。对景区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对考查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造成的影响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影响旅游者行为模式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结合旅游者旅游方式的新特征及我国景区面临的实际情况,得出我国景区状况总体上较为乐观,局部结构上显示出新态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刘骥 《现代商业》2012,(3):34-35
气候的舒适度是决定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条件之一,也是旅游者是否到该地旅游的首要考虑的问题。文章阐述旅游气候舒适度的相关概念,并从温度、降水、相对湿度三方面分析了旅游气候舒适度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素有"朝阳产业"之称的城市旅游业,正迅猛发展。然而,城市旅游业所具有的三大产业特征,即综合性、依赖性和季节性,决定了这个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相比其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将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更具敏感性。以菲律宾马尼拉劫持游客事件为研究对象,从旅游城市(目的地)、旅游产业、旅游企业、旅游者以及大众传媒等多个方面,详细分解说明突发事件对城市旅游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旅游者消费行为理论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传统的旅游者消费行为理论和新消费行为理论,笔者认为,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是一个过程,它包含于一个完整的行为过程体系之中,这个行为过程体系由决策行为、空间流动行为、对旅游消费效果的评价行为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消费特点所构成.本文利用旅游消费行为体系以采黔旅游者旅游消费行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能为旅游业发展决策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王春艳 《现代商业》2014,(33):137-138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必然的发展趋势。旅游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发展低碳旅游需要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本文在介绍低碳旅游的来由和内涵基础上,从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及当地居民等角度分析了吉林省低碳旅游发展的基础,并提出了吉林省发展低碳旅游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城市旅游边缘区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旅游边缘区的形成机制主要体现在城市旅游边缘区形成的区位效应、城市旅游边缘区形成的集聚与扩散机制、城市旅游企业布局的郊区化、城市居民与旅游者对自然游憩需求的日益增加等方面。传统模式下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发展是一种非均衡发展的发展。在城乡旅游统筹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城市旅游边缘区的旅游业快速发展,与城市旅游核心区形成了互补、均衡、和谐发展的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8.
徐娥 《江苏商论》2010,(2):89-90
本文分析了盐城海滨湿地国内旅游者客源地空间分布状况,从旅游者旅游动机、旅游消费和逗留时间、出行方式等特征出发,阐述了盐城海滨国内旅游客源的结构特点,揭示出不同类别旅游者在逗留时间、旅游消费等方面的行为特征规律,并就盐城海滨湿地如何开拓国内客源市场,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旅游流市场的结构和扩散模式的把握是区域旅游市场经营的前提。本文运用客源地地理集中指数、客源吸引半径、旅游流空间扩散模式和强度等方法,对天水国内旅游流市场结构和扩散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国内旅游流客源吸引半径小;客源市场不均衡;旅游者扩散模式根据旅行里程有所差异最后提出了将开拓中远程旅游客源市场作为天水未来旅游业发展重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玲玲 《江苏商论》2012,(1):27-29,32
本文以南京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详细研究了南京市国内旅游者的消费结构与行为特征,以期为南京市旅游产业升级提供一些建议。研究发现南京市国内旅游者消费结构不合理,基本旅游消费过高,购物、娱乐等非基本消费过低;南京市旅游产品类型较为单一,应注重多元化发展与创新;南京的旅游客源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区域,但已经成为旅游者具有多次重游行为的旅游目的地,这为未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城市旅游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奠定了我国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而旅游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类别的城市,其发展引起理论研究者高度重视。近十年来关于城市旅游和旅游城市的研究主要涉及城市旅游竞争力、城市旅游形象、城市旅游空间、环城游憩带,以及旅游城市特征、形象和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旅游和旅游城市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都有发展和创新。未来,该项研究应注重理论体系建设,开拓研究方法,并明确界定"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2.
邹军  张岚 《商业研究》2006,(24):174-177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行业的风景名胜区,要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风景名胜区国内旅游者的构成现状、旅游流强度、空间分布进行动态分析,这样才能为开拓客源市场、调控旅游超载、旅游客流预测等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杨洋  李蔚 《商业研究》2012,(6):210-216
灾后重建景区的旅游资源非常独特,即有传统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对灾后重建景区的旅游意愿的因素分析与解释也有其独特的方法与理论分析框架。本文以汶川旅游为例,从旅游价值链视角出发,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讨了影响灾后重建景区旅游的因素;利用结构方程及其路径分析,研究发现灾后重建景区的旅游吸引力主要来自于地震遗迹和震后的当地生活方式等功能性因素,以及抗震救灾中体现出的抗震救灾精神和大爱精神等情感性因素,主观规范和感知控制也会显著影响旅游意愿。  相似文献   

14.
基于竞合模式的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晓翔 《北方经贸》2010,(3):122-124
随着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的显现,导致了一些旅游地之间的激烈竞争,同时为实现“多赢”与“共生”,为实现区域旅游的共同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吸引力,旅游地之间进行合作是一种必然趋势。实现区域竞合要构建以政府推动、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竞合模式。应实施旅游产品错位开发战略、旅游品牌形象化战略、联合开拓旅游市场战略和旅游产业集群化战略。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在包括富阳、临安、萧山及余杭等区域在内的杭州城市旅游边缘区共计585份问卷的分析和处理,得到了前往杭州城市旅游边缘区游览的旅游者旅游交通方式选择的特征。同时,本文还通过问卷的分析和处理,认为前往杭州城市旅游边缘区游览的旅游者旅游交通方式选择受到旅游者年龄结构、旅游者家庭收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并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区位重构的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旅游空间理论对浙江省海洋旅游目的地各种区位因子进行考察评价,说明浙江海洋旅游目的地存在着资源储量、品质与旅游发展水平不对称,客源市场发育不完全,目的地内外交通联结度不高,空间感知效应不平衡等状况;揭示出浙江省海洋旅游业总体发展不平衡,区域内各旅游地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扩散效应小于极化效应。据此,本文提出重新构建“一轴三群三带一核心”的海洋旅游空间新格局以及相应的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张娟  刘宏盈 《江苏商论》2012,(9):106-111
自2007年以来,越南已经成为广西第一大入境游客客源地,越南旅游市场已经成为广西入境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宁作为广西的首府,是越南游客重要的中转站和目的地。越南游客的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将对南宁市开发越南旅游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南宁市越南游客的市场调研,在分析越南游客的行为特征基础上,提出了南宁市进一步拓展越南旅游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由于旅游地网络市场成熟度不同,旅游电子商务网络系统的各要素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组合。基于此,可借鉴空间结构理论及区域旅游电子商务网络系统的内部形态结构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把旅游地电子商务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为空白模式、点状模式、放射模式、凝聚模式、扩散模式五种类型,并分析了各类模式的特征及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博物馆旅游的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文化旅游的日益繁荣,博物馆旅游迅速兴起并且有着广大的发展空间。本文论述了我国博物馆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构建了旅游业发展影响工业化的理论模型,并利用2000—2016年中国58个旅游城市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模型,从总体、专业化、规模和区域等多维度,分析检验了旅游业发展对城市工业化的影响及差异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三种分类检验,旅游业发展对城市工业化都具有负向效应。当前,中国旅游城市存在一定的“旅游诅咒”效应,阻滞了其工业化深化;分专业化研究可知,旅游业发展对工业化的负向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旅游高专业化、低专业化和半专业化城市;分规模研究发现,中型旅游城市的最显著,小型旅游城市次之,而大型旅游城市最不显著;分区域研究表明,中西部旅游城市的较突出,而东部旅游城市统计上并不显著。这为各个旅游城市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范和规避“旅游诅咒”效应和正确处理“旅游业+工业化”关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