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把人与自然看作是在实践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人与自然的联系是在具体的社会机体的发展和更替中实现的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作为一种全新的文明发展理念,"两型社会"建设是在人类面临人与自然的价值冲突,反思传统发展观所带来的人类生存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两型社会"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在自然观上有着一脉相承的始点、一脉相承的关系、一脉相承的中介和一脉相承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黑龙江省委书记钱运录同志在省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看我国垄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今天的经济生活中,我国的垄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暴利,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者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那么,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既然存在垄断,是否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相违背?应该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来应对我国的反垄断问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五十五年来我们党执政的首要经验就是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上海和全国一样,正是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了改革开放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和胜利。实践证明,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凝固的或教条的马克思主义,也不是非马克思主义,而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充满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建设新农村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哲学涵意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由于这种活动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等多范畴,具有时间上的纵深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因而是一种伟大的社会实践。伟大的实践,需要得到理论的支持,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学说基本理论的指导。其中,以唯物论和辩证法为“内核”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能够对新农村建设给出战略的诠释和战术的选择,从而解决建设的“桥”与“船”的问题。抓主要矛盾。今天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的总体落后和地区之…  相似文献   

6.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其处于核心地位。有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明确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学习她对于我们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异化消费     
《农村工作通讯》2008,(10):49-49
所谓异化消费,是指人们把消费作为一种自我满足的手段,把消费当作人生的唯一乐趣的一种状态。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马克思主义内部分化出一个新流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派。该学派从社会生态观的立场出发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危机,第一次提出了异化消费理论。  相似文献   

8.
罗玉辉 《渔政》2007,(4):8-13
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结合十七大和全国渔政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谈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9.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然而,和谐社会绝不会自发生成,也不会自然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依赖于法律制度的推动,必须借助于法治的践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犹如一座灯塔,每当世界出现重大历史事件,每当人类处于转折关头,人们都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转向马克思,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新的研究,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研究中,文化角度的研究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规定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存在物的生活样法,虽然马克思主义没有把自己的目光专门聚焦于文化现象,没有构建知识论意义上的文化哲学或者文化理论,但是,它在人类社会历史理论上的革命性变革为关于文化的理解奠定了更加宽广的视域和扎实的理论根基。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由衣俊卿、胡长栓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一书,深入研究和阐发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内涵、重要思想与价值追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为基本内涵的北大荒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人民性的集中体现。深刻领悟和把握北大荒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的看法和态度。是最基本的价值理论道德。“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当今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评价人们行为是非、荣辱的基本标准,鲜明地体现了维护人格、国格尊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影响和改造自然界,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力量。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劳动者)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生产中起着主导作用。众所周知,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是人格、品行的具体表现,俗话讲: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政无诚信不威,国无诚兴不稳。在经济活动中,诚实守信,虽然不像设备、原料、技术、资本那样以实物形态表现出来,但没有它,市场经济秩序就会混乱,社会稳定健康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华坪立足县情,坚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举措,确立了建设“云南省工业强县”的目标,培育壮大了煤炭、化工,建材、电力、特色农产业等支柱产业群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称之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明确了这一矛盾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即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即要进行改革和调整。  相似文献   

16.
听音阁     
《中国改革》2006,(7):7-7
钟轩理(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 改革开放是强田之路,是决定当代中田命运的重大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理论路线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改革。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田共产党人在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程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生农民工是继新生代农民工后出现的又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兼有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双重身份,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使他们产生了思想问题。本文分析大学生农民工社会融入思想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怎样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笔者试从主体、对象、内容和方式四个方面探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深入发展的路径选择。其一,充分发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主体的模范带头作用;其二,切实了解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对象的客观情况及心理;其三,深入挖掘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内容的大众化特性;其四,注重探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方式的多样化类型。  相似文献   

19.
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实践,正在引导我们的思维和研究迈向新的深度和新的境界。最近中央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都是为了求得中国和上海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群众观,就是关于群众的看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群众的立场和态度。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执政为民的试金石,运用于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