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对国家电网备件库的订单调度进行了研究。根据备件库订单调度特点,在对比"先来先服务"的调度算法和基于优先级调度算法的优缺点基础上,提出了无人值守的全自动备件库调度:(1)出库优先于入库;(2)基于先来先服务的入库订单调度算法;(3)基于优先级的出库订单调度算法,大大提高了订单的调度效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短码、周期长码直扩信号在不同的时延下伪码序列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的盲解扩算法。在已知信息码元速率和伪码周期条件的前提下,算法首先把接收到的直扩信号按照一定长度进行分段构成相关矩阵并对此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出信号子空间,然后根据信号子空间和伪码序列的模糊关系,利用求解的模糊酉矩阵和特定约束条件(如m序列)去其模糊性,最终估计出伪码序列。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解决了在不同的时延下估计伪码序列带来的问题,而且具有稳定性高、在低信噪比条件下有良好的估计性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信源数目估计问题在盲源分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了传感器数目大于信源数目时的源数估计问题。首先分析了用奇异值分解法进行信源数目估计的优势与不足,然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奇异值分解的信源数目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含噪混合信号进行奇异值分解,然后检测信号分量与噪声分量之间的转折点,将信号分量与噪声分量区分开来,从而得到信号源的数目。实验仿真表明,该算法在低信噪比以及采样点数较少时仍然具有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低信噪比超宽带信号的消噪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经验模式分解(EMD)的 消噪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含噪信号进行EMD分解,得到多个固有模态函数(IMF)分量,然后 选取高阶IMF重构原信号,达到消噪的目的。针对对UWB信号的IMF重构过程中阶数阈值难以 确定的问题,通过数值仿真的方法,得到信号分量和噪声分量在不同阶IMF上的能量分布特 性;在对所得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数据自适应的阶数阈值选取算法,解决了 EMD消噪中的阶数阈值选取问题。仿真结果表明,EMD消噪算法能够在较低信噪比下提供平均 10 dB的信噪比增益,可以有效地对超宽带信号进行消噪。  相似文献   

5.
分组分配问题是排列、组合中的重要问题,分组的三种情形:完全非平均分组,平均分组,部分平均分组,分配的两种情形:定向分配,非定向分配.并总结出解决分组分配问题的具体方法分组问题的解法是:先有序分组,再无序处理;分配问题的解法是:边分组边分配,先分组再分配.先分组再分配是一种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空时分组码(STBC)系统的经典信道盲估计方法,如子空间法(SS)等,都是基于接收端样本自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分解(EVD)或奇异值分解(SVD)来实现信道估计的,而基于QR分解的信道盲估计方法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算法.文中将该算法应用到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系统的信道估计中,结合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信道盲估计算法.与以上经典的信道盲估计算法相比,文中提出的算法的计算量大为降低.同时Monte-Carlo仿真表明,当信噪比较低时,该算法比子空间法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稀疏重构算法需要信道稀疏度先验信息、复杂度高、不利于实际应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波束空间分解的稀疏度自适应毫米波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毫米波信道稀疏性的特点对信道进行波束空间分解,构造基于码本的感知矩阵,获得l1范数约束问题模型;其次结合分段弱匹配追踪算法,采用弱阈值从感知矩阵筛选原子,再通过分组选择机制对选择的原子进行二次优化;最后根据最小二乘法估计出毫米波信道。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估计精度和复杂度在低信噪比和低训练长度情况下明显优于传统匹配追踪算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信源数目估计误差下的MUSIC算法性能.为了解决信源数目过估计下出现虚假信号和欠估计下谱峰消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该算法通过对采样数据的共轭重排再利用,重新构造相关矩阵来改善测向性能.改进的算法不仅能成功运用于非相关信号源和相关信号源,还具有不用考虑信源数目的优点.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了改进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基于OFDM的对流层散射通信中传统奇异值分解(SVD)信道估计算法以循环前缀长度为界来截取特征值会引入较大信道噪声问题,提出了一种SVD改进算法.该算法先对散射信道的最大多径时延进行估计,再利用该估计值来截取特征值,从而减少了噪声影响.仿真表明,该算法的均方误差以及误码率性能都优于传统SVD算法,信道估计效果接近于最小均方误差(MMSE)算法.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在多用户情况下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用开关算法结合波束成形技术的方法 。对3种波束成形技术的方案研究表明,波束成形的处理过程对开关算法的判决准则有重要 影响。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到,空时分组码的自适应波束成形算法与开关算法结合时在误码率 为10 -2时,信噪比比迫零算法结合和奇异值分解算法结合时分别提高7 dB和8 dB 左 右。  相似文献   

11.
双极膜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双极膜水解离电渗析的技术原理,同时双极膜的制造、应用及国内外对双极膜的研究及发展动向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从结构和功能上看,中国资本市场长期以来都处在不正常状态.这种不正常状态最根本的制度性原因是股权的流动性分裂.从现实看,股权流动性分裂为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了八大危害,从而严重损害了中国资本市场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匹配机制,客观上使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处在不平等的状态.为此,要使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坚实、平等的制度基础,要使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蓬勃发展的未来,惟一的出路是必须进行股权的流动性变革,以形成一个利益机制一致的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2005年4月至2007年3月,沪深300指数所包含的股票为样本股,采用股价非同步指标对中国证券市场股价信息含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以后的证券市场中所包含的公司信息含量呈上升趋势,股权分置改革对市场效率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实现股份全流通和股权分散化,内部人控制问题得到强化,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发生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从分析管理者效用函数出发寻求其最优努力的内解,通过股东建立的股权激励机制来约束最优努力解,寻求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解,分析结果显示,企业价值最大化由管理层努力产出弹性和努力成本弹性决定,并受企业的资源配置、赢利能力的约束。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公司治理结构与现金股利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004-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代理理论视角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公司治理与现金股利分配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倾向于现金股利分配,但这种情况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有所改变;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流通股比例以及独立董事人数等与现金股利支付率无关.同时,股改哑变量、盈利能力、成长性、偿债能力、公司规模与现金股利分配的关系可以用代理理论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6.
在LDPC码的译码算法中,和积算法性能最优但复杂性较高,最小和算法实现简单但性能与和积算法相差较多。针对这一性能与复杂度的矛盾,带有修正项的最小和算法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文中基于一种性能与和积算法接近的修正最小和算法进行研究,对修正项的修正方式进行了简化,简化后的算法在性能上与和积算法仍非常接近,实现复杂度却比原修正最小和算法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基于校验矩阵近似下三角化的RU编码算法,针对分层构造的低密度校验码(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LDPC)码字提出了一种编码实现中贪婪算法的改进方法。首先对低密度校验码的校验矩阵进行列删除尝试,尽量达到最大化下三角子矩阵。若第一层中删除的列数不当,会导致在第一次对角化后,在由未经过对角化的行列构成的剩余矩阵中找不到重量为1的列,使对角化操作提前中止。因此,需要进行列删除尝试,在第一层中删除更多的列向量,直到雪崩效应发生,使剩余矩阵能够达到完全对角化,这实质上也是一种贪婪思想。通过该贪婪方法可以将关键参数g控制得尽量小,从而明显减少相应的分层低密度校验码编码器的硬件资源消耗。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快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的译码速度,有效改善LDPC码的译码性能,针对校验节点更新过程中的对数似然比(LLR)值的大小,设计了一种LDPC码的动态加权译码方法。以IEEE 802.16e标准的奇偶校验矩阵为例,根据LLR值的变化规律,利用增长因子和抑制因子对和积译码算法和最小和译码算法进行动态加权。仿真结果显示,基于动态加权的译码方法相对于传统译码方法误码率都有明显改进,译码复杂度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给出了战场频率分配问题的形式化定义,并提出了一类标准问题测试集。针对问题特点,指出了现有频率分配策略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种群迁移策略的战场频率动态分配新算法。新策略中,算法每一次迭代结束前,都以随机候选解和基于上一代最优解生成的候选解作为迁移种群来替换当前种群中较差的解,其中,迁移种群的生成过程受当前可用频率资源的限制。仿真结果表明,新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求解战场频率动态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Turbo码译码算法进行了综述,包括SOVA、MAP、LOG-MAP、MAX-LOG-MAP等算法,并对这几种算法进行了比较。同时根据近年来对Turbo码译码算法的研究,对几种新的译码算法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