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针对通用航空飞机低空雷达监视存在盲区及广播自动相关监视(ADS-B)设备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移动公共网络通信相结合的低空空域通用航空飞机导航监视系统。系统利用“北斗”/GPS双模导航接收机获取载体位置等信息,通过移动公共网络通信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互补充的通信机制可靠地将机载信息发送至地面指挥中心,并能够接收地面指挥中心的指令。考虑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信资源的问题,系统设计了在移动公共网络通信处于盲区时导航位置等信息存储功能。系统具有成本低、与其他机载设备无电气交联等特点。相关成果对我国在低空空域通用航空飞机导航监视终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论述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对比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提出了将北斗导航系统应用于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铁路运输系统的特点,探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信息与铁路运输系统信息的融合定位在智能铁路运输系统建设中的应用。利用航迹推算法和地图匹配法对组合定位的结果进行了仿真,证明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北斗”精密相对定位的应用市场日益拓展。在动态对动态环境中,将基准站与移动站分别设在不同的车辆载体上,验证了“北斗”实时动态相对定位的精度。平台跑车和省道跑车结果显示水平相对定位误差和天向相对定位误差都在厘米级,表明“北斗”系统性能完全满足高精度应用的需求,能替代相应应用领域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相似文献   

5.
对卫星导航信号易受干扰的原因及其对系统正常运行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介绍 了国际电联对卫星导航系统频率的划分和目前各主要系统对频率资源的使用情况。通过对国 际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ICG),尤其是美国卫星导航频率保护方法的深入分析,结合对我 国“北斗”系统在运行中发现的几个干扰案例的原因分析,指出了我国卫星导航系统频率保 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主要问题,并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探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保 护对策,为今后“北斗”卫星导航频率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全球第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具有重大意义。 本项目就以“自主研创”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为出发点,将其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创新性地讨论北斗导航系统本身如何辐射我国下游产业,并以此深入扩展到研究我国高尖端上游产业辐射传导到下游产业的效应机制,探讨高科技产业助力我国经济市场,实现经济的飞跃以及我国对“中国智造”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财富》2010,(7):10-15
随着今年初我国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便进入了组网高峰期,预计在2020年左右形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随着中国“北斗”系统的建成,将使中国在卫星应用方面摆脱对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并带动一大批高技术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这其中,不能没有物联网。  相似文献   

8.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对空间用户的应用价值在于GNSS信号对空间的覆盖性能,这不仅取决于星载信号发射器的信号辐射角范围,而且取决于用户自身的最小观测角。针对该问题,对GNSS空间覆盖性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判别依据,然后对GPS、GLONASS、GALILEO系统、北斗区域服务系统、“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及“北斗”与其他GNSS组合共8种仿真方案,不同轨道高度用户的空间覆盖性进行了仿真。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仿真结果针对不同的应用任务选取不同的卫星星座或选取多星座互操作,以保证最大同时可见卫星数,从而更好地提升GNSS卫星星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GPS系统为美国军方控制的现状,研究了以我国已具备区域导航定位的能力的“北 斗”卫星导航系统和无线数传电台为核心的无人机状态监控系统。系统以MSP430系列处理器 为控制单元,利用UM220“北斗”导航接收机获取无人机的状态信息,通过无线数传电台EL805 将机载信息发送至地面监控中心以及接收地面监控中心的控制指令,并利用虚拟仪器软件LabVIE W开发无人机监控平台,实现无人机飞行姿态的监控。引入范数的概念对“北斗”导航定位 性能进行分析。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人机交互界面良好,信息化程度较高。本研究 对摆脱GPS,利用“北斗”实现无人机和通用航空飞机的导航和监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卫星导航系统当前技术发展特点综述本文主要分析了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在军用、民用的不同需求,由此在不同发展方向上呈现的主要技术特点,并分别简要介绍了全球各国、各地区正在升级、建设发展的卫星导航系统的概况和特点,包括GPS的升级工作和技术特点、WAAS和LAAS等增强系统的特点、GLONASS的升级工作、Galileo计划的建设特点,以及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情况等。《电讯技术》专题资料《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与研究》题要(二)基于联邦滤波的SINS/GPS/TAN/SAR组合导航系统分析了机载任务设备与导航设备双向互补信息融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对移动装备在不同管理域间切换时身份的快速、安全认证,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提供的安全可靠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和高精度的授时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北斗”的战场移动装备域间身份认证方法,设计了基于“北斗”的战场移动装备域间身份认证体系结构和战场移动装备域间身份认证协议。该认证体系采用两级认证机制。整个移动网络通过“北斗”系统的高精度授时实现全网时钟的精确同步,将“北斗”系统提供的时钟信息作为时间戳加入到身份认证信息中,并利用“北斗”系统传输身份认证信息。经过对协议的安全性分析表明,该协议安全可靠,可以实现域间身份认证时新管理域中的认证中心与移动装备的双向认证,也可以实现移动装备的匿名认证,同时具有抗重放攻击能力。此外,该协议有效地减小了家乡域认证中心的开销。  相似文献   

12.
现有的馈源设计方法设计出的馈源工作频段少,不能满足“北斗”导航天线馈源的要求。为此,在对模式展开法和模式匹配法理论研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双槽深波纹喇叭槽参数的设计思路。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该“北斗”导航天线馈源增加了工作频段,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满足了“北斗”天线系统的需求,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光平方事件是首次出现合法的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大规模大范围干扰全球卫星导航系 统(GPS)的事例。美国光平方公司的地面移动通信网在得到联邦通信管理委员会(FCC)批 准后,经评估认为对GPS系统会产生有害干扰,得到了美国PNT委员会、联邦航空管理局(FA A)以及国会的高度重视,进行了大量的测试评估,量化分析了光平方系统对GPS的有害干扰 。分析探讨了光平方事件深层次的原因是频率资源的争夺,结合我国对“北斗”系统发展, 提出需要深入分析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对“北斗”系统S频段下行信号潜在有害干扰。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我国会计监督管理中尚存在内部制度不完善、外部监督效率不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较低、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会计法,》强化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作用,保证《会计法》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促进《会计法》与相关法律的衔接,以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犯罪的比例逐年攀升,会计监管单位应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把握打击会计造假、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政策精神,加大会计监督检查工作力度;齐抓共管,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促进企业加强财务会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健康规范运行水平.本文就构建会计监督体系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广大偏远山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的“盲区”和供电困难的问题,提出一 种基于Nios II和“北斗”一代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终端设计方案。采用Altera公司Cyc lone系列的EP1C12Q240和一体化的“北斗”一代射频单收芯片RNC2410,有效降低了终端的 成本、体积与功耗。同时利用Nios II软核处理器,通过软件设计实现终端正确接收预警信 息和报警。该方法已成功运用于山区洪灾与泥石流频发地区预警信息的接收。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美国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A)有关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标准中的报文数据源均规定来自全球定位系统(GPS),而中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作为ADS-B数据源是必然趋势。设计了基于BDS的ADS-B报文生成系统的总体架构,利用BDS接收机接收的真实数据仿真生成了ADS-B的6种报文,并以空中位置报文的生成为例,详细阐述了报文产生涉及的关键技术以及报文的生成过程。通过运行集成后的ADS-B报文生成系统以及对所产生的6种报文的仿真验证,证明该系统总体设计思路合理,运行结果正确,可为基于BDS的ADS-B相关技术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ADS-B报文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野外多点数据采集无供电、布线复杂和通信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北 斗一代”的Zigbee无线网关设计方案。采用MSP430F6438、CC2341微处理器和一体化的RDSS “北斗”射频芯片完成低功耗、小成本的硬件设计。通过增加SIM卡的数量,将网关转发“ 北斗”数据的频率降至最低的5 s,提高了网关的通信速率。通过软件设计实现了Zigbee无 线传感网络和“北斗一代”系统之间数据的透明交换。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野外油气井远程 监控系统中。  相似文献   

19.
针对“北斗”B1C信号同步过程中存在的捕获模糊性问题,根据“北斗”B1C信号的信号特点,基于伪相关函数方法,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北斗”B1C信号的无模糊捕获算法。该算法采用数据分量和导频分量非相干组合的捕获策略,实现了B1C信号数据分量和导频分量的无模糊捕获,提高了捕获灵敏度。利用导航终端接收的卫星信号数据,对所提捕获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并分析了其无模糊捕获性能和捕获灵敏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准确且快速地捕获“北斗”B1C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