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毫米波辐射计校准和成像(谭利连) 本论文对合成孔径毫米波辐射计中用到的校准算法、成像进行了描述。校准算法适合于毫米波辐射计对地面上传感目标或者空中目标进行侦测。算法的空间响应信息量可以通过矩阵表达式的运算、转换得到较理想的数学公式。其实验结果已经得到验证,图像的重构以及出现的的误差也用仿真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早在三十多年之前,辐射计就作为使用微波和毫米波接收机系统的一门技术开始问世。1946年,狄克及其同事首次报导了用非天文的方法观察辐射能量。当初,狄克测量时是用厘米波(波长1.0、1.25和1.5厘米)。而今天,地球轨道卫星和地面设备是用毫米波(30~300千兆赫)来探测对气象有用的大气分布状态。辐射计的另一用途是无源导弹制导系统。无源导弹制导系统从毫米波辐射计获取导航信息,这种系统目前正在试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毫米波被动探测系统中为了简单往往将装甲目标等效为平面金属目标,忽视了它的复杂立体特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装甲目标立体特性的概念,理论推导了装甲目标立体特性的客观存在,仿真分析了装甲目标的立体特性,并概括总结了装甲目标立体特性的影响因素。文中结论对装甲目标毫米波辐射特性研究及毫米波被动探测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由毫米波本身所具备的优良特性,引出毫米波射频组件在隐身物品山的探测和应用,并就当前隐匿物品毫米波戊像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毫米波成像技术的应用上,在总结和肯定当前成傈技术的同时,对隐身技术和防身隐身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攻克目标,毫米波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全面用于捡测、监控、修复、校正和适应等自动化、智能化、科学化探测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通过IEEE1985国际雷达会议这个窗口反映出来的,有关雷达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影响雷达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水平,分析雷达技术今后的动向,着重介绍反ARM(反辐射导弹)和反隐身目标的雷达技术动向。  相似文献   

6.
从无人作战飞机的发展和国外无人作战飞机的隐身技术发展出发,分析了国外典型无人作战飞机射频传感器系统综合隐身特点,讨论了射频传感器系统的雷达隐身、辐射隐身及有源对消技术的内涵,总结了其关键技术特点,最后,给出了技术发展趋势。相关内容可供无人作战飞机射频传感器顶层隐身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射频隐身是武器平台对抗无源探测设备的重要技术手段,与雷达、红外隐身一起构成 作战平台的隐身能力。飞行器射频隐身性能是其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达成的重要因素。在对 飞行器典型有源传感器的使用和面临的威胁分析基础上,分析了飞行器射频隐身主要技术手 段,概括了飞行器射频隐身主要技术特点,提出了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雷达反隐身的性能评估对现代空防战争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分析雷达反隐身技术及相关基础理论基础上建立了雷达反隐身性能指标体系,提出了采用基于自适应熵权的灰色关联算法来进行雷达反隐身性能评估,解决了评价权重模糊问题,并结合经典最小二乘法和拉格朗日函数建立了优化评估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给出了该算法模型的应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实现对雷达反隐身性能的排序和优选。  相似文献   

9.
机外数据链信息引导雷达搜索目标是战斗机实现隐身战斗任务的重要技术手段。采用概率方法分别建立多拍连续数据链引导信息与累积发现概率、累积被检测概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态规划方法建立多阶段动态决策模型,满足雷达探测性能的条件下,获得最优的雷达隐身性能。最后,在典型作战场景下对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的最优搜索策略相比于经验搜索策略能减少雷达辐射时间67.5%,相比于模型保守策略减少83.75%。  相似文献   

10.
隐身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身技术是现代战争中出现的一种出奇制胜、提高突防能力、自我保护及自我生存能力为目的的高新技术。它是由材料科学、结构设计、制造工艺、低可探测性理论、计算机应用、电磁理论、能量转换等各项技术综合起来的结果。复合材料技术在隐身技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先进隐身飞机、舰船、导弹及及其他隐身武器绝大多数都采用了复合材料技术。  相似文献   

11.
预警雷达一直是战场防空和国土防御的基本装备之一,而隐身飞行器的出现迫使现代预警雷达必须提高其反隐身能力。首先从雷达的工作频率、目标的极化信息和非后向散射特性剖析了现代预警雷达的反隐身关键技术,然后根据不同的雷达体制对典型反隐身预警雷达进行分类综述,最后总结了多输入多输出、低截获概率、太赫兹超宽带、微波光子相控阵、第三代半导体和基于数学模型的网络优化等新技术的特点和难点,并展望了反隐身预警雷达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反隐身预警雷达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链路自适应技术只追求高效数据传输,会导致射频暴露,在电子战中无法保障数据链载体的安全性。以战术数据链主动射频隐身和高效通信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目标优化技术联合控制战术数据链的射频辐射特征(包含辐射时间、辐射功率和辐射波形),建立了一种战术数据链链路自适应技术模型。该模型以给定距离的截获概率和给定距离的可靠传输速率为二重优化目标,以辐射特征为优化变量,并以第四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LTE-A (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 的部分调制编码参数为实例,证实了由所述链路自适应技术模型优化所得的最优解可以同时实现数据链的射频隐身和高效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高雷达的射频隐身能力,合理分配相控阵雷达的工作参数,在目标跟踪时,对雷达的采样周期和辐射功率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根据目标运动状态的不同,对雷达采样周期与辐射功率自适应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在满足系统跟踪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建立了控制参数的优化模型;然后,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自适应采样周期和自适应辐射功率等参数,有效地降低了跟踪性能误差,提高了雷达系统的射频隐身性能。与传统的雷达采样周期和辐射功率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结果表明所提的算法取得了较好射频隐身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射频隐身平台采取辐射时序控制的情况,以基于角度/相位差变化率/多普勒频率变化率的单站无源跟踪为例,研究了辐射时序与跟踪性能的影响关系。在辐射源做匀速运动的假设下,采用克拉美劳下界方法,建立了辐射时序对跟踪性能的影响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了辐射时序、观测量误差、导航误差等因素,与具体的跟踪算法无关,因此具有实用性和客观性。基于影响模型的仿真分析,揭示了辐射时序不同特征对跟踪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射频隐身平台辐射时序设计提供了初步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涂层隐身方法:周期涂覆方法,它与均匀涂覆方法相比,能够在不增加散射体厚度的情况下,使用现有单层有耗材料,使目标的隐身特性得以较大改善。本文运用快速傅氏变换和迭代法对一些具体例子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射频无源探测系统工作机理和国内外射频隐身研究情况基础上,指出射频隐身 技术概念、多层次的隐身内涵和技术实现途径,提出了与敌对方侦察接收机技术体制和性能 指标无关的、仅反映射频隐身自身性能的技术指标及其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无源毫米波成像特性,在毫米波辐射计成像系统理论和焦平面线阵扫描体制基础上,开发了3毫米波十六通道的辐射计数据采集与测试系统,给出了详细的硬件设计方案,实现了十六通道数据采集、传输、预处理和成像测试。最后通过成像试验,实现了7秒/帧的成像速率。得出的结论对研究无源毫米波实时成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零中频接收的毫米波全功率辐射计系统,可降低外差式全功率辐射计系统实 现的难度和成本,有利于实现系统的集成化和轻小型化。运用随机过程理论分析了全功率辐 射计视频信号功率谱和温度灵敏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零中频全功率辐射计的温度灵敏度。 结果表明,在满足截止频率高于1/2视频积分滤波器带宽条件下,零中频辐射计中频通道可 采用高通滤波器抑制直流漂移和低频噪声,而不会影响辐射计温度灵敏度,其理论值与射频带 宽2倍于中频带宽的全功率辐射计相同。完成了一个34~40 GHz毫米波多通道零中频全功率 辐射计系统的设计和研制,采用10通道一体化集成和本振空馈功率分配技术,实现了系统的集 成化和小型化,测试温度灵敏度与理论值相符,表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设计方法的可行 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战场无源探测雷达隐身能力的不足,用宽带随机信号相关处理的方法,研究了以 太阳为微波辐射源的“夸父”无源定位雷达技术。计算结果表明,使用2 m×7.5 m口径的车 载 天线接收系统,对舰船目标探测距离可达30 km。“夸父”雷达技术在提高战场生存能力方 面有重要意义,在港口、机场管制等民用雷达方面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针对自卫电子对抗射频隐身条件下功率管控问题,分析了自卫电子对抗中压制性干扰与欺骗性干扰的射频隐身特性,讨论了自卫电子对抗有效干扰及射频隐身的关系并建立了射频隐身特性模型,提出了压制比有效边界、信干比有效边界的自卫电子对抗功率管控方法。依据电子对抗的“互闭环”特性,建立了基于功率管控前后截获距离比值的射频隐身表征因子,通过仿真证明了功率管控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