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正交空时分组码(OSTBC)基础上,分析了Turbo乘积码(TPC)和OSTBC级联方案的 可行性,提出了一种采用TPC+OSTBC级联的空时编译码方案,分别仿真分析了不同TPC分量码 、不同接收天线数目下系统的差错性能,并对采用OSTBC和TPC+OSTBC级联方法系统的差错性 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级联空时编码方法可同时获得全分集和全速率,且差 错性能明显优于只采用OSTBC。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接收机的架构、收发天线的角度和判决方式对穿戴式超宽带(UWB)信道RAKE接收机误码率(BER)的影响,利用数字抽样示波器获取时域接收信号,使用CLEAN算法去卷积,得到体表-体表和体表-体外环境下人体信道冲激响应;并采用不同结构不同分支数的RAKE接收机对含有加性高斯噪声的跳时信号进行接收,以分析其对BER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包含所有分支的RAKE接收机BER最低但结构复杂;在相同分支数下,包含部分分支的RAKE接收机的BER损失要比选择性RAKE接收机高3 dB,但复杂度较低。对收发天线不同角度的研究表明,收发天线应避免垂直,否则体表反射作用带来的多径分量增多,容易出现码间干扰,从而增加BER。在重复编码情况下,软判决的BER性能要优于硬判决0.2~0.4 dB。该信道模型和误码率分析研究可对穿戴式UWB收发机的架构设计和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传统单正交码扩频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双多进制正交码扩频 4DPSK的复合调制方式,以进一步提高频谱利用率。首先给出了复合调制方案以及采用最大后验概率(MAP)准则的最佳非相干接收方法,其次提出了适合Turbo乘积码(TPC)SISO(软输入软输出)译码的软判决信息提取算法,最后测试了系统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的误比特性能。仿真表明该系统可以获得比传统正交扩频系统更高的抗噪声干扰能力,引入TPC编码技术后性能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4.
考虑到Multi-h CPM(Continuous Phase Modulation)最大似然接收机结构复杂难以工程实现,提出了一种基于Laurent分解和状态空间分类(State-Space Partitioning,SSP)的接收机结构。首先详细介绍了Laurent分解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对相位幅度调制(Phase Amplitude Modulation,PAM)脉冲截断和平均两步处理,大大减少了匹配滤波器的数目和网格状态;其次在倾斜相位基础上,介绍了状态空间分类原理,进一步简化网格状态,并引入判决反馈,提高了误码性能;最后给出了Laurent-SSP简化接收机的结构,并分析联合算法的优越性。对ARTM TierⅡ信号进行仿真,结果表明,Laurent-SSP简化接收机所需的匹配滤波器和网格状态数目分别为最大似然接收机的3/128和1/16,在10-5误码率下的性能损失仅为0.2 dB。  相似文献   

5.
采用扩展汉明码作为Turbo乘积码 (TPC)的子码时,与传统的Chase算法相比,Cyclic-2PML(循环 2伪最大似然)算法复杂度低。本文研究了基于该算法的TPC在高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译码方法,仿真比较了采用不同子码组合的TPC结合不同的调制方式在高斯信道和多径衰落信道中的性能。结果表明,以(32, 26, 4)扩展汉明码为子码的TPC,不仅具有较高的码率,同时可以获得更好的误比特率性能。  相似文献   

6.
在60 GHz芯片间无线互连信道中存在着多径干扰问题,采用Rake接收是提高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针对脉冲超宽带(IR-UWB)的芯片间无线互连系统,分析了多径信道下Rake接收机的误码性能。在IEEE 802.15.3c信道模型基础上,对不同分支数以及不同合并方案下的选择Rake(S-Rake)和部分Rake(P-Rake)接收机误码性能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支路数为2的P-Rake在数据速率为10 Gb/s时仍具有良好的抗多径性能,这为芯片间无线互连系统的Rake接收方案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置信传播(BP)算法可以为系统极化码提供软信息作为判决依据,也可以为系统极化码在级联迭代译码中提供交换软信息。在详细描述基于信道极化结构的置信传播算法基础上,比较了系统极化码在软信息判决方法和极化编码判决方法下错误率性能的差异。仿真结果表明,软信息判决方法可以提高系统极化码的误比特率,在高信噪比下误帧率方面也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速数传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提出了一种DSP实现CPCI总线的高速数传 通用接收机实现方案。该设计兼容模数混合和全数字硬件输入接口,采用ADC采样率在线设 置和程序动态加载技术,可实时完成对不同码速率和不同调制编码方式数据源的解调译码。 对450 Mbit/s和600 Mbit/s两种高速数传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其接收机解调 损失分别小于1 dB和1.5 dB,满足工程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频率选择信道基于RLS算法的自适应判决反馈均衡MIMO-DFE空时接收机,由于这种接收机不需要信道识别,从而降低了接收机的复杂度。通过蒙特卡罗仿真评估了接收机在频率选择信道下的误符号率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加信道编码的情况下,该接收机在信噪比为 14dB时误符号率达到 10-3以下。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的低复杂度硬判决译码算法的性能,提出了一种改 进的比特翻转(BF)译码算法,在迭代时利用一个交替的门限模式对多个比特进行翻转,降 低了每次迭代时比特被错误翻转的概率,从而有效提高了译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与BF算 法相比,该算法在保持低复杂度的基础上获得了更好的译码性能和更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多维标度法(MDS)从空间上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直观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运用该种方法所得的坐标分布图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该图可以用来作为决策者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旅行社引入CRM的条件分析,结合目前CRM发展情况对旅行社如何正确引入与应用CRM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西方多个国家实行的"利率走廊"调控模式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瞩目.在中国,引入"利率走廊"调控模式对日趋成熟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进行调控,将为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另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4.
良好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能为企业风险管理(ERM)增值,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本文首先为内部审计在ERM中进行职能定位,指出内部审计在ERM中应该发挥和不应该发挥的作用,进而对内部审计在ERM中如何发挥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的价值链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敏 《商业时代》2006,(15):13-13,25
现代企业竞争是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现代企业引入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能够实现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突破仅对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局限性,适应了企业在价值链管理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湖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现状,以及FDI在三次产业和行业内的分布特点,就湖北省利用外资对产业结构的正面和负面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对湖北省利用FDI优化产业结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室内密集多径环境下人员定位精度差这一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脉冲超宽带与能量检测接收机的信号到达时间估计算法。根据在IEEE802.12.4a标准室内家居环境下得到的超宽带信号,深入分析了信号的偏度、翘度与均方差特性。根据信号特性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算法能够实现高精度的信号传播时间估计。该算法充分考虑了积分周期与信号传播环境如视距与非视距对信号传播时间造成的影响。通过实验分析对比,该算法对信号传播时间估计具有更好的鲁棒性,目标运动速度和形变具有很好的鲁棒性,能够提供更高的精度。相较于阈值估计算法,该算法在低信噪比环境下最优能够提高10 ns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18.
优化我国企业年金资产配置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我国目前企业年金的资产配置的现状出发,在借鉴国外特别是美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各种投资工具的收益率,提出了优化我国企业年金资产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金融市场风险测量的VaR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盛芝  吴恒煜 《商业研究》2002,51(22):109-111
近年来 ,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增加 ,金融机构需要准确的测量其市场风险。对市场风险的正确测量构成了市场风险管理的基础。在介绍广泛应用于测量市场风险的VaR的实质、计算方法及发展方向的基础上 ,探讨其在我国金融市场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唐凌云 《中国市场》2010,(15):12-14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但是对操作风险一直以来缺乏应有的关注。本文在介绍VaR及其在操作风险领域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供应链金融中操作风险的存在形式,同时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计算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VaR值的模型,可供银行据此配置合理的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