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我们看到,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一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工作要求: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是对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深化与升华,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与生态问题●段华明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因其同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灾害频仍等现实问题相交织,又同人口剧增、粮食短缺、贫困失业、社会治安等社会问题紧密联系,日益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全球性的经济、政治问题的解决,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从而引起...  相似文献   

3.
张燕 《改革与开放》2012,(18):88-89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之一,它着重把握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试图找到一条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之一,生态文明建设自然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之势。生态社会主义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给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詹姆斯·奥康纳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学批判理论。它以制度批判为视角,剖析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阐明了只有将社会主义与生态学相结合,最终走生态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生态危机。生态问题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蔓延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意识。詹姆斯·奥康纳关于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既要重视全球性视角与地方性视角的相互结合,又要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结构上的平衡,还要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绿色运动,是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相结合的产物.它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价值,以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为追求目标.现阶段我国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仍存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应将生态社会主义的合理观点运用于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理性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以生态文明建设牵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从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这"三总"的角度来看,极大地提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7.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的一种左翼社会思潮,是一种以建立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为基础,以满足新型社会需要为目标,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未来社会理论。该理论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和主张为我们开拓视野,顺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产业革命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可是,这种巨大的发展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尤其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之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这种生态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化伴随的问题之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而生态马克思主义观念的提出不仅深刻地揭示了生态危机的原因,并且也提出了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即生态社会主义。本文笔者注重分析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从产生、发展到完善的过程展开较为完善的系统分析,希望对大家深刻理解当今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邹雨希 《魅力中国》2013,(14):364-364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与传统的工业文明相比更具有社会主义属性,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曰春 《理论观察》2008,(1):149-150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那么,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呢?这就需要树立生态民主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