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企业品牌制胜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牌竞争是当今国际市场竞争的一级砝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经济逐渐步入了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我国市场正在日益紧密地与世界大市场连在一起.但是也必须看到,这是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又一次挑战,它将使我国的支柱产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这就需要我国要尽快形成一批拥有强大实力的大型企业,更需要一批能与世界名牌相抗衡的国产品牌.对一个国家来讲,品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是民族工业的精华和骄傲,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名牌能够产生巨大的价值增值效应,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时期,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宏伟目标的指引下,在国家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创新激励政策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中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这一阶段,中国工业企业总体研发状况有明显改善,研发投入、研发活动以及研发产出情况良好,但是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例如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错误导向.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古代史看西安,数点华夏文明最初的繁华胜地;那么,近代史看上海,一睹民族工业最初的半壁江山……百年上海,曾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滥觞地,以江南制造局为标志的民族企业,到我国第一家味精厂、第一家灯泡厂、第一家电池厂、第一家时钟制造厂、第一家民族制药厂……上海,堪称半部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史;今天,在全球经济现代化、一体化进程中的上海,又将面临企业"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的考  相似文献   

4.
一、工业企业销售利润 在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多品种生产情况下,企业销售收入、销售利润、上交税利等经营目标,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国家、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连,为此,决策者制定的销售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1.工业企业销售利润决策  相似文献   

5.
百年长安是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缩影,也是国家、民族兴盛发展的践行者。跨越三个世纪的发展历程,长安汽车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参与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伟大进程。自诞生之日起,长安就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勇敢地担负起拯救民族危亡和振兴民族工业的重任。无论是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自强",还是军工血统的独立自主;无论是"军转民"战略的成功转型,还是自主创新的不懈探索,其背后的源动力,是一代  相似文献   

6.
规模以下工业是指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企业和个体经营企业.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企业改制等手段,使得我县的工业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规模以下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制约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对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不管它是发达的,还是发展中的,民族经济都是它的兴邦之本,没有自己的民族工业,在世界经济中只能处在一个被摆布的地位。如果在中国工业经济领域中的每个行业,至少都出现一个像长虹一样的企业,来支撑起本行业的一片江山,那样,中国民族工业的腰板就会硬朗许多了。  相似文献   

8.
工业管理,包括工业企业管理,是门科学。对它的深刻理解和发展完善,长久以来,世界各国无不在日以继夜地探索着、实践着。 这个管理,管得好,工业生产及工业企业可以蒸蒸日上,兴旺发达,创造出比较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管得方法不对,可事倍功半,事与愿违,甚至带来重大灾难。 我国的工业生产和工业企业管理,在过去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走了弯路,得到了高投入低效益的后果。  相似文献   

9.
江总书记曾指出要"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因为创名牌既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又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结合点和战略措施。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要想使我国民族工业产品能在世界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创造名牌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打造中国的名牌,我认为,单靠企业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政府与企业联手,共创中国名牌。 1.政府在创建名牌方面的作用和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上,世界上现在存在两大不同观点的学派,一是以亚当·斯密理论发展而来的新自由经济主义,主张完全靠市场调节,不主张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认为通过市场作用调节,经济能走向健康发展;一种是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其实质内容就是国家干预,主张政府对经济进行调节。2001年度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名经济学家都是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中有两名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业企业节能政策工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公共管理一直处于一场"革命"之中,从传统公共管理走向"新治理"。然而这场革命的焦点,就在于用以解决公共问题的工具或手段,"新治理"范式中的"工具"因此成为分析的基本单位。本文首先界定了政策工具的内涵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1980年至今的工业企业节能政策进行梳理,并和国际节能政策工具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促进中国工业企业节能的政策工具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1.
工业企业的服务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企业的服务质量管理主要是指--"售后服务"的质量管理.1994版ISO9001标准中的"4.19服务"一要素中的"服务",更具体、更准确地说就是"售后服务".在2000版ISO9001标准中,"售后服务"被安排在"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一条款中,并改称为"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数字,有时胜过直接的叙述. 下面有这样一组数字,它不动声色地告诉我们,一个企业20年的历程和巨变:1986年,在航空工业素有"老母鸡厂"之称的太行仪表厂,全年工业总产值不过1357万元,2007年却达到6.61亿元,21年增长近49倍;  相似文献   

13.
微博互动     
《中外管理》2015,(2):15
@中外管理杂志:【中国企业别急着学德国工业4.0!】一个德国"工业4.0"概念,在中国市场上又掀起了一股学习德国企业的热潮。相对而言,尽管中国企业对这个概念的认知迟了两年,但其在中国市场的反响,似乎超过德国本土企业。中国企业应把德国企业最传统的东西学会,这比盲目学习"工业4.0"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每一家成功的企业都会推出自己的官方企业史,蒙牛也不例外.最近上市的由蒙牛副总裁和总裁新闻助理合著的<蒙牛内幕>一书,正是这个企业的一部编年史.尽管这个企业只有短短6年的历史,却成就了一段中国工业史上空前绝后的成长奇迹. 作为"正史"的<蒙牛内幕>不可避免地掺杂了作者自己对企业的感情或者是他们在自己职位所必须表明的价值观.但必须看到,蒙牛也并非是那些需要粉饰的企业,它的各项业绩指标都非常透明,甚至企业总裁牛根生的各种言论、思想、行为也非常透明.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蒙牛是一家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卓越企业,因为成就它的绝非一两个特殊的优点,而是已经逐渐成为系统的一种核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人民日报》2011年10月15日在《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一文中这样评论文化力之于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价值。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  相似文献   

16.
周恒德 《现代企业》2007,(10):35-35
民族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命脉和支柱,是国家的"脊梁"。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与否,未来怎样,关键是看他的民族工业如何。然而,在改革开放已经深入发展的今天,一些地区却步入了误区,把发展民族工业同对外开放割裂开来,求"外"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企业之心声-- 实业救国1840年以后,中国负穷落后,不断遭受列强侵略.为了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振兴中华民族,一些有报国之心的仁人志士毅然决然地弃官"下海",开始以"实业救国",谱写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本文首先从主要经济指标入手,分析中小工业企业的现状,归纳出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其次,指出制约中小工业企业成长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环境存在的障碍,一个是内部机制表现的缺陷。最后,从各级政府的角度,就六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创造中国名牌、振兴我国民族工业,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是保护和振兴民族工业的战略性问题。名牌,既是产品的形象,也是企业的形象,也是国家的形象。要加强舆论对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支持,大力宣传我国名牌企业和产品,帮助企业与国际名牌企业相抗衡,在全社会树立中国名牌的意识。争创世界名牌,功在当代,惠及千秋。只要全社会共同奋斗,努力创造和保护我国名牌企业和产品,就能使它们以更强的实力、更大的规模参与国际竞争,创造出中国的国际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万物互联时代来临,人工智能进入到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经济活动伴随着科技与理论的不断创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类企业通过不断的整合与数据分析,整合出了全新的企业管理和盈利模式,这其中,业财融合功不可没.而工业企业更应把握好这一趋势,应用好业财融合管理工具,顺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但是由于业财信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