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机器人产业,主要是指占机器人应用总数90%以上的工业机器人的制造业,是一个包括工业机器人本体、关键元器件和系统辅助设备的生产以及工业机器人销售服务等在内的专业化协作生产的行业体系。机器人产业的形成,是一个与工业机器人发展相关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突出标志应当是实现工业机器人商品化并依靠商品生产的资金积累使再生产能够在原有的或扩大的基础上连续进行。通常,工业机器人生产厂家、在职人数、产量和产值及其年增长率等指标,则用来衡量机器人产生规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工业机器人与劳动力的空间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媛媛  张竞  周亚虹 《经济研究》2022,57(1):172-188
本文使用2005—2015年人口普查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各行业运行量的数据,研究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中国劳动力空间配置的影响。工具变量估计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减少了地区外来劳动力的迁入率,这一负向影响主要来自低技能劳动者。机制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与其应用规模和劳动力的迁移成本有关;从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看,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和户籍制度松绑的双重作用主要影响高技能外来劳动力的迁入。最后,在区域劳动力市场内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地区总就业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推动经济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已有研究主要从劳动力市场视角讨论了工业机器人的经济效应,而文章主要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对城市工业碳排放的影响。首先,文章构建包含工业机器人和能源投入的理论模型。理论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能够赋能城市工业碳减排。其次,利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有效降低城市工业碳排放,推动城市经济向低碳方向发展,且具有长期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能够抑制非资源型城市、数字化水平较高城市、东部以及南方城市的工业碳排放,但对资源型城市、数字化水平较低城市、中西部以及北方城市的影响不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在工业机器人发挥城市工业碳减排效应的过程中,绿色技术创新和人机匹配度是重要的作用机制。进一步采用门槛模型发现,随着互联网普及率、人力资本水平和政府科技投入的提升,工业机器人减排效应呈边际效应递增态势,这意味着完善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是促进工业机器人减排效应的实现路径。文章的研究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经济低碳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企业绿色转型对于中国“双碳”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是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环节。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企业智能化改造成为推动生产方式转变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则是企业智能化改造的常用手段。本文利用2000-2013年进口工业机器人企业层面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产业链传导效应模型,对智能化改造的减排影响及机制进行分析。实证研究发现,进口工业机器人显著抑制了制造业企业污染物排放,但这种效应主要通过生产线中的工业机器人实现,特别是多功能工业机器人。其有助于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扩大产出规模,减少能源消耗,改进全要素生产率;进口工业机器人还通过产业链传导效应促进上下游企业污染物减排;同时,人力资本水平越高、产业结构越优化、基础设施越完善的地区及技术水平越领先的行业,越能发挥工业机器人污染物减排的作用。本文以工业机器人进口额存量指标为核心解释变量,区分了不同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同时将影响效应延伸到产业链传导上,丰富和拓展了现有工业机器人减排效应研究,为机器人等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中国绿色发展提供了决策思路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是发展工业机器人最早的国家之一。七十年代初,它的产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十几年之后,意大利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和技术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在世界上仍居领先地位。1978年是意大利工业机器人起飞的关键的一年,之后,开始了大量生产。产品很快占领了国内市场,扭转了机器人市场贸易亏损的局面,生产厂家比1974年增加了14倍,并积极开展研究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6.
韩民春  乔刚 《技术经济》2020,39(8):85-94
本文利用中国分省份面板数据,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实证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和工业机器人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工业机器人显著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并且在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有显著影响,在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进一步考虑比较优势,发现高资本密集度有利于工业机器人发挥经济增长效应。从地区异质性角度看,东部地区遵循比较优势,机器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但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都存在违背比较优势的情况,抑制了工业机器人的经济效应;最后,进行影响机制检验时,发现工业机器人主要通过资本回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但人力资本中介效应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形势 美国的第一台商品化机器人是60年代中期造出来的。尽管美国最大的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史密斯先生在80年代初曾预言,将来汽车工业的生产线上工人的位置会一个个地被机器人所取代,但是在70—80年代机器人并没有在美国工业中被广泛采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早期的机器人价格昂贵、可靠性差。  相似文献   

8.
<正>农业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不同的是,农业机器人属于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是三种不同的机器人类别。当前,农业机器人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主要由于全球农业劳动力人口大幅度减少,而人口老龄化是导致劳动力减少的重要因素。目前日本是全球范围内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2018年以后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也开始凸显,具体表现为绝大多数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导致了农村耕地闲置等现象。在国家高度关注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下,如何让机器人代替人工是个战略性问题,未来,农业机器人将在农业生产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科技被认为是智能制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其快速发展在改变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机器人科技等新技术的出现势必会对就业产生重大冲击。本文利用IFR工业机器人数据和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从微观企业层面和宏观行业层面考察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变动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就业净增长的负向影响会通过“降低企业就业创造,提高企业就业破坏”来产生作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就业变动影响的作用途径存在异质性,相对而言,对于生产人员占比高以及高中学历占比低的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就业总体变动以及结构变动的冲击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会影响企业的员工结构和绩效水平,进而影响企业就业总体变动以及结构变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上游行业企业的就业影响主要表现为替代效应,对下游行业企业的就业变动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本文研究能够提供关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于劳动力市场均衡影响的中国版本解读,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一、澳大利亚空间工业发展概况澳大利亚的空间工业发展曾有过一段“黄金时期”。在50年代和60年代,澳利用南澳的伍默拉国防设施,参加了欧洲的发射活动。起初这一活动是与美国的黑骑士及兰纹弹道火箭开发项目有关,后来,在60年代和70年代澳又支持欧洲发射开发组织的活动。在60年代,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机器人产业进入技术创新密集活跃、产品应用深度拓展的发展机遇期,农业生产、工业作业、生命健康、生活服务、国防军事等多领域即将步入以机器人为关键支撑的全新阶段。一、全球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态势机器人作为科技创新的“璀璨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全球主要工业国家将机器人作为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加快战略布局,丰富技术储备,完善产业建设,拥有强大的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一、澳大利亚的高新技术产业 作为澳大利亚这样一个国家不可能在所有领域参与全球工业的竞争。必须权衡利益得失,对优先发展的领域作出选择。选择的依据是有利于澳大利亚现在和将来的贸易平衡,同时要能促进相关工业的国际竞争性。他们选定  相似文献   

13.
一机器人技术(或曰机器人学),是生产自动化领域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它最常指的是非连续过程工业的全部自动化技术,其内容排除在计算机出现之前业已存在的机器,但又常常包含工业以外的一些应用,例如农业机器人和海洋机器人。实际上机器人技术早已自成一门科学体系。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面几乎遍及社会、经济、人类工程、教育等各个方面。但在理解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引言到了近代,机器人一词的出现和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问世之后,不同功能的机器人也相继出现并且活跃在不同的领域,从天上到地下,从工业拓广到农业、林、牧、渔,甚至进入寻常百姓家。并联机器人是一类全新的机器人,它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强、误差  相似文献   

15.
一、澳大利亚的科技管理体制多年来,澳大利亚的科技管理一直是多元性的。后来,随着澳对工业研究与开发的重视,考虑到科学、技术与工业的密切关系,便把工商技术部作为联邦政府主管工业和科研的职能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政府为空间科学拨款为支持澳大利亚三个公司参加欧洲遥感卫星ERS-1计划,澳政府拨款87万澳元。这是澳工业、技术和商业部长巴顿于1985年3月7日宣布的。他是根据澳大利亚工业研究和发展鼓励计划批准这笔款项的。他说,澳大利亚一英国空间有限公司盈得了制造卫星红外扫描仪的部分数据处理系统的合同。这将使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17.
工业机器人在企业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能否重塑企业生存优势值得探讨。基于IFR机器人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影响企业生存的效应与机制。结果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可以重塑企业生存优势,机器人渗透度每增加1%,企业生存概率会上升35.60%;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生存促进效应在非出口企业、民营企业效果更显著,政府补贴并未增强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生存促进效应。同时,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生存促进效应在不同工业部门及制造业细分行业存在明显不同,该促进效应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更为显著。此外,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东部区域、高科技创新区域企业生存的促进效应更强;从作用机制来看,生产要素配置优化、生产效率提升和产出规模扩大均是工业机器人应用重塑企业生存优势的重要渠道。在数字经济时代,上述发现为下一阶段工业机器人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作为自动化装备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汽车的生产制造中。在生产过程中,汽车车身的钣金冲压线是主要设备,其对汽车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以及汽车的质量有着直接性影响,而冲压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因此,工业机器人作为可靠性强和灵活性高的机械设备被切实应用到冲压自动化生产线上,对汽车制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本文对工业机器人在冲压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研究组织(CSIRO)”是根据澳大利亚1949年的“科学工业研究法”而成立的独立法定法人,其前身系“科工研究理事会”(1926年成立)。科工组织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共有6个研究院,下设37个研究所和单位。到1990年6月,该组织遍布全国的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机器人经济效益的评价体系。全文分为三部分:(一)工业机器人经济效益的评价在宏观、微观和认识观上的意义:(二)关于定量评价工业机器人经济效益的因素定量化和经济评价模式的分析;(三)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从而为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机器人经济效益的评价体系奠定方法论和定量计算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