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谈我国会计监督的主体问题○广东佛山大学杨珊华我国《会计法》第16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财政部1996年6月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73条也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不少地方在推行会计委派制的过程中采取了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取消了单位的会计核算岗位,由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各单位的会计业务。这种模式从一产生就引起了各方的激烈争论,其中争论的一个焦点就是:会计集中核算与新《会计法》相矛盾,特别是有悖于《会计法》第三条、第四条、第三十六条的具体规定。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下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3.
《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该法第三十六条同时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相似文献   

4.
宋弘  刘雪峰 《活力》2008,(9):38-38
民营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有以下三方面: 1.部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不高,不能适应民营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会计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第四条也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也就是说,《会计法》对单位负责人的职责规定得非常清楚,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相似文献   

5.
曹旭鸣 《铁道财会》2004,(Z2):61-63
会计具有监督的职能,这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已被广为认同、接受。从2000年7月执行的新修订的《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修订前也明确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由此可见,会计监督在我国经济领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新《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第二十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字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必须由总会计师签字并盖章。  相似文献   

7.
观点     
对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的不同观点实行会计委派制是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但是,笔者认为该制度存在的问题在于:1.会计委派制缺乏法律依据,与现行的许多法律法规相冲突。《会计法》第4条、第14条、第21条、第36条明确规定了企业拥有对会计机构的领导权和对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权;《公司法》第174条  相似文献   

8.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的日益临近,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国际化即将到来,从而对我国会计法制和会计市场国际化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新《会计法》与国际会计惯例进一步接轨   新《会计法》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因应了会计国际化的挑战,在如下方面体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   (一 )新《会计法》确认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符合国际通行的做法。从国外的立法情况看,公司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大都由公司管理当局负责。新《会计法》第 4条、第 21条、第 28条等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  相似文献   

9.
一、会计监督的内容、任务和依据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按预期的目的和要求,以及一定的标准,通过会计工作,对单位的经济活动从合法性、真实性、合理性等方面所进行的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单位实行会计监督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责任,《会计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一会计监督的内容:会计监督的内容总的来说包括三个方面:合法性、真实性、合理性监督。1合法性监督。就是从经济活动符合国家财经法规方面进行的监督。《会计法》规定了三方面的合法性监督:1第十四条…  相似文献   

10.
会计委派制作为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即国家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分,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的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进行委派,监督派驻单位的资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的一种会计管理制度。会计委派制是目前人们十分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采用会计委派制度能够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会计人员在不受企业行政和经济制约的条件下开展会计工作,充分发挥会计的理财监督作用,从而有助于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提高会计信息在国民经济决策中的作用。无论采用企业内部会计制,还是采用企业外部会计制,企业会计的基本职能仍然是会计核算和监督。因此,在会计委派制下仍然需要和加强对会计的审计监督。新《会计法》在“会计监督”一章中规定了三个方面的审计监督:第二十七条的内审监督,第三十一条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第三十三条的政府审计监督。这些规定,必须加大力度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1.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一个重要的会计规章,是财政部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于1996年6月17日制定和实施的。然而由于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于1999年10月31日我国又对《会计法》进行了修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所以应当进行修订,主要是因为《会计法》作了全面修订。同时,也是因为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些会计基础工作的具体规范应进一步健全完善。第一,关于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任职资格和基本条件。《会计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相似文献   

12.
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思考赵秀萍,刘军1993年12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第三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本法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由此可见,会计的基本职能就是要对各单位...  相似文献   

13.
竟晓盛 《四川会计》1998,(10):37-39
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会计监督主体的认识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是国家,有人认为是企业,最普遍的认识是认为会计监督主体是会计人员。其理由有两点:1.主体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2.我国《会计法》第16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  相似文献   

14.
一、实行会计委派制是贯彻《会计法》的重要环节《会计法》中明确提出“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财经法规,把好财务收支关,在加强财务监督方面承担起重要责任,发挥重要作用。在现有的会计体制下,会计人员隶属于本单位,这就决定了会计人员必须维护本单位的利益。由于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相对还比较落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国家利益和单位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使会计人员在会计监督中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如果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就会影…  相似文献   

15.
《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负责。”说明《会计法》将单位负责人列为会计行为的第一责任主体,这是新《会计法》的一个重大突破,意在针对性地解决会计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然而,在《会计法》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99年 10月 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经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以下简称新《会计法》 ),在今年 7月 1日开始实施。笔者在认真研习新《会计法》中发现:近两年来,全国某些地方试行的会计委派制在诸多方面与新《会计法》的基本精神不相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委派制的会计责任主体多元化,会计违纪责任难究,这正是新《会计法》纠正的重点。   新《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明确了会计责任主体的唯一性,那就是:“单位负…  相似文献   

17.
九届全国人大第十二次会议于1999年10月31日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这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件大事 ,它对于规范会计行为 ,建立健全会计秩序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充分发挥会计职能 ,将起重要作用。认真学习宣传好《会计法》 ,才能保证《会计法》的贯彻、实施 ,才能保证《会计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学习新《会计法》 ,体会如下几点更加深刻。一、新《会计法》强化了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责任修订后的《会计法》第四条规定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第二十一条规定 :“单位…  相似文献   

18.
肖霞 《四川会计》2000,(8):30-31
目前 ,尽管会计人员委派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存在许多难点 ,但从我国国情出发 ,会计委派制对加强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监控、充分发挥会计部门的管理职能、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就会计委派制具体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谈谈以下观点 :一、亟待完善实行会计委派制相配套的法律依据目前 ,我国相关法律中还没有规定对会计人员实行委派制的条文 ,虽然《会计法》中规定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 ,但管理会计工作与委派会计人员并不是一回事。甚至有些做法与相关法规相抵触。如《企业法》、《公司法》均规定厂长、经理具有任免企业…  相似文献   

19.
一、代理记账的法律依据 基于代理记账业务的积极意义,充分肯定代理记账业务。1993年修改《会计法》时增加了“代理记账”规定,允许那些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或者配备会计人员条件的单位,委托有关的会计服务机构进行代理记账,从而首次确立了我国代理记账业务的法律地位。1993年通过的《注册会计师法》第十五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承办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从而为代理记账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合法的中介机构。与此同时,为了具体规范代理记账业务,财政部于1994年6月23日发布了《代理记账管理暂行办法》,对从事代理记账的条件、代理记账的程序以及委托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等作了具体规定。新修订的《会计法》再一次确认了代理记账的法律地位。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相似文献   

20.
张学芳 《广东审计》2001,(10):17-19
《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一规定明确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 《会计法》中第十五条又规定:“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如,法人代表、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公司制企业的董事长。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并不是指具体负责经营管理事务的负责人,如公司制企业的总经理等。 众所周知,企业因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给消费者造成重大伤害并被消费者起诉,单位负责人是要作为被告单位的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