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潮商》2010,(6):94-95
作为浙江省省会的杭州市,有着2200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元朝时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 现今,杭州不仅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之一,也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各方面高速发展的著名城市,吸引了众多有识之士前往当地投资创业,而这其中不乏潮商的身影.  相似文献   

2.
一、城市是"生态文化"发源和发展之地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最典型产物,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心和主要载体.城市首先是一个物质经济实体,人们通过设计、施工、修建和改造的、一个人工的物化环境,不是自然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起点,也是一座城市的文脉,是一种无法再生的文化资本与资源.经济有落还会有起,但城市的文脉断了就很难恢复.  相似文献   

4.
吕景城 《企业导报》2012,(13):166-167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和软实力,也是一个城市的资源和品牌,它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和重要的意义。淄博市作为一个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要实现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在山东中部率先崛起"奋斗目标,既需要建设经济强市,也需要建设文化强市。淄博市文化强市建设,不仅需要构建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文化发展模式,而且需要围绕该模式,全方位构建支持其运行的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5.
刘凤至 《潮商》2016,(6):36-38
一座城市,仅有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丰富的经济物质生活是远远不够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城市独特的名片,展示了城市的风貌和魅力,更能体现城市的内涵与灵魂.而文化创意产业凭借其创意性、创新性、创造性的特色优势,成为一座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深层动力的延伸.  相似文献   

6.
一、文化营销是创建城市品牌的大势所趋 1.经济全球化要求文化特色城市品牌.在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品牌日益成为城市最宝贵的、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是城市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代表着城市的身份和地位.  相似文献   

7.
双城,那是一座古老的小城。双城,也是一座新兴发展中的城市。双城,经济与文化,科技与教育,各行各业都在全面蓬勃发展。在这发展过程中,离不开那些默默无闻的公安战士。是他们为城市的安宁,为净化社会环境,为经济的发展和腾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的中心,自从有城市以来,人类社会的创新、扩散和文化的交融、变迁最先都是从城市开始.直到20世纪,世界各国最先进的社会制度、文化设施、文艺机构都是聚集在城市,一个城市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发达程度往往也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9.
经济是一座城市的形,文化则是一座城市的魂。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国际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竞争力包涵的内容越来越广泛。现在各国越来越重视软实力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化软实力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掘乐山的文化软实力,对于提升乐山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月涛  宋婧雯  薛滨夏  张远景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4):99-107,封2-封3
历史城市保护与更新中普遍存在着空间脉络断裂的问题,割裂的历史建筑、街区和片区恰似城市中的一座座"孤岛","孤岛"现象日益突出.在剖析造成"孤岛效应"的经济、文化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以空间脉络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对山东地区典型历史城市中的历史建筑、街区及片区的空间特征数据进行模拟分析.针对三个层次上"孤岛效应"的主要性质和特点,提出空间特征优化、空间联系延伸和空间组构平衡三种空间脉络改善策略.这将有助于历史城市保护与更新的关注重点从"实体"转向至"脉络",完善历史城市中空间保护体系的架构,推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本文以陕南地区三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城市特点,构建公共基础建设、城乡发展、经济水平、环境卫生、信息文化服务六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对陕南地区的三座城市进行状态量化。并以汉中市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参照,探讨安康、商洛智慧化城市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飞机在苏联首都莫斯科近郊徐徐降落时,旅客印象最深的便是青蓝的水、翠绿的树、雪白楼房和金顶的教堂.莫斯科旧时有上千座教堂,最近几十年又建了无数浅色的高层楼房,由于绿化搞得好,市民自豪地把他们的城市称作"世界上最绿的都市之一".凡是到过莫斯科的人,无不为它的绿化和清洁而感叹不已. 莫斯科是全苏政治、经济、文化、交通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古城苏州,这里不仅是中国文化与艺术的集散地,但同时也是当代中国经济高度发展的新兴地区.在水天一色的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文化水廊景区内,一座临湖而建、连接红枫林景观和苏州国际博览中心、集中西文化于一体的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简称"苏科文")拔地而起,成为21世纪苏州"人间新天堂"象征的新亮点.苏科文拥有逾15万平方米的展览、观赏、休闲和购物场地,是集电影评奖、研究、论坛、展览、普及、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平台.她的建成,为苏州这座古老而时尚的现代化城市增添了无限风采.入夜临湖凭眺,变幻莫测的苏科文奇灯异彩映入湖中犹如美丽神奇的海市蜃楼.中铁建工安装苏州分公司把安装艺术与艺术安装有机结合,为这个中心注入了时尚、艺术与文化的高品质基因.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文化与城市经济、社会、政治和谐发展,使其成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最活跃要素,文化活动产业已经由区域经济体系的边缘走向了中心。长沙是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长沙市文化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共生、互动关系,纵观国际国内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文化活动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及其所产生的巨大效应,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化与图书馆的互动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 1986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发展十年规划>,明确指出"要对构成21世纪特征的重大世界挑战做出应答,就必须在发展中更强调两个主要目标-发展中的文化尺度和人的文化生活","要在经济的技术发展中,将文化和人的价值恢复到中心的位置上来";其次,城市文化还是众多城市考核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托夫勒认为,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将不再作为衡量国家实力的主要指标,知识的控制是明日争夺世界权力的焦点,谁的文化成为主流文化,谁就是国际权力斗争的赢家;城市文化是城市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精神、灵魂.而城市图书馆是提升城市文化的助推器,图书馆文化又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文化与图书馆的互动可以促进城市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替代产业保证油城长期繁荣中国市长协会石油专业委员会编者按:全国20多座石油城市是600多座城市中最有生机、最有发展潜力的科学城市。它们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石油资源的长期开采,许多油田都面临着主资源不断下降乃至枯竭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明浩如烟渺,纵横五千年,从南至北,延续着对文化的承继与发扬。其中有这样一支文化命脉诞生于有着有福之城美誉的福州,它就是闽都文化,将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城市的文化特色与发展图景精心勾勒、着意渲染,仿若一道宜人的美丽风景。"居住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在感受到都市现代化步伐日益加快、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之时,也在找寻一处心灵的花园,或者说是文化的家园。"福建省著名的寿山石微雕大师吴开桃老人这样对记者说。据了解,闽都文化发展已经被列入福建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之中。"规划"指出,福建省要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打造共有精神家园,传承弘扬特色文化,要重点保护发展妈祖文化、闽南文化、闽都文化等。闽都文化涵盖了三坊七巷文化、寿山石文化、闽剧伬唱、船政文化等文化品牌。"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将现代与传统有效融合,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传统保护的关系,如何将有形物产和无形精神财富有效融合是摆在包括榕城在内的众多发展中的城市的一道课题,亦是一道难题。"福州市发改委的负责人这样表达他对福州闽都文化建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每一座经济中心城市,都有它值得骄傲的地标建筑。它们不仅具有突出的规模、高度和外型,更代表城市发展的趋向;它们是现代建筑科技、设施的充分展现,也彰显了这座城市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它们汲取时代精髓,成为时代记忆。在中国经济崛起、西部高速发展之时,成都仁恒置地广场以城市里程碑式的地标建筑引领成都CBD发展,助推城市国际化进程,带动成都高端商务商业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文化导向的城市复兴:一个批判性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文化推动城市复兴是现今世界盛行的发展策略,但是这种文化导向的发展策略却并不是城市复兴的"万能钥匙",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空间塑造产生了许多问题,而且也给文化的发展造成了变异和危机.通过一个批判性的视角,对文化引导的城市复兴策略失效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当前的城市复兴实践呈现一个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这一难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我国有118座资源型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其中,资源已经枯竭或濒临枯竭的40座,已占到全部资源型城市的1/3强.这些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矿竭城衰"的严重威胁;即便那些资源产业尚处于稳产、成熟阶段的资源型城市,也面临着经济增长缺乏后劲、就业再就业压力巨大、生态环境恶化和社会矛盾积聚等等一系列越来越突出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