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调整安徽省产业结构的重大突破口。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握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以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争夺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为战略重点,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阐述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安徽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明确发展目标,锁定发展重点等五个方面对培育和发展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共中央、围务院全面分析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趋势,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3.
加快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核心技术新、市场需求新、发展模式新等特点,它代表了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从系统辩证思维角度来审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应着重注意:在发展观念上,要从战略性高度系统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在发展路径上,要改变技术发展路径探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在发展方法上,要整合各种资源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肖艳 《经济纵横》2012,(10):49-5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成为未来区域经济的重要支点。本文在阐述发展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剖析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及对策取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是涉及国家竞争力、国家影响力、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目标实现的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世界未来科技制高点、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对新兴产业发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就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新兴产业的产生来源进行了研究,提炼出了新兴产业的选择标准和培育准则,并就培育和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放发展表现良好,但在对接对外开放新实践、提升开放发展精准度、形成合作竞争新动能、顺应国际环境新变化等方面,仍面临很多难题亟待破解,迫切需要从平台搭建、策略转变、优势转换、布局调整等方面入手,努力形成合作竞争新优势,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  相似文献   

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经济增长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有进一步优化经济治理结构,发挥以税费改革和金融体系的市场调节功能,构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依托的自主创新体系,在调整需求结构中应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才能有效协调经济增长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江 《经济纵横》2012,(6):93-95
为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纷纷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主要体现为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施重大行动计划、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政策扶持等新动向。我国应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加快研究制定"绿色经济"、"生物经济"等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加大对科技教育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的投入力度,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好人才基础和科技基础。  相似文献   

9.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对现有经济结构进行的全局性、方向性的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适应国际经济环境新变化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通过调整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通过调整区域结构,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是创新驱动型产业,重大技术突破是促进其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分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的路径,最后就加快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共生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美平 《当代财经》2011,(11):105-111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近期提出的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产业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的产业,因此,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视角,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技术创新路径的共生模式。该模式能够把自组织创新、集合原生创新、次生模仿创新整合到最佳技术创新状态,从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好又快成长。  相似文献   

12.
经历一系列"内忧外患",战略性新兴产业才开始冷静,并反思当初的冲动之举新鲜感总有保质期,不是吗?就在两年前,人们还信誓旦旦地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担负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机构的重任,甚至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国家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和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具备五个方面的特征:即战略性与全局性,新兴性与前瞻性,很强的带动效应和渗透力,增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符合现代生产标准、增长速度较高。对比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分析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行业的带动效应和行业集聚状况,可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的必要条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在于能够引领技术创新走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范式、技术轨道以及技术创新治理模式,并对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王洪 《经济论坛》2013,(10):63-6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时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结合的基础上.本文在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及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抉择。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载体,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环节。在分析新兴产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育和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是着眼长远抢占世界经济技术竞争制高点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发展新兴产业,已成为辽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和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王倩  单超 《经济师》2011,(8):217-218
2011年1月沈阳市政府明确了沈阳市主要立足于资源特色和基础产业,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航空制造四大产业,努力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政府应该发挥重大的作用,文章是关于沈阳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政府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根据发展目标,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相似文献   

20.
调整和转型: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了中国经济调整和转型的进程。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在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外部需求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恢复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提高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产能过剩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条件下,如何提升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改变对低成本资源和要素高强度投入的过度依赖。解决这些重大课题,最根本的是要推动经济战略性转型,加快增长模式战略性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体制改革战略性突破,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更长期、更健康、更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