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移民安置量较大的建设工程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可以考虑参照工程建设审批程序和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监理制度,建立规范的移民安置规划审批制度和移民安置监测制度.移民安置规划制度从程序和内容对移民安置准备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对移民安置的实施要引入独立的外部监测机构,对安置工作进行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水利工程现存水库已将近9万座,移民人口也随之激增,移民涉及的不仅仅是安置问题,更要协调安置后经济发展等问题,力争实现移民后生产生活水平有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我国移民安置的目标。文章首先阐述水利工程移民特点,为移民安置问题做初步铺垫,接着分析水利工程移民经济现状,挖掘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实际出发,对水利工程移民可持续发展给出策略建议,力争为我国水利工程移民安置略尽绵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贡献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扶贫移民安置模式分析与实证——以浙江省瑞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王鸣  金登杨 《经济地理》2008,28(2):205-208
扶贫移民安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实际操作难度大,必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权衡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文章结合浙江省瑞安市扶贫移民的实际情况,对近年来的扶贫移民实践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从扶贫移民的实践中总结移民安置模式及其特点,通过对现状不同移民安置模式基本形式和特点的比较,为浙江省进一步开展扶贫移民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值得借鉴的安置模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理论的生态移民安置区优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移民既是一个环境保护与改善的过程,也是缓解贫困和促进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生态移民成败的关键在于安置区的科学选择与搬迁移民的生计恢复和发展.生态移民安置区选择不仅需要考虑资源等定量因素,还需要统筹衡量安置地生产习俗、语言、宗教和文化等非定量因素.按照生态移民内涵特点构建生态移民安置区优选指标体系,利用AH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模糊一致矩阵法,结合轮台县移民安置工程,对生态移民安置区进行优化选择分析.  相似文献   

5.
黄河小浪底工程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小浪底移民安置影响区的基本情况,着重就移民安置对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公共卫生以及移民安置对移民在经济、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人是文化的载体,人的流动、迁移意味着文化的流动、迁移.从这种意义上讲,丹江口水库移民就是一种从原居住地到安置地的文化迁移、融合的过程.这种文化迁移能否成功,事关移民在安置地是否"稳得住",而只有在移民"稳得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能致富",并最终达到完全融入安置地,幸福生活的目的. 一、水库移民的安置方式与移民文化的存在形态 丹江口水库移民的安置方式按安置地与移民原居住地的距离,可分为外迁安置与就地后靠安置;按安置移民的聚散程度,可分为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移民安置方式对移民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外迁安置的农村移民远离原居住地,不再经营原有的土地、山林等,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分散型安置的移民由于分散插组、插村安置,原有的文化组合被彻底打乱.这两类移民在安置地面临新的文化环境和新的社会群体组合,外界压力冲击比较大,他们不得不尽快调整自身,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这类移民文化的发展要经历一个从完全陌生到逐步被同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2013年度,商洛市下达给商州区移民搬迁任务3100户12400人,实际完成3100户11564人,其中:地灾移民620户2318人;洪灾移民313户1163人;扶贫移民1592户5888人(其中:特困户311户1073人,五保户2户2人);生态移民301户1141人,工程移民254户979人,灾毁移民20户75人.2013年建成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26个,集中安置2820户10584人,集中安置率91%;统规统建项目22个,统规统建率85%;城镇区域集中安置点14个,安置2308户8904人,城镇安置率74%;4层以上安置点11个,安置2256户8460人(其中高层安置351户),楼房化安置率达73%.目前,集中安置2820户房屋已全部达到入住条件,分散安置280户980人已迁入新居.  相似文献   

8.
发展中国家非自愿移民政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移民问题是制约中国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难题,特别是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由于其数量庞大更是成为制约工程进度的瓶颈,本文通过对世界上主要发展中国家移民政策的考察和比较,从法律框架、行动计划、组织机构、补偿安置、后期支持和文化保护等方面研究了它们政策的利弊得失,从而将Scudder-Colson的"四步法移民模型"扩展到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生态移民安置模式的内涵、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以贵州为代表的土地资源稀缺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面临的资源环境条件,提出了土地资源稀缺地区应坚持"以城镇集中安置模式为主,其他安置模式为补充"的移民思路,以及依托城镇化发展对生态移民进行安置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水电开发移民是制约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如何从传统性的补偿性移民转移到开发性移民,已经成为目前水电开发的重要发展趋势。本文通过金融对水电开发移民安置扶持机制的研究,认为金融是水电开发的重要参与者和移民规则的重要制订者。它的参与程度决定了水电工程建设的综合性效益,对于推动安置区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既能保障水电项目信用资金来源,更能促进安置区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社会资本形成,提高和改善移民安置区生产和生活条件,从而促进水电开发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民间信用缓解贫困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农村贫困面广,资金外流使农村反贫困形势更加严峻。农村民间信用内生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是农村经济主体的主要融资渠道,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缓解农村贫困具有积极作用。文章通过静态灰关联和前移动态关联矩阵的比较分析,对上述现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民间信用可以有效缓解中国农户的贫困状况。文章认为,通过完善和规范民间融资市场,民间信用在发挥对中国农村缓解贫困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等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经典的反贫困理论对环京津贫困带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经典的反贫困理论无法充分解释环京津贫困带现象。文章认为,环京津贫困带具有典型的生态性贫困的特征。文章对生态性贫困的双重抑制效应及其在环京津贫困带中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论证了生态性贫困在我国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3.
Drawing from a unique dataset of 2356 Chinese villages,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anti-poverty effect of the largest government-led microfinance project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We find that the project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income level in the targeted villages. The main engine of the project lies in the expansion of access to nonfarm activities. We als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institutional circumstance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ject. Specifically, a more democratized village with less political connection to local governments reaps more benefits from its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14.
城市反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贫困率呈上升趋势,本系统地分析和阐释了城市扶贫战略的社会意义、城市贫困与可持续发展、城市扶贫制度创新,认为在城市反盆困战略中,应选择以绝对贫困人口为对象、满足贫困人口基本需要为核心的城市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我国2001-2007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地区财政分权程度与国有公司所属的政府层级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越不充分的地区,其所控制的国有公司和属地民营公司越有可能存在过度投资行为;相对于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公司,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公司和属地民营公司更有可能存在过度投资行为;地方政府的层级越低,其所控制的国有公司越有可能存在过度投资行为;GDP增速越慢的地区,其所控制的国有公司和属地民营公司越有可能存在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6.
反贫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内涵之一。贫困,是指部分人在社会中由于种种原因被排挤到经济生活边缘、失去了过当时当地基本生活的可行能力的状态。贫困的形成有自然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多种原因。因此,反贫困不能搞单项对策,应实施反贫困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市场化进程、国企改革策略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生决定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50  
本文以2001年至2003年间中国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为对象,考察了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差异以及中央政府基于公司规模和行业特征采取的"抓大放小"和"战略调整"的国企改革策略对公司最终控制人政府级别、政府持股比例以及政府持股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市场化进程越快的地区,上市公司更可能由低级别地方政府控制、政府持有股权比例更低;并且,大规模公司、管制性行业公司更可能由高级别地方政府控制、政府持有股权比例更高。但在政府持股方式上,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并不稳定,而大规模公司由政府直接持股的可能性更小,并且管制性行业与非管制性行业公司无显著区别。这些结果表明,地区市场化进程以及中央政府采取的国企改革策略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府级别和持股比例上)——地区市场化进程减轻了地方政府控制公司的经济动机,而国企改革策略使得地方政府具有控制大规模公司和管制性行业公司的政治动机。上述结论在剔除深圳和上海地区公司以减轻样本特殊性问题、采用工具变量法以减轻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  相似文献   

18.
从现实状况看,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反贫困模式的成效呈递减趋势.因此,为探究村民的行为选择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文章在合理界定我国农村贫困程度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利用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建立有序多项选择Probit模型来分析村民的行为选择在"农村脱贫"中的作用.该模型的Gibbs抽样估计结果显示:农村的企业数量、村务管理效率、村民就业结构、村民受教育程度、村内公共投资力度及村民的农业技术推广情况均构成我国农村贫困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引进外贵促进本地经济发展一直是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外资始终是稀缺的,为获得更多的外资流入本地区,各地方政府之间不可避免地展开了有形或无形的招商引资博弈.在我国现行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下,地方政府官员的经济人行为导致了地方政府的有限理性,进而导致其引资博弈动机与行为的扭曲,以外资优惠政策为主导的引资博弈策略往往造成地区社会福利的净损失.基于对有限理性地方政府目标函教的创新与分析,本文采用博弈模型详细演绎了有限理性地方政府引资博弈的动机、行为与后果,从中得出问题的症结及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工业用地供给模型,修改了多样性偏好假定,并将中国按照工业发展程度分成四类地区,分析四类地区政府在GDP考核目标下的工业用地供给策略。通过求解纳什均衡的近似解析解,笔者发现,处于工业发展初级阶段的地区,倾向于多供给土地,形成小规模企业;反之亦然。同时本文证明了在同样的劳动力规模下,交易成本高、同质性竞争激烈、技术水平低下的地区会供给更多的工业用地。这为提升工业用地使用效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