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今年三月,我到安徽一家地市级报社实习.报社人手少且队伍松散,没有给我安排记者"带"我."单兵作战",落,个逍遥自在,我倒挺高兴.问题是没有新闻线索,这对人生地不熟的我委实是个不小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姜波 《经济》2004,(9):82-83
果然,文章一出,有人欢乐有人愁。青岛啤酒和海信的老总一边看一边笑,而海尔却发难了。他们找到报社青岛记者站站长胡考绪,大发了一阵雷霆。胡站长问:“有什么失实的地方吗?”“失实嘛,倒是没有。可为什么那么写?什么‘如芒刺背’,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呀?” 我听了十分不快:“如果海尔有什么意见,请他们直接找我,我随时恭候。”不过,倒一直没有什么人来找我。几个月后,报社一位领导带了几个人去海尔商谈以广告换笔记本电脑事宜,海尔一位副总愤愤地说:“姜波一定是拿了人家的钱才那么写的。”我们领导严肃地告诉说:“姜波的人格在报社是…  相似文献   

3.
小城历险     
石维明 《经济》2005,(7):12-12,14
那天中午.艳阳当顶.我背着摄影包走过川南X县城中心的南桥。脚被什么绊了一下.随即一个穿天蓝色衬衣的小青年出现在我左侧.扭头注视着我.和我并肩前进。约摸走了二三十米.天蓝色终于开口了:“撞了我.怎不打个招呼?”人生地不熟.我息事宁人:“对不起。”马上闪出一个比他高一头的小青年:“对不起就算了?拿钱来买烟!”很快.身边又出现了三个小青年.五个人在南桥中部的人行道上将我团团围住。  相似文献   

4.
杨光超 《商周刊》2011,(24):93-93
朋友小群最近很苦闷,觉得自己与周围的一切都那么格格不入,“很想改变,却不知道从何入手”,她对我说。我很理解她的感受,一个女孩子。背井离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城市中为梦想打拼,没有朋友,没有亲人,甚至没有一个小小的拥抱,烟花过后,只能是寂寞成殇。  相似文献   

5.
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篇永远做不完的文章。这里仅从报业、主要是地市级报纸管理和机制的层面上,就新闻队伍建设谈一些认识。 一、把紧“入口” 畅通“出口” 随着报业80年代的恢复生机和90年代的飞速发展,地方级报纸十多年来新闻从业人员人数激增。这一方面是报社事业兴旺的体现,另一方面也令人为队伍的急剧膨胀而吃惊。 事业发展有个承前启后的问题,不进新人就没有活力,但从目前情况看,宜控制进人数量。在进人上,要尽可能进高层次、急需人才,垫高“门槛”。在注重学历的同时,要考核能力,尽可能把真正有水平、有潜能的人招进来。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目前在进人的过程中,人情、关系往往还占相当重的份量。  相似文献   

6.
姜波 《经济》2006,(4):110-111
在中央党校里“学学词儿、认认人儿、歇歇神儿”真是件大好事!今年年初,报社决定派我到中央党校中青班脱产学习一年!有过学习经验的报社同事也为我高兴:“好事!好事!到党校就是‘学学词儿、认认人儿、歇歇神儿’。”不知道这概括是不是准确,会不会引起歧义,但的确是太符合我当初的心理预期了。先说“学学词儿”从1990年算起,我已经有十多年没有脱产学习了,尽管我每天读书看报的时间至少在两个小时以上,但是,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不断引发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这个各种信息呈现爆炸般增长而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的时代,我…  相似文献   

7.
余亮 《商周刊》2014,(6):94-95
我不由警觉起来。这六个字母的字谜,以及文字间不时出现的“小径”、“小路”,都让我一度以为作者营造的叙述迷宫来了。可是看到后来我放心了,没有迷宫,只有迷宫修辞的余风。 记得年前有个新闻,说金庸、徐志摩、琼瑶、穆旦、钱学森、沈钧儒等等都是亲戚,他们全家都是亲戚.我一开始不相信,因为每隔一阵子就会有类似的无聊文章,恨不能把民国名流全都拴一根绳子上.  相似文献   

8.
李治江 《大陆桥视野》2012,(10):134-135
平民化改变了过去那种“媒体本位”为“受众本位”,树立受众意识,改变过去那种“你听我说”、“你播我看”的报道方式、用平民化的视角叙述新闻,成为新闻故事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过去的报道中,我们一度忽视了受众的情感需求,今天我们再次对新闻“故事化”进行探索,就是让我们重新挖掘新闻报道的细节,用新闻故事实现新闻报道的深层变革。  相似文献   

9.
“日行一创”,是美国创造工程学家奥斯本激励自己的座右铭。提到它,这时还有一则生动的逸事。 奥斯本没有上过大学,21岁那年失了业。一天,他到一家报社应考,主考人问:“你有多少年的写作经验?”奥斯本回答:“只有三个月。不过请你先看看我写的文章吧!”主考人看完文章,对他说:“从文章来看,你既无写作经验,又缺乏写作技巧,文笔也不够通顺;但是因为内容富有创造性,决定录用你三个月试一试。”奥斯本由此领悟到“创造性”的可贵。  相似文献   

10.
如何做好新闻工作,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如何对新闻工作实施科学的管理,这同样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对这两门学问,都应当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研究。目前,如果说人们对新闻的研究还很不够的话.那么,对新闻管理问题的研究就显得更加薄弱了。在我的印象中,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见到过一本比较系统的关于新闻管理问题的理论专著。现在,苏简亚同志写出了这本题为《新闻管理学》的书,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仅从这一点看,他的这部著作的出版,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这样说,本书是新闻管理研究领域里首先结出的一枚硕果。  相似文献   

11.
车耳 《经济导刊》2005,(10):94-96
“北京是个巨大的工地”。这是十几年前我在巴黎工作时常对法国人说的一句话。我说这句话时,心中是有一种自豪感的。当时的中国远没有西欧富裕,但是它在进步,它在追赶,蓬勃向上,一天一个变化,正在用其发展的速度来弥补历史上的落后。比较起来,西欧各国经济却一直处于停停走走状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与一位老农聊天,他问我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是几级干部?我说中央电视台是个新闻机构,记者不是领导干部,所以也没有级别。他说,你说得不对,我看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比省长、市长大。回家之后,仔细一琢磨,觉得老农的话还是有些道理。比如,最近,中央电视台先后对一些城市的不良文明现象和突出问题进行了曝光。时隔不久,我们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看到这些地方很快就“旧貌换新颜”了。人们看这些新闻时,总觉得心里有点苦涩。因为,这些被曝光的地方,都在领导们整日生活的眼皮底下。尤其是《焦点访谈》的记者们,只要认为需要曝光…  相似文献   

13.
结合自己的工作,我从知识产权方面就品牌方面谈以下六点感受。 第一个感受,我还是从知识产权这四个字展开来谈。在我们的工作中,知识产权包括专利、版权、商标、还包括商业秘密和标准。作为一个企业来说,你可以没有专利、没有版权,甚至说没有商业秘密,但是一个企业如果一旦在工商部门登记后就已经形成了品牌,只不过它这个品牌是大是小.生命力是强是弱的问题。所以说,我们应该感受到品牌无处不在。我记得很久以前《理财》杂志的广告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我想借用这个广告词告诉大家“你不理品牌、品牌也不理你”,这是我第一点感受。  相似文献   

14.
“小新闻”顾名思义,是指在结构上、内容上比较精巧的新闻。一条新闻的出发点、立足点,可能只是一个典型细节、一个有丰富内涵的镜头、一段真实的小故事。这样的新闻往往以小事明大理。触及广大新闻受众的敏感神经,而“小”新闻的选材点也便是受众的这些“兴奋点”和“兴趣点”。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对“小”新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兼行”作为深化改革的产物,最先诞生于中国的企业界。然而,正当许多人还把企业兼并当作新闻时,在山东省经济发达的荣成市,却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乡村大“兼并”。 村干部说:“这条路走对了!” 去年,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市爆出一条重大新闻:这个市的29个拉脚村一下子被七处乡镇的18个经济实力较强的“大户”给兼并了!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农村深化改革中的新生事物,农村兼并现象的出现表明了农村生产力要素重  相似文献   

16.
导致农业萎缩的三个“理论”著名经济学家王琢教授说,"农村城市化"、"市场万能论"、"区域分工论"是导致农业萎缩的理论根源。目前"农村城市化"理论正成为那些盲目膨胀。企图用"城市化"吃掉农村空间的土皇帝们的理论。王琢认为."农村城市化"这一提法很有误导...  相似文献   

17.
俞快 《财富时代》2004,(1):22-22,24,25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不知激励了多少奋斗者。但这句话并不太适合达华投资公司董事长卢保全先生。“我必须一次成功,因为在创业初期,我根本没有失败的本钱。”卢保全说,“我不是科学家,可以容忍千百次失败。”与早期一些发家致富的企业家相比较.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把经济学家比喻为“社会的医生”,这显然是把医生放在比经济学家更高的位置上。举个例子,人们说“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那就是说汤显祖比莎士比亚稍逊一筹。如果汤显祖比莎士比亚更有名,应该说“莎士比亚是西方的汤显祖”!既然从来没有人说过“医生是人体的经济学家”,那我想大众还是认为经济学家不如医生。医生真的比经济学家更高尚吗?人们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观念呢?  相似文献   

19.
《环境经济》2008,(3):7-8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2月18日指出,2008年中央财政将转移支付3.36亿元用于农村改厕和水质监测工作,以进一步改善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状况。毛群安说:“农村饮用水超标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指标超标,这与饮用水消毒率低密切相关。”针对当前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状况,卫生部要求,重点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垃圾减量、污水减排等工作,建立村庄保洁机制,进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20.
何如平 《经济》2006,(10):12-12
那天接到同学小齐的电话,他说他从深圳回来了,想搞个同学聚会,请我去参加。我知道这小子在深圳开公司赚了钱.回武汉买了别墅买了车.他搞这个同学聚会无非是想在我们面前摆摆阔。我推说现在忙,没时间去。小齐不高兴地说:“怎么,我的大班长.这点面子、都不给,你还以为我是当年的小齐啊!”话说到这份上.我只得答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